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应用前景和未来的挑战

应用前景和未来的挑战

时间:2023-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组织工程化角膜并不一定需要具有全部三层结构,有时仅需要板层组织或单纯的角膜上皮、基质或内皮组织。因此,可以根据临床应用的前景,分别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基质或内皮组织。目前利用自身或同种异体角膜上皮干细胞重建眼表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化的生物角膜上皮。
应用前景和未来的挑战_组织工程学实验技

从临床应用的角度,组织工程化角膜并不一定需要具有全部三层结构,有时仅需要板层组织或单纯的角膜上皮、基质或内皮组织。因此,可以根据临床应用的前景,分别构建组织工程化角膜上皮、基质或内皮组织。目前利用自身或同种异体角膜上皮干细胞重建眼表的相关研究已经比较成熟,可以在体外培养组织工程化的生物角膜上皮。这一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可望近期用于临床。另外,在生物角膜上皮、基质或内皮组织的构建过程中,可以利用多种材料作为支架,如胶原、高分子材料(如PLGA)、羊膜和异种角膜基质等。这样就可以相对快捷地构建成功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组织工程化角膜组织。利用三维培养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将构建的组织工程化角膜培养为特定的形态、结构和厚度。应用显微板层角膜切削刀和显微角膜车床,可以制造出不同屈光度的板层角膜,这为矫正屈光不正提供了另一种手段。

组织工程化角膜还可以作为体外构建组织的模型,用来研究角膜生理学、毒理学和药理学以及基因的表达;也可以用来研究角膜对于损伤的愈合应答反应;可以代替Draize实验用来检测药物和日常用品对角膜的毒性和刺激性;另一个特别有趣的方面,即用来研究糖尿病患者角膜上皮基底膜和整合素的改变等等。因此,组织工程化角膜为相关基础研究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目前,重建的组织工程化生物角膜有望在临床中以下两个方面得到应用:①组织工程化角膜的前半部分可以作为板层移植给患有角膜缘干细胞缺乏或发育不全的患者。角膜缘干细胞缺乏导致新生血管增生、持续上皮缺损、瘢痕化和溃疡、穿孔。这些症状可以在无虹膜症、热烧伤、化学烧伤、紫外线、离子放射伤、戴接触镜、防腐剂中毒、Stevens-Johnson综合征、角膜缘手术、或角膜移植手术的情况下发生,惟一的治疗方法是进行自体或同种异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②组织工程化角膜可作为有活性的敷料,如同羊膜那样暂时覆盖伤口以改善愈合而不必进行角膜移植,愈合将通过患者自身的干细胞启动完成,构建组织起保护伤口、分泌愈合所需细胞因子的作用。

目前的构建组织工程化生物角膜技术上尚待完善,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例如组织工程化人工角膜技术都没有考虑神经支配的问题,而角膜生理和疾病病理的广泛研究显示,丧失神经支配的角膜最终会发生溶解、破坏,造成视力丧失。还有,同种异体来源的干细胞构建的生物角膜同样需要解决免疫排斥问题;组织工程化人工角膜的光学特性和生理学、生物物理学性质与自然人类角膜尚有一定差距。总之,组织工程化人工角膜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前景,但是其真正能够替代自然角膜供体用于临床治疗还需要进行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中山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葛 坚 王智崇 刘炳乾 刘敬波)

参 考 文 献

1 葛 坚主编 .眼科学(七年制规划教材).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年

2 葛 坚主编 .眼科学(卫生部规划教材).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3 王智崇,葛 坚,徐锦堂,等 .角膜不同组织免疫原性分析.中华眼科杂志,2002;38:535-538

4 黄 冰,王智崇,葛 坚,等 .利用皮肤干细胞横向分化重建角膜上皮的初步研究 .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0):838-842

5 王智崇,徐锦堂,陈家祺 .屈光性异种显微板层角膜层间植入术的实验研究 .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16-18

6 王智崇,王智颖 陈 冬等 .异种显微板层角膜移植术的实验研究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2003;26(4):292-294

7 肖仁度:实用眼科解剖学 .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0:20-60

8 徐锦堂,孙秉基,方海洲:眼表疾病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156

9 何守志:临床眼科学 .天津: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80

10 李凤鸣 .眼科全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24-131

11 李 辰,李志杰,姚晓明 .眼库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193-222

12 吴 静,角膜上皮的研究概况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7;21:226

13 李 钧 .角膜的神经支配 .国外医学·眼科学分册,1990;14(6):341

14 陈家祺,张 胜,郭琳洁,等:应用三维培养技术体外重建角膜组织的初步研究.中华眼科杂志,2001;37(4):244-247

15 章静波,宗书东,马文丽 .干细胞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1-9

16Ling Yu,Jian Ge,Zhichong Vang,et al.Preliminary experimental study of induced differentiation of embryonic stem cells into corneal epithelial cells.EYE SCIENCE,2001;17:138-143

17Barber AN.Embryology of the human eye.st.Lewis:The C.V.Mosby Co.U.S.A,1955:43-48

18Leibowitz HM.Corneal Disorders.W.B.Sannders Company,1984;3-38

19Fine BS,Yanobb M.Ocular Histology,Harper&Row publishers.1972:141-166

20Duke-Elder WS.System Of Ophthalmology.Vol.II.London:Henry Kimpton.1961:30-45

21Forrester JV,Dick AD,McMenamin PG,Lee RW.The eye basic sciences in practice,W.B.Saunders,London,Second edition 2002;16~20;178-186

22Edelhauser HF,Ubels JL.Adler’s physiology of the eye.Mosby company.2003:47-97

23Crawford G,Hicks CR,Lou X,et al.The Chirila keratoprostheses:phaseⅠhuman clinical trial.Ophthalmology 2002;109:883-889

24Griffith M,Osborne R,Munger R,et al.Fuctional human corneal equivalents from cell lines.Science,1999;286:2172-2196

25Griffith M,Hakim M,Shimmura S,et al.Artificial human corneas:scaffolds for transplantation and host regeneration.Cornea,2002;21:54-61

26Evans MDM,Xie RZ,Fabbri M,et al.Progres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synthetic corneal onlay.Invest Ophthlmol Vis Sci 2002;43:3196-3201

27Carlsson DJ,Li FF,Shimmura S,et al.Bioengineered corneas:how close are we?Curr Opin Ophthalmol,2003;14:192-197

28Nishida K.Tissue engineering of the cornea.Cornea,2003;22(Oct.Suppl 1):S28-S34

29Asashima M,Okabayashi K.Current state of and outlook for organogenesis from undifferentiated cells.Cornea,2003;22(Oct.Suppl 1):S2-S12

30Pellegrini G,Traverso CE,Franzi AT,et al.Long-term restoration of damaged corneal surfaces with autologous cultivated corneal epithelium.Lancet.1997;349:990-99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