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意义
研究沿海基岩质海岸树种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错综复杂的相互关系,找出影响沿海岩质海岸树种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已成为我国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基岩质海岸地区树种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近年来,虽然我们对浙江省岩质海岸几个主要树种(如马尾松、湿地松、柏木和香樟等)的生长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进行过一些初步的研究,但结果不甚理想,原因可能在于树种生长指标间同样存在着相关关系,其相关性往往要高于环境因子间的相关性。因此,忽略生长指标间的相关,将各生长指标逐个独立地对立地因子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不一定能准确地反映环境对林分生长的影响。同时岩质海岸几种主要树种的生长性状很难统一由一个生长指标(如立地指数等)来描述,也增加了该地区树种生长与立地条件之间相互关系研究的难度。由于典型相关分析是把原来较多变量化为少量若干变量并通过若干对典型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来描述两组变量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方法,并已被用来研究林分生长与环境因子间的关系。因此,我们以浙江省岩质海岸为代表,根据不同立地条件下取得的大量调查资料,使用典型相关分析等多元统计方法对岩质海岸树种生长性状与立地条件间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揭示沿海岩质海岸树种生长与立地因子间的内在联系,为岩质海岸宜林地立地分类、生产力评价和“适地适树”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处理
表3-1各变量的均值和标准差
变量
均值
96.1058
1.9154
10.8683
64.9577
19.0096
0.0684
75.3596
标准差
60.4429
0.8304
11.8538
15.8481
16.0015
0.0379
36.9994
变量
均值
1.2742
49.1844
10.7202
8.2942
9.5579
102.0073
标准差
0.1288
5.6694
2.9898
2.5872
2.8609
66.2779
(三)典型相关分析
为综合讨论各立地因子的变化与林分生长性状的相互关系,我们先对浙江省岩质海岸134个标准地的9个立地因子与4 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树种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列于表3-2。
表3-2 立地因子与生长性状的典型变量
典型变量
1
2
3
4
特征根
0.4249
0.2873
0.0569
0.0439
典型相关系数
0.6519
0.5360
0.2386
0.2096
立
地
因
子
(X)
海拔
0.0001
0.0016
0.0010
0.0008
坡位
0.0124
0.0388
0.0637
-0.0433
土层厚度
0.0029
-0.0009
0.0009
0.0006
石砾含量
0.0015
0.0047
0.0007
-0.0040
全N
0.1618
-0.3785
1.6695
0.1859
速效K
0.0012
-0.0008
0.0012
0.0005
容重
0.0012
0.0583
-0.0851
0.3448
总孔隙
0.0036
0.0027
0.0004
0.0126
生长
性状
(Y)
林分胸径
-0.0336
-0.0403
0.0113
-0.0348
林分树高
0.0163
-0.0196
-0.1870
0.0230
优势高
0.0452
-0.0032
0.1701
0.0149
蓄积
-0.0001
0.0026
-0.0010
-0.0010
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显著水平,其余不显著,即第1、2对典型变量是有用的,故对其进行重点分析。
立地因子()与生长性状(V1.jpg)的第一对典型相关变量如下:
从前两对典型相关变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生长性状中以林分优势高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林分胸径次之;而影响生长量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分别为全N、坡位、A层厚度、容重和石砾含量。至于其他立地因子,虽然它们对树种生长存在一定影响,但其相关关系则无上述因子显著。
(四)主分量分析
为了进一步证实全N、坡位、A层厚度、容重和石砾含量是否是影响岩质海岸树种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我们又利用主分量分析方法(PCA)进行了研究。主分量因子负荷量值如表33。PCA计算结果表明,第1~6个主分量累积贡献率为85%以上,前4个主分量占所有变量信息的70%以上。因此,分析前四个主分量因子负荷量值,从表33可见,第一个主分量以A层厚度和石砾含量负荷量值最大,第二个主分量以容重和总孔隙负荷量值最大,第三个主分量以坡位和海拔负荷量值最大,第四个主分量以全N和速效K负荷量值最大。表明第一个主分量是土壤剖面因子起主要作用,第二主分量是土壤物理性状起主要作用,第三个主分量是地形因子起主要作用,第四个主分量是土壤化学性质起主要作用。主分量分析较好地分解了立地因子对树种生长的影响。因此,综合主分量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影响岩质海岸树种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分别为坡位、A层厚度、石砾含量、全N和容重。
