达尔文进化论与鸽早已结下了不解之缘,从原鸽时代到野鸽、赛鸽、观赏鸽与肉鸽,无不揭示了鸽的“进化论”。
历史上最早提出生物进化论的是法国的博物学家拉马克(1744~1829)。然而,局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他还无法拿出足够令人信服的事实来论证生物的进化。直至相隔10多年之后,英国博物学家查尔斯·达尔文(1809~1882)第一次用大量的事实和逻辑推理来论证生物的进化理论,取得了伟大的历史性成就。
(1)达尔文与拉马克的生物进化论 拉马克认为地球已经具有悠久的历史,地球环境也在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不断进行着演变;生物物种也必然需要随着生存环境的演变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于是一种生物就逐渐会演变成为另一种生物。在拉马克的进化论中,有两个重要的论点。其一,器官经常使用就会越来越发达,而不用就会逐渐退化。这些都属于在后天生存环境下所获得的性状,称“获得性进化”。其二,后天获得的这些性状是可以遗传的。这就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理论。这种理论为“进化论学说”奠定了基础。但是他认为生物天生就具有向前发展的趋同,以及动物的意志和欲望也会在进化中发生作用,此论点被认为是不符合实际的,因而也是错误的。
达尔文基本上接受了拉马克的进化论理论。他解剖了家鸭和野鸭,家鸭的骨骼与野鸭的骨骼相比,发现家鸭的翅膀骨重量减轻而腿骨的重量却加重。他认为这是由于家鸭少飞翔而多走路长期负重的结果,并证实这种“用进废退”的变异是可以遗传的。
(2)达尔文的《物种起源》150多年前的1859年11月24日,英国博物学家、进化论奠基人查尔斯·达尔文的巨著《物种起源》得以出版。该书系统阐述了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极大地冲击了“神创论”,引起教会激烈反对,但也得到许多有识之士的赞赏和维护。此后,达尔文学说得以全球传播。
《物种起源》系统阐述了进化论思想。其一,一般进化论。物种是可变的,现有物种由别的物种演变而来,这是已被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其二,共同祖先说。目前,分子生物学已发现所有生物都使用同一路遗传密码。其三,自然选择说。其四,渐变论,即物种是通过微小的优势变异逐渐改进的。
《物种起源》发表6年后,德国学者海克尔依据进化论思想画了一棵“生命之树”来描绘生物进化历程。然而,“生命之树”还难以表达出复杂的生物进化全貌。现在科研人员可以通过DNA序列比较,来研究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构建“进化树”。
达尔文进化论的一处重要观点是渐变论,即物种突变是极少的。但令达尔文困惑的是,寒武纪物种大爆发,证实了几乎所有动物的祖先都曾经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说明生物的进化并非总是渐进式的,而是渐进与跳跃的并存过程。
达尔文较多地推崇自然选择,认为生物进化中有害突变的出现比较多,有利的突变出现很少。但近代的研究发现,物种突变是“橄榄形”的,即有害和有利突变都不是很多,而多的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中性突变。
达尔文通过地理分布、古生物化石、种系杂交等多方面来宏观论述和展示他的自然选择理论。“鸽家族谱系图”等只是他描述引证的极小一部分。达尔文自己也有一个鸽舍,进行了一些有趣的研究。所以说达尔文也是咱们鸽友中的一员。
(3)达尔文的鸽缘 达尔文还用家鸽进行实验,发现短嘴的鸽脚小,长嘴的鸽脚就大。他解释为,生物体的器官是彼此相互密切联系的,即生物体在生存环境中,如果有一个器官发生变异,那么也可引起另一器官的变异,这就是“相关变异”。他的进化论变异规律中,除“用进废退”、“相关变异”外,还有“延续性变异”等很多重要论点。
此外,达尔文还提出了“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主导力量是自然选择,即由遗传、变异与选择三种因素综合作用的过程。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新的物种、进化的物种,新的比较高级的生物类型必然会产生出来。还认为不同的物种,可不妨碍地在同一地点产生。由此在同一地点可以产生两种甚至于两种以上的物种。这就是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由于自然选择的结果,而培育出不同性能的鸽系。但此观点长久以来,受到许多生物学家的质疑,他们认为不同物种的产生需要有“地理屏障”的存在。
(4)达尔文的“遗传学理论”达尔文在对家鸽进行的育种实验中,发现创造新品种的关键在于选择,就是指人类对变异的选择。他曾广泛地总结了当时科学工作者进行的杂交实验,认识到“杂种优势”现象。所谓杂种优势就是指两个不同品种的生物进行杂交,所产生的后代具有比较强的生物活力。因而他赞同杂交有益,自交有害。并且指出杂交可使退化变异消失,但是也可能成为新变异产生的原因。他认为杂交可将父母双方的遗传性融合在一起,使得双方原有的变异消失,而产生新的属于中间型的性状。这种“融合遗传”理论,也是当时最流行的一种遗传学说。
达尔文理论还认识到“返祖遗传现象”。他从许多家鸽中,观察到偶然也会出现具有岩鸽祖先特征的蓝色鸽。
达尔文进化论对于鸽界的影响是比较深远而广泛的,但是他的变异理论还是不够完善的,甚至有部分是错误的。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在大部分鸽友心中仍具有深刻的影响。如有些鸽友采用一羽大体型的鸽配一羽小体型的鸽,期望育出中等体型的后代。运用一羽归巢性能好的鸽配一羽速度快的鸽,期望育出既有归巢性又有归巢速度的子代鸽,这些都是运用达尔文“融合遗传论”的论点。但是融合的结果并非完全能如愿以偿,因为生物遗传是染色体基因重新排列组合所致,其中既有中性的后代,也有大体型和小体型的后代。
“分子遗传学”理论否定了“融合遗传”和“获得性遗传”理论。例如,黑色人种的皮肤是黑色的,而其他人种长期暴露在紫外线阳光照射下也会变成黑色皮肤,可是他的后代绝不可能变成黑色人种。因为晒黑了的皮肤丝毫不会引起基因遗传的变化。同样,冠军的上代必然有冠军,这是由于先天良好的血统加上后天良好的饲养管理所获得。良好的血统是由遗传获得的,而良好的饲养管理是后天所赐予获得的。
达尔文的遗传理论(泛生学说),以及他的“融合遗传”和“获得性遗传”理论,虽然已经被现代分子遗传学所否定,但是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进化论学说”在推动现代生物学的进展方面曾起到巨大的作用。
20世纪50年代,苏联生物学家米丘林是“融合遗传论”和“获得性遗传论”的信奉者,它在植物杂交和育种方面做出卓越贡献。但是在以后30多年的实践生涯中,他与美国的摩尔根学派相比,就相形见绌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