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血、尿糖皮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血皮质醇浓度可直接反映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水平,尿皮质醇来源于血液中游离型经肾小球的滤过,可反映血液中有生物活性的糖皮质激素水平。
皮质醇测定方法有RIA法、CLIA法、ECLIA法和HPLC等。
1.RIA法 快速、简便、灵敏,有商品试剂盒,是目前常用的方法之一。血皮质醇检测总的皮质醇,包括血浆结合型和游离型皮质醇,不能排除CBG的影响。健康人皮质醇的分泌存在昼夜节律,其消失是皮质醇增多症的诊断依据之一。
24h尿皮质醇测定不受昼夜节律的影响,能可靠地反映皮质醇浓度。
参考区间:血浆(清)皮质醇138~635nmol/L(8~10AM);83~359nmol/L(4~6PM) (RIA法)。24h尿皮质醇,成年人55~276nmol/24h尿(RIA法)。
2.CLIA法
(1)原理:在反应体系中,待测抗原(F)与过量的碱性磷酸酶标记抗原(ALP-F)竞争性结合特异性抗F抗体(Ab)结合位点,即样品中F和ALP-F与Ab进行竞争性结合反应,由于ALP-F和Ab是定量的,样品中F的含量越多,ALP-F-Ab的量就越少。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光子的产出量与ALP-F-Ab的量成正比,而与F的含量成反比。
(2)试剂:市场上有商品试剂盒。
(3)参考区间:血浆(清)皮质醇:0.17~0.44μmol/L(8AM);0.06~0.25μmol/L(4PM)。
(4)临床意义:血皮质醇浓度增高主要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肾上腺肿瘤、应激、妊娠、口服避孕药、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等;降低主要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格雷夫斯病、垂体功能减退等。
(二)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产物测定
1.尿17-酮类固醇测定 类固醇激素及其代谢产物中,凡在C17上没有侧链而仅有一个酮基者,称为17-酮类固醇(17-ketosteroid,17-KS),包括睾丸和肾上腺产生的雄性激素(不包括睾酮)及其代谢产物。少量的皮质醇可在C17发生羟基的脱氢、氧化生成17-KS。成年男性1/3的17-KS来自睾丸,2/3来自肾上腺皮质;女性17-KS几乎全部来自肾上腺皮质。临床测定的17-KS包括雄酮、异雄酮、脱氢异雄酮及代谢物。
常规17-KS测定采用Zimmermann比色法。
(1)原理:尿中17-KS多以与葡萄糖醛酸酯或硫酸酯的结合形式存在,取24h尿标本加酸水解,释放游离的17-KS。提取后,在碱性介质中17-KS中的酮-亚甲基(—CO—CPH 2—)与间-二硝基苯作用,生成紫红色化合物,于520nm处比色测定。
(2)参考区间:男性,28.5~61.8μmol/24h尿;女性,20.8~52.1μmol/24h尿。
(3)质量保证:尿液用浓盐酸(5ml)防腐。测定前停服中药和四环素、维生素B2等含色素的药物。某些降压药、地西泮等也影响测定结果。该法精密度较好,但灵敏度不够,操作较费时。
(4)临床意义:尿17-KS水平主要反映睾丸和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增高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垂体前叶功能亢进、睾丸间质细胞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及应用ACTH、雄性激素和皮质激素等。减低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腺垂体功能减退、睾丸功能减退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2.尿17-羟皮质类固醇测定 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hydroxycorticosteroids,17-OHCS)包括尿中所有C17上有羟基的类固醇物质,主要是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包括皮质醇、皮质酮、17-羟黄体酮、11-脱氧皮质醇等。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明显的昼夜节律性,通常检测24h尿17-OHCS,尿中80%的17-OHCS来自皮质醇,因此17-OHCS浓度可反映血中皮质醇含量。
17-OHCS测定多采用传统的Porter-Silber比色法。
(1)原理:将尿酸化,使结合型17-OHCS转变为游离型,以氯仿(正丁醇-氯仿)抽提后,在盐酸溶液中与苯肼反应生成黄色的苯腙,在410nm处比色测定。
(2)质量保证:留样前应停用中草药、四环素和维生素B2等药物,以防干扰。尿样收集器内放5~10ml浓盐酸防腐。应激状态、营养不良、慢性消耗性疾病、肝硬化、肾功能不全,以及多种药物(如泼尼松、地塞米松等)和食物可干扰试验,应予以注意。本法所需条件简单,但特异性较差。
(3)参考区间:男性,(27.88±6.6)μmol/24h尿;女性,(23.74±4.47)μmol/24h尿。
(4)临床意义:17-OHCS主要反映肾上腺皮质分泌功能。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如库欣病、肾上腺皮质瘤等17-OHCS增高;甲状腺功能亢进、应激、肥胖病、胰腺炎等也增高。17-OHCS降减见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垂体前叶功能减退、肾上腺切除术后及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凡肾上腺皮质功能正常者,服药日24h尿17-OHCS排泄量由服药前的基数值降至50%以下,血浆皮质醇<140nmol/L。如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不被抑制,服药后2d 24h尿17-OHCS浓度可用于观察抑制的恢复情况抑或有延迟反应存在。
(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检测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功能检测及必要的动态功能试验,有助于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的病变部位及性质确定。
1.血浆ACTH测定 ACTH是腺垂体分泌的微量多肽激素。正常ACTH分泌存在与皮质醇相同的昼夜节律,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时,ACTH的分泌节律大多消失。血浆ACTH测定多采用48h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或ACTH兴奋试验。
(1)原理:收集24h尿2d,测定17-OHCS浓度,取两数之均值作为基础对照,第3日开始口服地塞米松0.5mg/6h,连续2d,分别收集2d的24h尿,测定尿17-OHCS含量。也可于服药前清晨8时及服后24h、48h取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
(2)参考区间:早8时<26pmol/L,午夜10时<2.2pmol/L(RIA法)。
(3)质量保证:长时间服用有肝酶诱导作用的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利福平等,可加速地塞米松的代谢灭活,产生假阴性。近期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者,不宜进行本试验。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也干扰试验。
(4)临床意义: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多症、下丘脑及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午夜ACTH明显增多,昼夜节律消失;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原发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早8时血浆ACTH明显降低,昼夜节律消失。
2.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MT)抑制试验 地塞米松是人工合成的强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有强烈的皮质醇样抑制作用,主要抑制腺垂体释放ACTH,进而抑制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用于判断病变部位。
3.ACTH兴奋试验 ACTH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合成、释放皮质醇。用0.25mg合成的ACTH肌内或静脉注射,分别于注射前和注射后0.5h、1h采血,测定血浆皮质醇浓度变化。健康人注射ACTH后,峰值在0.5h出现,血皮质醇较注射前的基础值至少增加157nmol/L (7μg/dl)以上。艾迪生病患者皮质醇基础值低,对ACTH刺激无反应;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低下者,基础值也低,但对ACTH有延迟反应;肾上腺肿瘤皮质醇基础值升高,但对ACTH刺激多无反应;下丘脑-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可出现强阳性反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