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卡尔·波普尔(英)
成书时间:1982年
推荐版本: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1999年版
【作者简介】
见《猜想与反驳———科学知识的增长》。
【内容提要】
人们所熟知的三个世界理论,就是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出来的。
作者首先从对直觉的研究入手,认为正是由于直觉可能使人们相信我们由直觉知道的事物是正确的,因此直觉会严重地使我们误入歧途:直觉是无法估价的助手,但也是危险的助手,因为它往往使我们不加批评。我们必须总是尊敬地、感激地、并以对它采取严格的批评态度的努力来对待它。因此,来自行为的论据和来自心理学的理论都不以直觉经验为基础:没有什么人会宣称我们在这些领域中做出了许多精确的预测,作者强调,它们倒是来自关于物质世界是决定论的这种先前的信念。在决定论的物质世界中,显然没有非决定论的行为的位置。因为一切行为都由物质世界中的事件构成。从另一方面说,似乎有着并非决定的意识状态的位置。但是关于存在这种意识状态的假定会令人非常不满意。它们不能与行为有什么因果联系。我们不能对它们有所了解,或者无论如何我们也不能谈论它们。因为如果我们谈论这种假定,未决定的事件就会对声音的物质世界产生某种因果影响;这个假定会与物质世界是决定论的学说相抵触。关于来自行为的论据和来自心理学的论据是来自对于物质世界的决定论的观点的见解,也会解释为什么那些提出这些论据的人没有一个人停下来考虑一下可估算性的问题。因为在霍布斯的时钟机构物质世界图像中,可估算性似乎是凭直觉就显而易见的;在牛顿的图像中亦然。如果物质世界是决定论的,如果可估算性在物理学领域中得到满足,那么在行为或者心理学领域中就无需为可估算性担忧。作者认为,我们的讨论表明,赞成决定论的通俗的或者常识的论据以及传统的哲学论据是无效的。但是它也表明我们可以预期最强有力的论据会从经典物理学中出现。作者解释了为什么应当把非决定论看作初看上去可以接受的,为什么举证的责任应落在决定论者身上的一些原因。
作者说他的“世界1”是指通常所说的物理世界:岩石、树木和物理力场的世界。在此也包括化学和生物学的世界。他的“世界2”是指心理学的世界。被人心灵的研究者们所研究,而且也被动物心灵的研究者们所研究。它是恐惧与希望的情感的世界,行为气质的世界,以及各种各样主观经历包括潜意识和无意识经历的世界。因此“世界1”和“世界2”这两个术语都容易解释。他所称的“世界3“是指人类心灵产物的世界。虽然在世界3中也把艺术品包括在内,也把道德标准和社会制度(因此人们可以说,还有社会)包括在内,但作者主要指科学图书馆的世界———书籍、科学问题和理论,包括错误的理论。
同时,作者解释道,书籍、杂志和图书馆既属于世界1又属于世界3。它们是物质客体,就这一点而论属于世界1,它们受世界1的物理限制或者物理定律的支配。例如,尽管两本同样的书从物质上说会完全相似,它们却不能占据同一部分物理空间;因此它们是两个不同的世界1客体。但是它不仅属于世界1,它们也属于世界3。同一种书的十分相似的两本作为世界1客体是不同的,但是如果两本物质上相似(或者不同)的书内容相同,那么作为世界3客体这两本书是完全相同的。它们是一个世界3客体的不同副本。而且,这一个世界3客体受到世界3的限制和评价的支配,例如可检查其逻辑一致性,评价其信息内容。
为什么这样对世界进行划分呢?“世界1”、“世界2”、和“世界3”这些术语是由于无倾向和任意性而有意识地选择的。但是为它们编号为1、2和3却有着历史的原因:似乎物质世界的存在先于动物情感世界。作者猜想世界3只是由人类特有的语言的进化才开始存在的。他说:“我将把用语言简洁陈述的人类知识的世界看作最具有世界3的特色。它是问题、理论和论据的世界;我也将把尚未用语言系统阐述的那些问题、理论和论据包括在内。我也将假定世界3有一部历史———在某些年代某些问题、理论和论据被发现,也许是遭到驳斥,而在那些年代其他的问题、理论和论据尚未发现,或者尚未遭到驳斥。”
