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油菜病害发生特点。我国油菜的主要病害有菌核病、病毒病、霜霉病、白锈病等。
1)菌核病:又称茎腐病,农民也称白秆、麻秆、霉蔸等,是危害最大的一种真菌性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特殊年份可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角果数和角粒数显著减少,千粒重下降,一般减产10%~30%,重病区可达30%以上。
油菜的幼苗、叶片、茎秆、花瓣、角果和种子均可被感染,全生育期都能发病,尤以盛花期最重。感病初期,叶片上的病斑呈暗青色,后扩大成圆形或不规则形的浅褐或灰褐色轮纹病斑。干燥时病斑穿孔破裂,潮湿时病斑扩展并腐烂。茎秆上病斑初呈菱形或条形,中间白色,边缘褐色,水渍状。湿度大时,病斑蔓延迅速并变为白色,长出菌丝。后期菌丝于茎秆内形成大量的黑色鼠粪状的菌核,致使分枝或整株死亡。
菌核病原菌在土壤、种子和油菜病株残体中越夏,次年春季繁衍。当春季雨水较多,或者地块低洼,气温适宜时,菌核病发生严重。氮肥施用过多或过迟,易发病。重茬地最易发病。
2)病毒病:俗称花叶病、萎缩病、毒素病等,是由蚜虫传毒引发的病毒性病害。一般发病率在10%左右,重者达50%以上,一般减产10%~20%,特殊年份减产30%以上。
油菜感病后,叶片形成枯斑,叶脉变黑死亡,进而叶片皱缩脱落;或出现花叶;或形成黄褐色病斑,并皱缩变硬。苗期发病植株多在抽薹前后死亡。成株发病,轻则植株矮化,开花少,角果弯曲畸形,籽粒少;重则植株枯死。
油菜病毒病的发病轻重与油菜易感病阶段的毒源、传毒蚜虫量以及气候等因素有关。油菜地周围十字花科蔬菜多,或气温较高,且天气干旱高温,有利于蚜虫繁衍活动时,病毒病易流行。早播油菜比晚播油菜发病重。
3)霜霉病:俗称龙头、霜蔸等,是由土壤、病株残体、种子传播的真菌性病害。一般发病率10%~30%,严重时达50%以上,产量损失为10%~20%,且严重影响品质。
霜霉病可浸染油菜的叶、茎、花和角果。感病后,叶片初现腿绿色小斑点,后形成多角形或不规则的黄褐色病斑。潮湿时,病斑背面长出大量的白色霜状物,进而变黄干枯。茎秆和分支呈水渍状病斑,后形成不规则黑褐色斑,长出白色霜霉。花轴弯曲肿大成“龙头”,花色深,不能结角。角果细小弯曲,种子色浅,籽粒小。
霜霉病发生轻重与该病原菌量、湿度、温度和栽培管理等因素有关。重茬地,气温高、雨水多,密度大、田间湿度大,早播,则发病重。
4)白锈病:又名龙头病、龙头拐,也是一种由病株残体、带病种子传播的真菌性病害。流行年份发病率10%~50%,产量损失5%~20%。
油菜整个生育期都可感病,危害叶、茎枝、花和角果等地上部分。感病后,叶片正面出现淡绿色小斑点,后变黄,叶背或叶面出现隆起的白色小疱斑,严重时疱斑遍布全叶,导致叶片枯黄脱落。茎和花轴上的疱斑多呈长圆形或短条状,幼茎和花轴发生肿大弯曲,形成“龙头”状。花瓣畸形、膨大、变绿呈叶状,不结实也不脱落,并长出白色疱斑。角果也会长出白色疱斑。
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在病株组织中越冬,或以卵孢子在病株残体、土壤、种子中越夏。秋播油菜出苗后,卵孢子萌发产生游动孢子,借雨水和气流传播于叶面,游动孢子萌发长出芽管,从气孔侵入,形成初次侵染。病斑上长出的孢子囊借风雨传播,进行再度侵染。翌年春,病部又产生大量孢子囊,再次传播。所以,白锈病的发生轻重与病原菌量、气候和栽培等因素有关。连作或与蔬菜连作、油菜苗期和蕾花期雨水多气温高、低洼渍水田块、施肥不当,倒伏田块易发病,特别是在低洼地快发生最为普遍。
(2)油菜虫害发生特点。油菜的害虫种类很多,分布较广,危害较重的有蚜虫、菜粉蝶、潜叶蝇、小菜蛾等。这些害虫不仅直接造成油菜减产,有的还可传播病害。
