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我国的国宝,大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大熊猫,它那大大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走起路来一扭一摆的样子,让见过它的人无不心生喜爱。
熊猫可是一种很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动物早已灭绝并成为真正的化石了。熊猫现在仅分布于我国的四川、陕西、甘肃约40个县境内的群山叠翠的竹林中,过着与世无争的“隐居”生活。
熊猫学名本来叫“猫熊”,但当时人们念字还是习惯从右往左读,结果“猫熊”读成了“熊猫”,现在大家也将错就错了。熊猫是哺乳动物,身体肥胖,形状像熊但要略小一些,尾巴短,眼睛周围、耳朵、前后肢和肩部都是黑色的,其余部分都是白色的,毛密而有光泽,耐寒,喜欢吃竹叶、竹笋等。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大多数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欢的睡觉姿势。
熊猫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始发期、成长期、鼎盛期,现在已开始进入衰败期。目前,熊猫极为稀少的数量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它未来的命运也牵动着亿万人的心弦。
导致熊猫濒危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气候剧变。由于受第四纪冰川的作用,气候变化剧烈,生存条件恶化,与熊猫同时代的许多其他动物,如剑齿虎、剑齿象、中国犀等,在气候巨变中都未能摆脱灭绝的厄运,熊猫虽然存活下来,但从此灾难不断,分布范围不断变小,种群数量也不断下降。
人类活动的影响。熊猫虽然在气候剧变的考验下存活了下来,但其后人类活动对大熊猫的生存产生了威胁:
人类猎捕熊猫,使有限的种群数量进一步减少,特别是西方传教士发现熊猫后,外国捕猎者大量涌入我国,疯狂猎捕。而国内一些不法分子,面对暴利的诱惑,也置国家保护法律于不顾铤而走险,直接威胁熊猫的生存。
人类生产活动无节制地扩展。随着人口的大量增加和城镇的发展,森林被大规模采伐,大熊猫的栖息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生活空间被大幅度压缩,加上人工修建铁路、公路、水库等大型工程,造成大熊猫栖息地的消失和族群被分割的状况越来越严重。
大熊猫分布区已由约5万平方千米缩小到1万多平方千米,现在生活在我国野外的1600只大熊猫,主要分布在四川、陕西及甘肃三个省,岷山、秦岭、凉山、大相岭、小相岭及邛崍山等六个山系。这些大熊猫栖息地位处各省市行政区间的边界,被公路、桥梁、河流、乡村等切割成20多个大小不等的岛屿状种群分布,个体被迫散居各地,难以自由地迁移交流,导致它们近亲繁殖,丧失遗传的多样性,最终出现种质转差而走向灭亡。
大熊猫栖息地严重的零碎化。曾有专家建议,在大熊猫的栖息地修建桥梁和公路,迫不得已的补救办法是修建生态走廊带。因为是大熊猫是逃逸性很强的物种,它们需要大面积的栖息地,所以单单依靠这种修建生态通道的方法来保护它们是远远不够的。
自身繁殖力低。成年熊猫每年仅发情一次,每胎1至2仔,刚出生的幼仔体重仅100余克,发育不完全,抵抗力差,成活率低,在人工饲养的情况下,成活率仅为37.6%。在野外,熊猫幼仔的成活率就更低,由于受种群隔离、发情期雌雄个体不能相遇等因素的影响,错失繁殖机会,加上病老死亡,熊猫种群的自然增长速度相当缓慢。
我国生物保护专家称,野生大熊猫的生存环境被城市发展分割隔开,使得它们已经无法自由迁移至其他地区进行交配,导致近亲繁殖风险增加。如果情况继续发展下去,被视为我国国宝的濒危动物大熊猫,可能会在两到三代内绝种。
食物种类单一。大熊猫食性范围狭窄,以竹为食,但竹子具有周期性开花的特性,开花后即枯死。竹子开花本是一种自然规律,大熊猫在其生存过程中早已适应了这个规律,但现今栖息地的破碎化及人为干扰等因素,造成大熊猫食物的短缺,大量个体因病饿而死亡,对熊猫种群的生存构成了巨大威胁,特别是部分只有一种竹子可供食用的地方,这种威胁就更大。
《功夫熊猫》中的熊猫巨星形象深入人心,众多世界知名的服饰品牌均生产了以熊猫为设计元素的产品。熊猫凭借其憨态可掬的可爱形象,受到世界各国民众特别是儿童的广泛喜爱,它成为了外交的使者,也是时尚圈、电影圈种的“巨星”。让我们保护这一珍贵的国宝吧,让大熊猫得以永续繁衍,与人共存。
华美是我国第一只境外出生的大熊猫。1999年8月21日,华美出生于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园,这是采用人工授精技术在美国出生并存活的第一只熊猫幼仔。它的父母分别是1996年赴美参加中美大熊猫合作研究项目的大熊猫石石和白云。2004年3月13日,华美回到卧龙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