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天生有音乐细胞
以前人们认为,音乐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发明”,就像古人在岩洞的石壁上绘画一样,是人类为了感情发泄的需要而后天培养出的一种文化活动,是人类自我娱乐的产物。但是美国一些科学家最近提出一种“音乐基因”的理论,认为音乐是一种“进化适应”,音乐基因在几十万年前即已诞生。是自然规律“优胜劣汰”的选择结果。音乐就像直立行走和语言一样,是出现在人类早期并且帮助人类更好地向前进化的行为。携带着这种基因的原始人在进化中占有一定优势,他们更容易吸引配偶,生育孩子的存活率也更高,经过世世代代的自然选择,现代人类天生能通晓五音六律了。此观点目前的几个主要依据为:
一是音乐历史久远,无所不在。纵观人类各阶段的文化,从亚马孙河的部落舞蹈,到爱尔兰的民间音乐,再到黄河边上的腰鼓乐,每个民族几乎都拥有自己的音乐传统,每种文化都把音乐看成是基本组成部分,你很难找到根本不会唱歌、跳舞或击鼓的民族。这表明音乐是人类文明的一个共性因素,在早期的历史阶段便被人类这个物种所掌握,并贯穿于人类历史的整个发展演化过程。最近,考古学家在斯洛文尼亚的一个山洞里发掘出一个用骨头雕刻而成的长笛,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古老的乐器,距今已有4万年历史,当时欧洲和北美的大部分还覆盖在冰雪之中,人类与穴居人共同生活在一起,如果最老的乐器可以追溯到4万年前,那么人类从事声乐活动的历史就会更早,可能在8万年前就出现了,这说明人类在形成初期就有了音乐。
二是人类大脑中有一个“音乐中心”。科学家研究发现,人类的音乐天赋比语言天赋高得多,人类大脑可以记住几十首旋律,辨别数百支曲子,但我们在背诵散文时却显得特别吃力。可是如果某人大脑右半球受损,他对旋律的记忆力就会下降甚至彻底丧失,而语言能力却几乎不受影响。
人类大脑在耳朵后面的位置有片脑叶叫作“颞叶”,它可以称为大脑中的“音乐中心”。研究人员用探针对这里进行某种刺激,被刺激者就会感觉听到了音乐声。癲痫病人发生病变的部位就在颞叶,所以有些病人对音乐非常敏感,某种音乐可能引发他们犯病,但这要因人而异,有的人对古典音乐过敏,有的人则对流行音乐无法忍受。
大脑的这种专业化分工进一步说明,音乐在人体内是有生物基础的。如果能在基因组图谱中找到两三个主管音乐功能的基因,便可最终证明音乐基因的存在,尽管此项突破可能还要花费几代科学家的毕生努力。
三是人类的音乐天赋。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桑德拉,特里布是一位心理学教授,她曾经周游全球,研究音乐对不同民族的影响。她的一项有趣发现就是,全世界的催眠曲具有相同的特点,都是一种音调较高、节奏舒缓的曲子,你只要一听就会知道那是催眠曲。这说明音乐并不是人类的发明,如果全世界的母亲都用同一种音乐与婴儿交流,那它就是母亲与孩子交流的一种本能的方式。一个会唱催眠曲的母亲更容易安慰她的孩子。这一点在原始社会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孩子不爱哭闹就不会招来野兽,母子俩也会得到更多的休息,他们的生存机会就比其他母子高。这样“音乐基因”(如果确实有的话)就会代代相传,每一代都会从中受益。
特里布在另外一个试验中还发现,几个月大的婴儿就可以辨别出音调、速度和旋律的变化,并且能够对悦耳的音乐和难听的音乐做出不同反应。当他们听到优美的四分音或五分音时,就会露出会心的微笑,而他们听到讨厌的三全音时,就会显得烦躁不安。特里布认为,这只能用人体内预装了“音乐程序”来解释。
四是音乐帮助人类更好地进化。在动物界中,我们的祖先作为个体来讲毫无生存优势而言,他们行动迟缓,没有利爪和护身的长毛,无法抵御大型野生动物的袭击。可是一旦他们团结起来,就可以征服整个世界。音乐就是一种可以不断巩固人类团结的手段,从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围在篝火旁手舞足蹈,到中世纪罗马军团在战鼓与号角声中冲锋陷阵,一直发展到现代的国歌、军乐、进行曲等。我们都可以从中体会到那种鼓舞人心、团结向上的力量。正是凭着这股力量,人类才成为万物之灵。所以说,音乐不是人类为了自娱自乐而发明出来的文化,而是一种代代相传的生存本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