作者认为,在世界1中,生命的起源也许是宇宙中的独特事件,目前亦未可知。我们无法解释它,它非常接近大卫·休谟勉强地称作奇迹的事物,这简直是一个奇迹。动物意识的、欢乐与痛苦的感情的世界2的出现,似乎是第二个奇迹。第三个伟大的奇迹是人脑,人类心灵和人的理智的突现。这第三种奇迹也许比其他奇迹更容易解释,至少从进化论方面。人是一种动物。他和其他动物似乎比他(与其他动物)和无生命物质要接近得多。但是这并不会缩小把人脑与动物大脑,把人的语言与所有其他动物的语言———与大多数高等动物具有的表达它们的内部状况和与其他动物交际的倾向分隔开的鸿沟。人创造了人类语言,及其描述职能和真理的价值,论谈职能和论据的有效性的价值,因而超越了仅仅具有表达和交流职能的动物语言。随之人创造客观的世界3,在动物界只有它的相当模糊的相似物。随之他创造了一个文明的、学识的、非遗传成长的新世界:不是由遗传密码进行传达的成长。与其说取决于自然选择,不如说取决于以理性批评为基础的选择的成长。因此,作者说,当我们试图解释这第三个伟大奇迹:人脑和人类心灵的突现,人的理智和人类自由的突现时,我们应该注意的是人类语言的作用和世界3的作用。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物质世界看作部分地而不是全部的决定的。也就是说,让我们假定种种事件按照物理学定律依次发生,但是在它们的联系中有时有某种松弛,由与我们从轮盘赌或者掷骰子或者掷硬币或者量子力学所了解的序列相似的不可预测的、也许是概率的序列来填充。这样,作者说:“我们就会有非决定论的世界1,如我确实这样提出过的那样。但是如果这个世界1在因果关系上对于世界2和世界3封闭,对我们就毫无益处。这样的非决定论的世界1会是不可预测的;然而世界2随之还有世界3不会对它产生任何影响。封闭的非决定论的世界1会如往常一样运转下去,无论我们的感情和意愿如何,与拉普拉斯的世界的唯一差异是我们不能预测它,即使我们完全了解它的目前状况:它会是由偶然性所支配的世界,即使只是部分地支配。”
作者进而指出,要考虑到人类自由,尤其是创造性,非决定论是必要的,但是还不够。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这样的论点,即世界1是不完全的,它能够受到世界2的影响。这一切意味着世界3可以作用于我们心灵的世界2。但是倘若如此,就毫无疑问,当一位数学家在(物质的)纸上写下他的世界3的结果时,他的心灵———他的世界2———就作用于物质世界1。因而世界1对于世界2开放,正如世界2对于世界3开放一样。
作者特别强调指出,放弃一切封闭的宇宙的观点———因果关系上以及概率上封闭的宇宙的观点,因而放弃拉普拉斯设想的封闭的宇宙,以及波动力学所设想的封闭的宇宙,是十分必要的。我们的宇宙是部分因果关系的,部分概率的,部分开放的,它是突现的。相反的观点起因于把我们人为的关于世界1的、世界3理论的性质,尤其是它们所特有的过于简单化,误认作世界1本身的性质。我们本可以知道得更清楚。人无疑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在创造世界3的过程中,人超越了自己和自然,因为自己和自然先于人的自由而存在。人类自由诚然是自然的一部分,但是它超越了自然,至少因为它先于人类语言、批评思想和人类知识而存在。因此,世界1和世界3本质上是不同的。
精彩语录
1、常识倾向于认为每一事件总是由在先的某些事件所引起,所以每个事件是可以解释或预言的。……另一方面,……常识又赋予成熟而心智健全的人……在两种可能的行为之间自由选择的能力。
2、把意识的突现和以前的生命的突现看作宇宙进化中两个比较新近的事件,看作像宇宙的起源一样我们也许永远无法做出科学理解的事件,似乎是有道理的。这种有节制的态度坦白地承认未决的问题的存在,因而没有关闭通向发现它们更多情况的道路———关于它们的性质,也许甚至关于发现可能的解决办法至少是部分的办法的道路。3、我说的“世界3”是指人类心灵产物的世界。尽管我在世界3中把艺术品包括在内,也把道德标准和社会制度(因此人们可以说,还有社会)包括在内,我却主要只谈科学图书馆的世界,谈论书籍、科学问题和理论,包括错误的理论。
4、让我们把物质世界看作部分地而不是全部地决定的。也就是说,让我们假定种种事件按照物理学定律依次发生,但是在它们的联系中有时有某种松弛,由与我们从轮盘赌或者掷骰子或者掷硬币或者量子力学所了解的序列相似的不可预测的、也许是概率的序列来填充。5、因而我们生活在开放的宇宙之中。在有人类知识之前我们是不能做出这个发现的。但是一旦我们做出了这个发现,就没有理由认为这种开放性完全依赖于人类知识的存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