表3-3 主分量因子负荷量值
变量
主分量
1
2
3
4
海拔
0.4993
0.3946
0.6057
-0.1175
坡位
-0.0544
-0.1847
-0.8773
0.2134
A层厚度
0.7793
0.2110
0.0010
0.1253
土层厚度
0.4348
0.3829
-0.2050
0.0790
石砾含量
-0.6549
-0.0868
0.2883
-0.1313
全N
0.1377
-0.1966
0.2626
0.8754
速效K
-0.3956
-0.3858
0.4110
0.2510
容重
-0.5417
0.7432
-0.0697
0.2012
总孔隙
0.3731
-0.8516
0.0419
-0.1610
特征根
2.0857
1.8536
1.5062
0.9943
累积贡献率(%)
23.17
43.77
60.51
71.55
(五)基岩质海岸树种生长与立地关系论述
浙江省基岩质海岸地区树种绝大部分为马尾松和黑松,但有望替代它们的树种如湿地松、柏木、枫香等的分布相对较少,因此很难统一由一个生长指标来表示这些树种的生长状况;同时,由于所调查树种的几个生长性状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分别独立地用它们描述岩质海岸树种的生长也是不准确的。而典型相关分析方法可用多个生长性状来表示这几个树种的共同生长指标,并能一次使用多个生长指标综合对岩质海岸几个主要树种生长与立地因子间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避免了各个树种及各个生长指标逐个独立地对立地因子进行分析所带来的工作量较大且得到的结论不尽符合实际的问题,使这一难题得以解决。
基岩质海岸树种生长与立地条件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生长性状中以林分优势高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林分胸径次之。这一结果,既表明林分优势高对立地因子反应灵敏的规律在沿海岩质海岸地区得到验证,也表示了林分胸径对立地因子的反应要大于林分平均高这一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典型相关分析及主分量分析结果还表明,影响树种生长量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分别为坡位、A层厚度、石砾含量、全N和容重,这为岩质海岸宜林地立地分类、生产力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岩质海岸地区土壤瘠薄、多裸岩,除气候因素外,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状成为决定树种生长是否适宜的重要条件。坡位和A层厚度对树种生长的影响历来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的养分水平和土壤物理性状对树种生长的适宜度。岩质海岸土壤多裸岩,使得石砾含量对树种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不难理解的。全N含量与树种生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一些研究所证实。容重则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可综合体现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状况,它不仅可以影响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同时也决定了树种生长的大小。
由于浙江省岩质海岸母岩绝大部分为花岗岩和凝灰岩,母岩对树种生长的影响很小,而岩质海岸紧靠沿海,海风对树种生长的影响较大,背风与否,抵消了坡向对树种生长的影响,因此本次研究暂不考虑母岩及坡向这2个因子。同时,岩质海岸低山丘陵的地貌特征,使得海拔对树种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坡位所掩盖,这也表现在主分量分析中其第三主分量的因子负荷量值上。而土壤瘠薄的特点,又使土层厚度对树种生长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土壤的贫瘠,使得土壤速效P、K未能对岩质海岸树种生长有较大的影响,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一)数据处理
(二)典型相关分析
为综合讨论各立地因子的变化与马尾松林分生长性状的相互关系,我们对浙江省岩质海岸74个马尾松标准地的12个立地因子与5个生长性状进行了典型相关分析。马尾松生长与立地因子的典型相关分析结果列于表3-4。
表3-4 立地因子与生长性状的典型变量
典型变量
1
2
3
4
特征根
0.6046
0.3804
0.3482
0.2567
典型相关系数
0.7776
0.6168
0.5901
0.5067
立
地
因
子
(X)
海拔
-0.0002
-0.0006
0.0009
-0.0010
坡位
-0.0059
0.0324
0.0073
