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患者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具有高度个体性和可变性,要求实验室要及时、准确地测定血药及代谢产物浓度,以协助临床医师调整用药剂量,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进行治疗药物监测见于以下情况。
1.安全范围狭窄:有些药物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很接近(表16-1),只有严格监控才能达到安全有效的治疗目的。
表16-1 某些药物的治疗浓度和中毒浓度
2.首关效应:某些口服药物通过肠黏膜及肝代谢转化后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这种效应称首关效应。每个人通过首关效应后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比率不同,即不同个体对同一药物的代谢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如服用相同剂型及剂量的普萘洛尔后,不同个体间的血药浓度差异可达20倍。因此在患者最初接受治疗时,应对治疗药物水平进行适当监测。
3.疾病因素:如肝、肾、心功能不全,血浆清蛋白降低等病理情况可影响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过程,应通过TDM,调整剂量,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长期用药:如控制癲大发作的苯妥英钠,抑制排异反应的环孢素,很难从临床疗效判断是否得当,只有通过TDM,才能保证使用的安全、有效。
5.年龄因素:新生儿和婴儿在生长发育时,肝、肾功能变化较快,儿童到青春期,成年人到老年期等不同时期对药物的利用均会有影响,应做必要的监测。
6.病情变化:感染、中毒或有肝、肾、心血管疾病时需相应调整用药剂量,加用新药时如药物代谢有相互干扰作用,也需通过检测,调整药物剂量。
7.怀疑不按时服药或滥用违禁药品:有的患者不遵医嘱正规服药,达不到治疗效果,滥用违禁药品如苯丙胺、可卡因等也可影响药物代谢。
8.常规剂量出现毒性反应的药物。
9.中毒症状和疾病症状不易区分的药物。
10.需进行监测的药物:随着新药的不断出现和临床对药物的筛选,目前认为应对以下药物进行监测。
(1)抗心律失常药:利多卡因、奎尼丁、普鲁卡因胺、盐酸普萘洛尔(心得安)、胺碘酮、因卡胺、异丙吡胺等。
(2)抗生素类:氯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阿米卡星、卡那霉素、妥布霉素和万古霉素等。
(4)抗精神病药:碳酸锂、阿米替林、地昔帕明、丙米嗪、多塞平(多虑平)和多普替林等。
(5)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等。
(6)强心苷:地高辛、洋地黄毒苷等。
(7)抗哮喘药:茶碱、咖啡因等。
(8)抗肿瘤药:甲氨蝶呤、氟尿嘧啶等。
(9)免疫制药:环孢素等。
(10)利尿药:呋塞米等。
进行治疗药物监测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身体状态、药物剂型、个体差异等均能对检测结果产生影响,不能只根据一次结果做临床解释;②要注意血浆蛋白水平及肝、肾功能的影响;③应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可靠的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