1)蚜虫:又称蜜虫、腻虫、油虫等,是油菜最主要的害虫之一。蚜虫主要有萝卜蚜(又叫菜缢管蚜)、桃蚜(又叫烟蚜、桃赤蚜)和甘蓝蚜(又叫菜蚜)3种。
油菜全生育期都可遭受蚜虫危害,干旱地区和干旱年份发生尤为严重。冬油菜区,蚜虫危害盛期是幼苗期,开花期也有蚜害,局部危害较重。春油菜区,蚜虫危害盛期是盛花期。蚜虫密集在叶背、菜心、茎枝和花轴上,刺吸组织汁液。萝卜蚜和甘蓝蚜主要在嫩叶、菜心和花絮幼嫩部分为害。前者偏好有毛寄主和部位,后者相反。桃蚜常在老叶背面为害。被害后,叶片形成褪色斑点,继而卷缩变形、生长迟缓直至枯死;嫩茎和花轴生长停滞、畸形,角果不能正常发育,严重可致植株枯死。3种蚜虫繁殖的最适宜温度是20℃左右,都随气温增高世代数增多,一般一年可发生10~40代,而且可以世代重叠。因而蚜虫危害普遍而且严重。
2)菜粉蝶:俗称菜青虫、菜白蝶、白粉蝶。主要在油菜苗期以幼虫将叶片吃成孔洞和缺刻,严重时仅剩下主脉和叶柄。
菜粉蝶一年发生3~9代,且可以世代重叠。菜粉蝶在秋季以蛹在菜园地附近干燥向阳的屋墙、篱笆、树枝、落叶、杂草及土堆等处越冬,翌年春羽化为成虫,此后30天左右幼虫开始危害油菜。所以菜粉蝶对油菜的危害轻重与虫源和气候状况有关,靠近菜园地的油菜危害重,温度和湿度适宜,虫源量大,油菜被害重。
3)黄曲条跳甲:以成虫群集啃食叶片,可将叶片吃成孔洞直至全部吃完。幼虫在土内啃食根部皮层,也可咬断侧根,致使地上部发黄、萎蔫死亡。此外还可传播软腐病。
黄曲条跳甲一年可发生3~7代,也有世代重叠现象。黄曲条跳甲在长江以南油菜区无越冬现象,长江流域及其以北油菜区,以成虫在地面寄主下部叶、残枝落叶、杂草丛中越冬,一年春气温升至10℃左右时又开始活动。10~34℃之间,气温越高发生越猖獗。成虫、幼虫喜欢少雨干燥环境,但卵的孵化要求高湿条件。
4)油菜小菜蛾:主要以幼虫在叶片背面啃食叶肉,使叶片仅剩一层表皮。喜食嫩叶,并在新叶中吐丝结网,使叶片卷曲成丛,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响油菜的生长发育。
小菜蛾每年能繁殖多代,在北方以蛹越冬,在南方以蛹和成虫在残株、枯叶和杂草中越冬。幼虫行动敏捷,受惊后吐丝坠地,主要在油菜苗期危害。
(3)油菜草害发生特点。油菜田杂草可分为禾本科杂草和阔叶杂草两类。禾本科杂草主要有看麦娘、牛毛草、早熟禾以及棒头草等,阔叶杂草主要有牛繁缕、猪秧秧、水花生、婆婆纳等。杂草对油菜的危害主要表现在:①与油菜争肥、争水、争空间,严重影响油菜正常生长发育;②杂草生长迅速易造成田间荫蔽,增加田间湿度,诱发油菜菌核病、霜霉病等病害的发生危害;③人工防除杂草时容易损伤油菜根系,影响油菜生长。
油菜杂草危害主要在油菜封行以前,尤其是苗期,中耕除草不及时危害严重。
农业防治是指采取农业种植措施改变病虫草发生、发展条件,以达到控制病虫草大量繁衍、传播、蔓延,将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生物防治是指利用生物之间相生相克原理,应用特定生物抑制病虫杂草的发生、发展,达到减轻病虫杂草对油菜的危害程度的目的。在病虫草害的防治过程中,应以农业防治和生物防治为主,以化学防治为辅。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农产品中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实现油菜生产的良性循环、持续发展。
存在飞鸟危害的地区,要采取人工或机械驱赶飞鸟的措施,保证油菜角果和种子的正常发育。
(1)病害防治主要包括如下措施:①选用抗病品种。这是最经济、高效的主要农业措施。②选用无病植株的种子做种,或播种前进行种子灭菌处理。③与水稻等非十字花科作物复种轮作,消灭土壤传播病原菌;及时、集中处理病株残体,减少病源。④深挖“四沟”(厢沟、腰沟、围沟、排水沟),疏通“四沟”,做到雨住田干,清除田间渍水,降低田间湿度。⑤合理密植,科学施肥(均衡施肥、配合施肥),培育健壮植株。⑥尽早发现并摘(拔)掉病叶、病株,减少再侵染。
