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艘480马力的机船,在整整39天里,来回奔波于长江上。这是来自由中国、美国、瑞士、英国、日本、德国等多国科学家组成的科考队在我国长江进行的一次大规模的淡水豚类考察活动。
知识点:生态灾难
生态灾难是指特殊干扰事件引起的生态性结构损毁与功能丧失,进而造成对相关生命的伤害、冲击与灭亡等灾难。灾难幅度有大有小,大型生态灾难所涵盖的时空尺度大,伤害范围广,复原时间长。自然因素有水灾、旱灾、地震、台风、山崩、海啸等。由自然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一环境问题。由人为因素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称为第二环境问题。
科考队强调,若发现白鳍豚,大船须立即放下小艇,以获得影像信息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录音。但是在考察的39天中,这样的情况一次也没有发生。
科学家在2007年8月8日出版的《皇家协会生物信笺》期刊内发表报告,无奈地正式公布白鳍豚绝种。他们说,白鳍豚要面对这个厄运,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随着中国经济起飞及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货船在长江上航行,也有很多渔民沿江撒网捕鱼,对长江的生态造成了严重破坏。生态学家形容的这场令人震惊的悲剧,并非意外和不小心造成的,而是人为因素带来的恶果。
在20世纪50年代,在长江流域和附近的水域出没的白鳍豚数以万计,一整个族类的哺乳类生物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全灭绝,实属罕见。科学家在1999年进行调查时,发现长江里只剩下13条白鳍豚,当时已把它列为濒危绝种的生物。
科学家指出,白鳍豚是过去1500年哺乳类生物进化过程中第四种人类知道的绝种的生物,前三种是在17世纪消失的马达加斯加狐猴、西印度鼩鼱和塔斯曼尼亚虎。
率领专家小组观察白鳍豚的英国生态学家杜维说:“人类损失了一种独特和充满魅力的生物品种。白鳍豚在地球上消失,表示进化生命树上有一条旁枝完全消失,显示我们仍然未做好保护地球的工作。”
杜维与中国科学家合作,在三峡至上海全长1669千米的长江流域观察,但连以前经常发现白鳍豚的地方也发现不到白鳍豚的踪影。他们发现,渔民即使不捕捉白鳍豚,但他们使用的线和渔网,仍会对白鳍豚造成伤害。
白鳍豚(见图2-1),早在秦汉时期已被人发现及有历史记载,有“长江女神”“长江美人鱼”的美誉。估计白鳍豚是我国发行特种动物纪念币中第一个灭绝的动物,以后只能在纪念币上和在博物馆中看到了。
图2-1 白鳍豚
当然,现在宣布白鳍豚灭绝可能还不是严谨的科学结论。根据国际组织,比如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给出的定义,所谓“物种灭绝”一般指的是,在50年的时间内,没有发现该物种的野外存活记录。白鳍豚现在还不是这种情况,白鳍豚现在的处境可以说是功能性灭绝,或者说白鳍豚物种确实已经进入被宣布灭绝的“50年倒计时”。这给人类挽救这个物种还保留了一线希望,但愿人类的警醒能够使这一线希望变为现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