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早白垩世中期盆地规模达到最大

早白垩世中期盆地规模达到最大

时间:2023-02-1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总之,白垩纪时期研究区整体在西风带控制下自始至终以炎热干旱的气候为主,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早白垩世早期和晚期盆地动荡、古地理条件恶劣,仅在中期盆地扩张期时湖盆相对稳定,河岸与湖岸地区的古地理条件适合生物生存,是盆地生物群的繁盛时期。
沉积环境_甘肃早白垩世恐龙

盆地内的多数地区经历了冲积扇—三角洲相—湖泊相—三角洲相的变化,在河口群中上部出现最大湖泛面,以河口群第六组存在数条灰绿色、灰黄色中厚层泥岩、泥灰岩、泥晶灰岩为标志层。中铺张家沟发现恐龙骨骼化石层保存于曲流河的河漫滩沉积中,整体来看,恐龙骨骼发育层位上下地层主要由中—厚层的棕色中—粗砂岩组成,含有大量的板状、楔状交错层理和发育有爬升层理与虫迹构造的细砂岩,两者之上往往出现中—薄层的以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的细粒沉积物,水平层理发育,岩石序列组成上,明显表现出曲流河相的“二元结构”特征。盐锅峡地区的恐龙足迹化石层由大套的紫色泥岩、粉砂质泥岩夹细砂岩组成,并在其上部见多层蓝灰色粉砂岩—泥岩层;砂岩中发育大量沙纹层理、平行层理和不对称波痕,层面上有雨痕、泥裂和虫迹,为典型的滨浅湖沉积环境。但从足迹类型看,蜥脚类、兽脚类足迹的繁盛和鸟脚类足迹的稀少指示了当时是以干旱环境为主的气候条件(Lockley et al,2002;李建军等,2006)。

图6—5 兰州—民和盆地地质简图及河口群地层柱状图 (据陈军等,2013)

图6—6 兰州—民和盆地河口群沉积相综合柱状图 (据陈军等,2013)

图6—7 兰州—民和盆地早白垩世古地理格局恢复图

以此可见,随着断陷的逐渐发展(图6—7),到早白垩世中期盆地规模达到最大,尽管早白垩纪时期当地气候并不湿润,但干旱半干旱与半湿润气候的交替出现以及河岸与湖岸地区的生态环境更有利于生物的生存,古地理环境的改变对恐龙动物群的生存与发展起制约作用。

总之,白垩纪时期研究区整体在西风带控制下自始至终以炎热干旱的气候为主,受盆地构造演化的影响,早白垩世早期和晚期盆地动荡、古地理条件恶劣,仅在中期盆地扩张期时湖盆相对稳定,河岸与湖岸地区的古地理条件适合生物生存,是盆地生物群的繁盛时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