(2)虫害防治技术包括:①最好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消灭土壤中越夏的害虫。②清理油菜田块四周,破坏害虫越冬(越夏)场所,减少虫源。③调整油菜播种时间,错开害虫发生高峰期。④种植诱集植物,减轻害虫对油菜的危害。
(3)草害防治技术包括:①最好与水稻实行水旱轮作,消灭土壤中杂草种子、根、茎等繁殖器官。②早期在油菜行间种植速生作物,抑制杂草生长,并在适当时间翻埋作为绿肥。③适时中耕除草,不断清除草害。
(1)病害防治技术。病在于早防。前述农业措施和生物措施就是早期预防病害发生的措施,在此前提下,一旦发生病害流行,还须采取化学防治措施,以减轻病害所造成的损失。但在化学防治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方面:①对症下药。首先要明确病害种类,然后要选准药剂,做到对症下药。②早防早治。病害流行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所以要及早发现,及早防治,尽量将病害控制在点片发生阶段,严格控制其发展。③尽量使用对人、畜、作物和环境低毒、无毒、无残留的农药。
(2)虫害防治技术。在虫害防治过程中,不要只有消灭害虫的理念,而应树立将害虫的发生控制在经济水平以内的观念。也就是说,不能见虫就打药,而应该在害虫发展到一定程度(达到防治指标)后再打药。在采用化学农药防治害虫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如下几点:①不要追求一打药就见到害虫死亡,打一次药就能把害虫全部打死。即不要追求高效农药、高浓度药液。②农药品种不能单一,要多种农药配合使用,防治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③打药时间要恰当。要在害虫抵抗能力最弱时(如低龄幼虫、卵孵化盛期)打药。④连片田块最好同时打药,防止害虫转移。
(3)草害防治技术。杂草的化学防除技术就是采用化学除草剂控制杂草蔓延危害的一种技术。除草剂,根据其作用原理,可分为三类:一是内吸、选择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被油菜吸收后会很快被分解转化为无毒的物质,对油菜不会造成任何伤害;而被一定的杂草(如禾本科杂草)吸收后,会破坏杂草体内的新陈代谢,致使杂草死亡。二是触杀、非选择性性除草剂。此类除草剂在植物体内不移动或很少移动,只伤害植物接触到药剂的部位或器官,对未接触药剂的部位或器官没有影响,对植物没有选择性。三是内吸、无选择性除草剂即灭生性除草剂。可将植物全部杀死。
所以在除草剂的使用过程中要注意如下几点:①使用方式:除草剂类型不同使用方式也不同。灭生性除草剂应在油菜播种前7~10天使用,以杀灭田块内所有杂草和不需要的作物幼苗,便于油菜整地播种。触杀性除草剂应在播种后马上使用,喷施在土壤表面以形成一层药膜,待杂草萌发出苗(杂草比油菜出苗早、快)接触到药膜即可被杀死。选择性除草剂应在油菜田中,在杂草三叶期以前使用。②正确选用除草剂,严格按规定的用量、方法和时间用药。③油菜出苗后最好使用选择性除草剂。如果田间杂草种类多,选择性除草剂难以控制杂草蔓延,则可选用触杀性或灭生性除草剂,但一定要采取措施防止药液喷到油菜叶片上,造成油菜死苗。④喷施除草剂后,要彻底清洗喷雾器,防止下次使用喷雾器时,残留的除草剂危害油菜或其他作物。清洗喷雾器的水要妥为处理,防止流向其他作物田块造成伤害,也要避免残留除草剂对环境的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