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温光反应特性

温光反应特性

时间:2023-02-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是其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掌握油菜的感温和感光特性,对油菜的引种、品种的布局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地区要引入新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首先应该考虑该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其依据是被引进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西南地区春性品种可引入华南各省栽培。在栽培管理中也可利用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及时搞好各项栽培管理措施,做到不误农时。
温光反应特性_油菜优质高产栽培

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是其在长期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的。

油菜的春化作用又称感温性。是指油菜一生中必须经历一个较低的温度时期才能进行花芽分化,否则会长期停留在只生长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苗期阶段。不同品种类型对温度条件的要求有所不同,据此可将油菜分为以下3种类型。

(1)冬性型。这一类品种对低温要求严格,一般需要在0~5℃的低温条件下,经历30~40天,才开始花芽分化。这一类型多为冬油菜中的晚熟或中晚熟品种。

(2)春性型。此类型对低温的要求不严格,一般15~20℃的温度条件下,经历15~20天就开始花芽分化。一般为极早熟、早熟和部分早中熟品种。

(3)半冬性型。该类型对低温的要求介于以上二者之间,菜苗一般在5~15℃温度条件下,经历20~30天才能进入花芽分化。大多数甘蓝型油菜的中熟和中晚熟品种均属此类型。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油菜完成春化作用的器官可以是生长中幼苗的根、茎、叶,也可以是萌发过程中的幼胚。有些可在发芽过程中完成,另一部分则只能在菜苗的七至十叶期才能完成。

油菜的光照作用又称感光性。是指油菜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一定长度的光照条件,菜苗才能现蕾的特性。周期性地增加光照时数可使菜苗提早现蕾开花,反之,减少光照时数则使菜苗现蕾开花延迟。根据不同类型品种对这种因增加光照时数所引起的现蕾开花提早程度及对绝对光照时数长度的要求可分为强感光型和弱感光型两类。

强感光型:北美加拿大西部、欧洲北部和我国西北部的春油菜多为此类型,其花前经历的平均日长分别为16小时左右、15小时以上和14小时以上。

弱感光型:所有的冬油菜和极早熟春油菜均为此类型。其花前所经历的日长约为10~11小时。

油菜感光最敏感的时期为:春性冬播油菜和春播春油菜在九至十叶期,偏冬性和半冬性油菜在十一至十二叶期。

掌握油菜的感温和感光特性,对油菜的引种、品种的布局以及栽培管理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油菜的温光反应特性有4种类型:即冬性—弱感光性(冬油菜)、半冬性—弱感光性(冬油菜)、春性—弱感光性(主要为冬油菜,亦有少量春油菜品种)、春性—强感光性(春油菜)。

(1)在引种上的应用。一个地区要引入新的油菜品种进行种植,首先应该考虑该品种是否适应当地的自然气候条件,其依据是被引进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

如将冬性—弱感光性的油菜(我国北方冬性强的冬油菜)引到南方种植,就会因不能满足其对低温的要求,使发育缓慢,成熟期明显推迟,在海南省和广东省甚至不能抽薹开花。而将西南地区春性强的冬油菜品种向北或向东引种时,其发育明显加快,若秋播过早易产生早薹早花现象,加之其抗寒能力差,会导致严重冻害发生。加拿大和欧洲的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引入我国长江流域秋播时,生长发育慢,生育期较长,就是由于这些品种的感光性较强所致。一般情况下,在我国冬油菜主产区的长江中下游各省种植的中熟品种可相互引种。而华南、西南、西北各省春性较强的品种,不宜引入长江中下游各省种植。西南地区半冬性品种可引入长江中游栽培。西南地区春性品种可引入华南各省栽培。

(2)在品种布局上的应用。在长江流域三熟制地区,要求种植能迟播早收的半冬性品种;而两熟制地区可采用苗期生长慢的冬性品种。这样既可满足这些地区的茬口要求,又能充分利用生长季节,最大限度地做到油菜丰产、季季丰产。在播种期的安排上,由于春性强的品种早播后会早薹早花,易遭受冻害,因此应该依据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做到适当迟播;而冬性强的品种则应适时早播,延长其生育期,促进其营养生长旺盛,以利于搭好丰产架子。在栽培管理中也可利用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及时搞好各项栽培管理措施,做到不误农时。比如春性品种发育快,各项田间管理措施应适当提前进行,以免造成营养生长不足而产量不高。

(3)在育种上的应用。油菜育种中进行夏繁加代时,可根据品种的温光反应特性来进行,如冬性强的品种或组合在夏繁时不能满足温度要求,菜苗长期停留在苗期阶段,故不宜进行夏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