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20世纪科学:技术的异化及其反思
今科学上种种发明,何一非文明所赐。然用之不当,反成了破坏文化之具。此后欲使科学与军队常受文化之羁勒,除了我们人民永远协力监视他,别无办法。
——伍德罗·威尔逊
1919年巴黎和会上,美国第28任总统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如是说了上述言论!这是“一战”后第一位西方首脑在如此重要的会议上,反思由科学带来的技术危害。此前68年即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举办的万国工业博览会——即第一届世博会是多么盛大和辉煌,西方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被展现、宣示得淋漓尽致,英国的蒸汽工业和钢铁工业引得世人无限惊羡和满腔激情。人们都在为科学技术的伟大而欢呼,憧憬着科学技术将引领人类走向伟大的文明:人类不久的将来会拥有极度丰富的物质资料和充分自由、全面发展的精神生活,人类将会结束上帝严惩人类的世界流放,重返幸福无比的伊甸园!
这时的人们何曾料想,仅63年后的1914年,人类会经历一场充满血腥屠杀的世界性大战。上千万人的伤亡,哀鸿遍野;无数财产损失殆尽。此后,又有谁能料想到,“一战”后21年的1939年,欧洲会再次爆发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由此全面展开,惨烈之状无以言表?人类在“悲剧”后深刻地反思科学技术的危害,甚至连中国学术界都进行“科玄大战”的学术讨论,可见“一战”后人文对科技反思之深刻。但事后却又不断地上演更多、更惨的“悲剧”。似乎,反思只是学者们特别是人文学者们的事。这是为什么呢?科学技术应用中人文关怀的缺席似乎可窥一斑。
人文与科学的“冲突”,在20世纪愈演愈烈。1925年,在美国发生了轰动全球的“猴子案件”;20世纪50年代以来,科学和人文更是“一争高下”,特别是90年代由索卡尔事件引发出的“科学大战”,引得人们反思无限。真是:“剪不断,理还乱。”
下面让我们以20世纪为尺度,审视一下人文对科学的反思历程。同时,以尽可能公正、宽容的态度来评判科学与人文的是是非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