-0.0021
A层厚度
0.0055
-0.0054
-0.0009
-0.0009
土层厚度
-0.0023
0.0026
0.0023
0.0034
石砾含量
-0.0041
-0.0051
-0.0003
0.0011
容重
0.1283
0.3819
0.1909
-0.2047
田间持水量
-0.0030
0.0025
0.0136
0.0027
总孔隙
0.0012
0.0008
0.0003
-0.0079
全N
0.1502
1.3823
1.0694
-2.4626
速效K
-0.0009
-0.0003
0.0008
-0.0009
有机质
-0.0112
0.0111
0.0337
-0.0121
速效N
0.0004
-0.0014
-0.0028
0.0031
生长
性状
(Y)
林分平均胸径
0.0450
-0.0414
-0.0721
0.0667
林分平均树高
0.0005
0.1076
0.0865
-0.0852
优势高
-0.0863
-0.0295
0.0195
0.1223
蓄积
-0.0001
-0.0026
-0.0011
-0.0040
地位指数
0.0181
0.0209
-0.0708
0.0007
典型相关系数的显著性测验结果表明,第1个典型相关系数达极显著水平,第2个典型相关系数为显著水平,其余不显著,即第1、2对典型变量是有用的,故对其进行重点分析。
从前两对典型相关变量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生长性状中以林分优势高与立地因子的关系最为密切,林分平均高次之;而影响生长量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分别为全N、容重、坡位、有机质、A层厚度和石砾含量。至于其他立地因子,虽然它们对马尾松生长存在一定影响,但其相关关系则无上述因子显著。
(三)结论与展望
岩质海岸马尾松生长与立地条件间存在着密切的相关关系,在生长性状中以林分优势高与立地条件的关系最为密切,林分平均高次之,这一结果,表明林分优势高对立地因子反应灵敏的规律在沿海岩质海岸地区得到验证。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还表明,影响马尾松林生长的主要立地因子依次分别为全N、容重、坡位、有机质、A层厚度和石砾含量,这为岩质海岸宜林地立地分类、生产力评价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岩质海岸地区土壤瘠薄、多裸岩,除气候因素外,使得土壤养分和土壤物理性状成为决定马尾松生长是否适宜的重要条件。坡位和A层厚度对树种生长的影响历来被认为是很重要的,它们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土壤的养分水平和土壤物理性状对树种生长的适宜度。岩质海岸土壤多裸岩,使得石砾含量对马尾松生长产生较大的影响,这是不难理解的。全N含量与马尾松林生长之间的密切关系,已被一些研究所证实。容重则是反映土壤肥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大小可综合体现土壤水、肥、气、热的协调状况,它不仅可以影响根系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同时也决定了树种生长的大小。由于浙江省岩质海岸母岩绝大部分为花岗岩和凝灰岩,母岩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很小,而岩质海岸紧靠沿海,海风对树种生长的影响较大,背风抵消了坡向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同时,岩质海岸低山丘陵的地貌特征,使得海拔对马尾松生长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被坡位所掩盖,而土壤瘠薄的特点,又使土层厚度对马尾松生长并未产生较大的影响;同样土壤的贫瘠,使得土壤速效N、K未能对岩质海岸马尾松生长有较大的影响,这一现象值得进一步研究。
浙江省沿海岩质海岸地区树种单一,大部分为马尾松纯林,宜林荒山面积大,水土流失严重,林分生物生产力偏低,生态、经济效益较差。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该研究这些地区宜林地的立地类型划分与评价和适生树种的选择,其次对现有的低产林分进行改造,同时选择宜林荒山营造多树种、多林种、多效益的沿海岩质海岸防护林体系,以控制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美化环境,为改革开放、发展旅游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促进沿海岩质海岸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立地条件对木麻黄林生长的影响
为了分析比较木麻黄在不同滨海沙土立地类型的适应性能,分别将中龄林、近熟林和成熟林设置面积为20m×20m的标准地,选择现有密度相近的沿海基干林带和后沿沙地进行生长调查,每种立地类型重复3次,得出的结果基本一致。从表35看出,木麻黄在不同滨海沙地类型的生长差异显著,以弱风区潮积沙土的木麻黄生长最佳,12年生木麻黄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分别可达1.1m和0.97cm,每公顷蓄积增长量15以上;泥炭性风积沙土上木麻黄生长也较快,12年生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依次为0.98m和0.95cm,每公顷蓄积生长量可达13。木麻黄在均一性风积沙土和红壤性风积沙土上生长表现一般。18年生时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为0.73~0.81m和0.81~0.87cm,每公顷蓄积增长量11~13。木麻黄在水化性风积沙土和弱风区潮积沙土生长较差,18年生时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只有0.48~0.53cm和0.53~0.62cm,每公顷蓄积生长量为3.5~4.8。在不均性风积沙土上木麻黄的适应性最差,25年生时树高、胸径年平均生长量仅0.36m和0.44cm,每公顷蓄积生长量1.7。
