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淹大梁城
夜幕降临下的大梁城没有了内外相连的灯火河流,天空中只有数颗寥落的星辰。曾几何时,魏国大梁城的风华也是独步天下,与齐国的临淄、秦国的咸阳、赵国的邯郸并称为天下的四大都会。而在这四大都会之中,若说是真正的商贾汇聚、百工云集的场景还是以魏国的大梁为最盛。分析其原因,齐国临淄位于较为偏僻的海滨,商业气息与大梁相比还是有些不足。而赵国的邯郸虽说是战国中期后来崛起的大都市,但是邯郸城中大多都是胡商、燕商以及天下的豪侠所钟爱的地方,很少有治学之人愿意前往,所以说邯郸虽然繁华,但是总是感觉缺乏那么一点的文气。而秦国的咸阳与邯郸有些类似,客商愿意前往的理由只是因为秦国法治严明,做生意较为省心而已。
魏国的大梁则与这三个都城有些不同,它地处一片宽阔的平原之中,此外又濒临大河,水路宽广,官道交织,是真正的水陆交通中心。其实在战国初年,大梁还没有成为魏国的都城时,它已经是中原地区财货集散的工商重镇了。到了魏惠王时期开始筹划迁都,历经数十年的举国经营,特别是在秦国用武力夺得河西之地后,魏国正式迁都大梁。而这一迁都,让这座重镇很快就成了天下第一大都会。与其他大国的都城相比,魏国的大梁城不仅仅在于它极为便利的交通,更有属于这座城市独有的神韵:它包容和接纳天下各色人等,能够为任何行业提供一片天地,奔放洒脱与自由进退的精神在这里完美融合。也正是基于这样的精神和气质,大梁始终是天下商旅的首选之地,也是天下邦交斗争的主要战场。
但是在这座繁华富庶的大梁城背后,一丝丝的不安在魏王心头泛起。前几日他刚得到情报:秦军将领王贲以迅雷之势席卷了楚国边境,如今已经回到了驻地,很有可能正在筹划攻击魏国。魏国决定秘密向大梁调遣军队,并且增强大梁的城防。(www.guayunfan.com)
而此时的王贲也没有任何的闲暇,他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进攻魏国的方略:水攻。
通过水的力量来攻魏的设想其实并不是王贲首先提出来的。首先提出这一设想的人是苏代,他是苏秦的弟弟。苏代曾经辅助过燕国的权臣夺位,而燕昭王即位后,苏代就逃往齐国,不敢回到燕国。后来苏代游历中原时经过了魏国,被魏国缉拿,而燕昭王赦免了苏代并设法营救了他。再后来,燕国破齐,一时间成为强盛的大国。当时苏代对秦国有这样一个总结:秦灭六国,都有取胜的方法。而对魏国,苏代预言了秦军的战法:水攻灭大梁。这是战国名士对水战的第一次预言。
此后,信陵君也预言过秦对魏国的水攻。在魏安釐王时期,齐国和楚国曾经联军攻打魏国,而秦军则出兵救魏。魏安釐王因此而想与秦国结盟讨伐韩国,趁机扩大自己的领土。而此时的信陵君则给魏安釐王写了一封很长的上书,其中对未来的形势作出了自己的判断。这其中就包括了信陵君认为韩国即将灭亡,而韩国灭亡后魏国就变得岌岌可危。而秦军对魏国的作战方略和苏代几乎是如出一辙:秦军出兵之日,河内必然很危险,而一旦秦军能够占据韩国之地,开决荣泽水以灌大梁,大梁必亡。可是昏聩的魏安釐王并没有采纳信陵君的建议。
可是这些细节都被王贲注意到了。作为一名有远见的将军,他想到的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对于魏国,其余城池都不足为惧,王贲真正担心的是大梁城。大梁城几乎是耗尽了魏国数十年的财富而建,城高池深。为了防止被攻破,大梁城在建立之初就屯集了大量的粮食和武器装备。按照王贲的预计,哪怕是30万大军围攻大梁,没有三五年的时间也绝难攻下大梁城。也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王贲才出此奇谋,准备以水为兵。
经过一番周密的部署,王贲指挥部队掘开了大河之口。
那一夜,无边汪洋的大水成了大梁城内所有人的噩梦。从高高的城楼上看去,大梁城仿佛是海中的一座孤岛。所有人都陷入了无边的恐惧之中,高大的城楼上,守城士兵的惊恐之情溢于言表。
没过几日,魏王举行了残缺凋零的朝会。所有人都脸色阴沉,没有一个人愿意说话。在魏王的心中,他还试图再支撑几天,毕竟大梁城高墙厚,粮仓兵器又很是充裕,纵然一时无法打仗,也可支撑一段时间。甚至魏王还幻想齐国和楚国万一出兵的话,魏国还有挽救的余地。
但是,大梁城的军民对水淹大梁的预期太低了。长时间水的浸泡让许多存储的粮食发了芽,街道里的积水也变得越来越多,城墙上的石条也开始一块块脱落,开始露出了夯土的墙体,十几日过后,夯土城墙也逐渐长坍成了一座泥山。虽然没多久秦军就已经堵上了水口,但是厚厚的淤泥让两月前还雄峻异常的大梁变成了一片灰黄的废墟。
三个月后,秦军进入到了大梁。王贲俘获了魏王,然后将魏王押上一辆特制的青铜囚车,囚车的方向是咸阳。此时的时间是公元前224年春夏之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