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向科学进军”的主要思想与实践
在进行工业化建设以及向科学进军过程中,遇到了两大问题,一是科技人才匮乏和科技水平落后的矛盾;二是对知识分子使用问题上存在很多问题。首先,科技人才在数量上、质量上都不能满足大规模经济建设的要求。据统计,1952年底全国总人口近5.75亿,全民所有制单位职工1580万人,其中科技人员仅42.5万人,全国平均每万人口中不到7个半科技人员,每万名职工中也只有269个科技人员。这40多万科技人员按门类分,工程技术人员16.4万人,卫生技术人员12.6万多人,教学人员12.1万人,农林业技术人员1.5万人,科学研究人员仅8000人。到1955年底,各类科技人员有了较大增加,比如科研人员增加到1.8万人,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增加到21万多人,但与党中央和毛泽东提出的“要有数量足够的、优秀的科学技术专家”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至少要培养一二百万这样的专家才行。(15)其次,科学研究事业还处于初创阶段。1955年,全国科研机构380多个,研究人员9000多人。广大科学工作者与实际相结合,为发展生产,建设了一批重点工程,解决了某些技术难题,并进行了地址勘探、资源调查等工作,在理论科学上也有某些进展。但这一切都很初步,薄一波回顾说:不仅对一些重大的复杂的技术问题,甚至连某些一般性的问题,也还解决不了,还需要苏联等国专家的帮助。独创性的科研工作基本上没有展开,特别是在最新技术的应用和推广上,更未提上议事日程。原子核物理、空气动力学、电子学、半导体物理学等几乎还是空白,某些原来较有基础的学科虽有一定程度发展,但和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6)
在知识分子使用问题上,矛盾更为严重。薄一波在回忆中对此曾有具体的描述:
当时我们党的干部,大多刚从农村转入城市,忙于政权建设和国民经济及其他事业的恢复对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或者无暇顾及,重视不够,或者对科技人才和科技力量的重要性缺乏认识。有的农工干部对知识分子保持一定的距离,甚至在政治上歧视他们,看不到他们的进步和重要作用,不认真执行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不认真研究解决实际存在的对知识分子安排不妥、使用不当、待遇不公等问题,使知识分子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受到严重影响。例如,有的单位对教授、科学家不够信任,不尊重他们的职权。一位从事真菌名录研究工作的科学家,需要查阅全国植物病虫害分布情况等方面的资料,农业部门却不肯提供。对知识分子的工作安排不当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如一位擅长水墨花鸟画教学的著名画家、教授,美术学院却不让他开课,而派他到图书馆写书签,到陶瓷绘画瓷碗,后来干脆由工会派他给教职员工买戏票。上海第一重工业局业务处有23名工程师,其中16人安排做行政工作。一位学术上有建树的甾体化学家,却分配他做应用化学方面的工作。有的科学家、教授社会活动过多,如钱三强当时很少有时间从事科研工作,内心十分苦闷;协和医学院妇产科教授林巧稚校外兼职多达13项,严重影响她的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据北京、天津、广州等128个城市统计,失业的高级知识分子有3005人。(17)
“向科学进军”的重大部署正是从以上两大问题的解决开始的,由此形成了第一代领导集体的科技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