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鹤庆湿地冬羽与破坏带来的年年末

鹤庆湿地冬羽与破坏带来的年年末

时间:2023-02-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鹤庆冬羽撰文/摄影:李晟2014年年末,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与云南省鹤庆县政府签署了“鹤庆县西草海湿地社会公益型保护示范项目合作协议”。而鹤庆草海则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北部,在当地被称为母屯海。鹤庆草海面积不大,常年连片分布的水域面积总计在1平方公里左右,被堤岸和公路分割为北、中、南3个海子,之间通过水渠和闸门相连。
鹤庆冬羽_自然客4

鹤庆冬羽

撰文/摄影:李晟

2014年年末,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与云南省鹤庆县政府签署了“鹤庆县西草海湿地社会公益型保护示范项目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未来3年,西草海将由地方政府委托给四川西部自然保护基金会进行全面的管理,基金会将筹集公益资金,制定保护管理计划,开展湿地保护工作。而政府将变成一个裁判员来监督、评判公益机构的保护成效。

编者

草海湿地与白族村落|摄影:李晟

“这里真是一个冬天来晒太阳的好地方!”刚刚抵达鹤庆草海时,沐浴着坝子里午后煦暖的阳光,早上还在北国呼啸的寒风中搓手跺脚的我不免如是感慨。很快的,我就发现,有这想法的绝不仅我一个,还有那已然在草海水波中优哉游哉的数以万计的水鸟。

鹤庆县的草海并不广为人知。提起“草海”之名,更多人首先想到的是贵州省威宁的草海国家级保护区。而鹤庆草海则是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北部,在当地被称为母屯海。

鹤庆草海面积不大,常年连片分布的水域面积总计在1平方公里左右,被堤岸和公路分割为北、中、南3个海子,之间通过水渠和闸门相连。草海的水源来自于坝子周边丰富地下水出涌所形成的诸多“龙潭”,经天然河道和人工沟渠汇集至草海后,又经沟渠从南海汇入金沙江的支流漾弓江。

鹤庆草海是一个高原上的浅水型湿地。如果从空中俯瞰,你会发现,草海是被周围的村落和农田包围起来的,而北、中、南3个海子都有着比较整齐的堤岸,显示出这里并不是一片未受人类干扰的天然湿地。

湿地的概念,在我们国家普及还是近期的事情,而这一过程,则饱含着许多痛苦的记忆与教训。上溯百年,湿地的价值与意义虽远未被政府和大众所了解,但相对较少的人口和较低的工农业生产水平,使得我国各地还能保留有大片的天然湿地。

田间耕作的白族妇女

但其后,尤其是在那些战天斗地的火红年代,湿地被人们视为蚊虫滋生、一无是处的烂泥沼或臭水泡子,成为阻碍工农业发展和城镇扩张的敌人。于是,排水、修渠、填湖、造田,一片片湿地几乎就在一转眼间,永远地消失在了那些口中念着“以粮为纲”的最高指示、怀中揣着“敢叫日月换新天”豪情壮志的人们脚下。放开了手脚与思想,挥汗如雨的人们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释放;但对自然规律的忽视和对湿地了解的匮乏,则让这种释放带来了始料未及的苦果。而大自然的报复,竟然来得如此急速、如此无情。地下水位下降,土地盐碱化,饮用水质恶化,江河下游因失去湿地、湖泊调蓄能力而洪涝肆虐。

2014年初国家林业局发布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结果表明,我国湿地资源退化形势异常严峻。与10年之前的第一次调查结果相比,10年间我国湿地面积减少了339.63万公顷,接近一个海南省的面积。

面对种种麻烦和问题,人们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在经历了诸多痛苦之后,才得以回头来认真审视这些水泡子的价值与力量,反思对自然湿地蔑视和破坏带来的惨痛教训。

湿地的保护,肇始于斯。

还未到草海之前,看着Google Earth上高分辨率的卫星影像,我就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在人口密度如此高,农业生产强度如此大的地方,这片弹丸之地的草海,湿地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动物们得是一个如何悲催的境遇啊?

或许,很多初来草海的人都会有如此担忧。不过,疑虑很快就被打消了。

如果能够静下心来绕草海步行一周,你就会发现,在这里,无论在景观上还是在生态学意义上,经过千百年来的共生共息,当地白族的农耕已经与草海有机地结为了一体。

漫步在田间的紫水鸡

站在堤岸上放眼望去,近处水波荡漾、禽鸟嬉戏的湿地,与远处三五村妇劳作的稻田,以及更远处树影摇曳下错落有致的白族村社,构成了一幅绝美的图画,静谧祥和。而草海湿地,则并非仅仅是3方孤立的水体,而是与周边广布的稻田、藕塘形成了一个稳定的“湿地-水田”复合体,日夜不息地交换着水流与物质,并为栖息其中的鸟类提供着多样的生境与选择。

作为草海“名片”之一的稀有鸟类紫水鸡,便是充分享受着这一复合生态系统的代表之一。农闲季节,它们早晚结群进入收割之后的农田四处觅食,而在午间和夜晚则返回湿地中的芦苇荡休憩。顶着初升或将落的金色阳光,三五成群漫步在田埂或堤岸上的紫水鸡已然成为鹤庆草海的形象标识。

如此难得的清幽安逸之地,被众多越冬的水鸟看上也就不足为奇了。每年冬季,逾万的水鸟都会齐聚于此,一边享受着高原冬日的煦暖阳光,一边享受着水中丰盛的水草鱼虾,使得这里成为整个滇西北乃至全国越冬水鸟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不仅数量和密度高,草海鸟类的多样性与其他湿地比起来也不遑多让。经过几次不完全的调查,草海湿地记录到的鸟类物种数已近130种;其中,越冬水鸟40余种,种群总数约1.2-1.5万只。这么多的鸟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的水域范围内,使得草海成为冬季观鸟的绝佳之地。

作为一颗耀眼的高原明珠,文化与生态和谐共存的鹤庆草海有着其无与伦比的价值与潜力。但和许多其他地方的湿地一样,在新时代经济大开发的冲击下,这里同样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与不确定。人口增长,农业发展,水体污染,旅游开发,水土流失,气候变化,传统耕作方式转变的种种挑战,毫不客气全都摆在了草海的面前,摆在了草海管理者的面前。

以母屯海北、中、南3个海子为核心,一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鹤庆草海自然保护区已经建立;在当地政府和中国TNC的推动下,新的管理模式和保护模式也在顺利实施。相信,有着科学的支撑,有着信念的支持,畅游翱翔在草海的飞羽们,将能够永享这片碧水蓝天。

编者注:作者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究员,鸟类专家

鹤庆草海湿地鸟类物种的组成

棕背伯劳吃青蛙

针尾鸭

赤麻鸭

在草海湿地越冬的灰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