表3-5 滨海沙土立地类型对木麻黄林生长的影响
年龄
林分类型
立地类型
平均树高(m)
平均胸径(cm)
单株材积()
蓄积增长量(/a)
现有密度(株/)
12
基干林带
弱风区潮积沙土
12.7
11.6
0.0650
181.350
15.1125
2790
强风区潮积沙土
7.5
7.2
0.0165
46.035
3.8363
2790
后沿片林
均一性风积沙土
10.6
10.3
0.0439
115.896
9.6580
2640
不均性风积沙土
6.3
6.0
0.0108
28.512
2.3760
2640
泥炭性风积沙土
11.8
11.4
0.0587
155.849
12.9874
2655
红壤性风积沙土
9.5
9.1
0.0316
84.372
7.0310
2670
水化性风积沙土
8.4
8.1
0.0228
60.534
5.0445
2655
18
基干林带
弱风区潮积沙土
16.2
16.4
0.1540
311.850
17.325
2025
强风区潮积沙土
8.6
9.5
0.0311
62.978
3.4988
2025
后沿片林
均一性风积沙土
13.2
14.5
0.1010
193.920
10.7733
1920
不均性风积沙土
7.5
8.8
0.0236
45.312
2.5173
1920
泥炭性风积沙土
14.6
15.6
0.1271
238.313
13.2396
1875
红壤性风积沙土
12.9
13.2
0.0833
161.186
8.9548
1935
水化性风积沙土
9.6
11.1
0.0457
86.373
4.7985
1890
25
基干林带
弱风区潮积沙土
18.2
20.1
0.2489
395.751
15.8300
1590
强风区潮积沙土
8.9
10.9
0.0410
65.190
2.6076
1590
后沿片林
均一性风积沙土
15.4
17.7
0.1681
264.758
10.5903
1575
不均性风积沙土
7.7
9.2
0.0263
41.423
1.6569
1575
泥炭性风积沙土
16.0
18.0
0.1798
296.670
11.8668
1605
红壤性风积沙土
14.5
16.3
0.1367
215.986
8.6394
1580
水化性风积沙土
10.5
12.6
0.0626
99.847
3.9939
1595
(二)微地形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
因此,在低洼沙地造林,宜采取开沟排水和高垄整地等措施,或营造能耐季节积水的湿地松,以保证林木正常生长发育。在沙丘顶部宜栽植耐旱性较强的木麻黄种或品系,如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等,有条件的地方可进行人工灌溉,促进林分生长,更好地发挥其防护效能。
表3-6 不同微地形对木麻黄生长的影响及方差分析(20年生)
微地形
现有密度
(株/)
平均树高
(m)
平均胸径
(cm)
平均单株材积()
方差分析
沙丘两侧
1560
15.42
16.93
0.1532
=11.27*
=10.64*
=8.31*
=11.27*
(2,4)=6.94
沙丘顶部
1545
13.25
14.17
0.0946
低洼地带
1530
14.38
15.81
0.1197
(三)木麻黄林生长与土壤因子的相关分析
多元回归方程的复相关系数R=0.8217,接着对偏相关系数作t检验:
t检验的结果表明,多元线性回归差异显著,回归方程可靠有效。木麻黄林各立地因子的偏相关系数见表3-7。
表3-7 各因子偏相关系数
因子
偏相关系数
因子
偏相关系数
容重()
-0.0814
有机质()
0.3475
pH()
0.2164
中沙量()
-0.0572
全N量()
0.0387
细沙量()
-0.1863
全P量()
0.0475
粗粉沙()
-0.1243
全K量()
0.0425
中粉沙()
-0.0926
速效N()
0.0782
细粉沙()
-0.1072
速效P()
0.4275
黏粒()
-0.0729
速效K()
0.1025
吸湿水()
0.0432
其中:X2——pH,X7——速效P,X8——速效K,X9——有机质,X11——细沙量,X12——粗粉沙量。经t检验复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这表明这些土壤因子与木麻黄生长的关系较为密切,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重要土壤因子。同时,也可利用该回归方程预测木麻黄的树高生长量。
表3-8 木麻黄林生长与土壤因子关系的逐步回归
回归次数
1
2
3
4
入选变量
复相关系数
0.6547
0.6793
0.6925
0.7342
(四)结论
采用逐步回归方法对木麻黄生长与土壤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建立了木麻黄高生长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土壤速效P、粗沙量、有机质含量、pH、细沙量、速效K含量与木麻黄高生长之间关系密切,是影响木麻黄生长的重要因素。采取土壤管理措施改善这些因子的状况,是促进木麻黄生长发育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