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宁夏科技代表团赴埃及/南非考察报告
为执行中—埃科技合作第四次联委会确定的科技合作议定书项目——“沙漠化治理技术合作”(项目编号: No.4—507)。应埃及农业与土地开发部国际农业合作局和南非西开普敦经贸促进会邀请,宁夏科技厅党组成员、纪检组长吕林昌率宁夏科技代表团一行6人于2004年8月6日~8月20日考察访问了埃及和南非。
埃及考察
一、基本情况
埃及全称为阿拉伯埃及共和国,面积100.2万平方公里,沙漠及沙漠化土地面积占96%,除尼罗河三角洲和北部属地中海气候外,大部分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干燥少雨。耕地面积800万费单(1费单6.3亩),约和5040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3.5%。总人口接近7000万,其中农业人口占56%,农业总收入占国内总产值的16%。埃及是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之一。
埃及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信奉伊斯兰教,法律规定可以“一夫多妻”,人口增长很快,每年约新增加100万人口,粮食、蔬菜和食品供给压力很大,埃及每年开发土地约20万公顷(300万亩)。因此,埃及沙漠化土地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粮食、蔬菜和农畜产品,以提高农业和农畜产品的自给能力。埃及农业与土地开发部下设2个中心,一是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要承担沙漠土地的开发研究,以及对沙漠进行评估,提出沙漠开发的科学依据;二是埃及农业研究中心,主要承担农业新技术的研究与引进,使农民能够在新开发的土地上居住和生活。此次在埃及的访问活动,主要考察的是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以及沙漠治理情况。
埃及沙漠研究中心成立于1933年,1991年归属埃及农业与土地开发部。该中心有11个部门组成,即四个研究部门:水资源与沙漠土壤研究部,生态与干旱农业研究部,畜禽生产研究部,社会经济研究部;五个特别单位:植物基因库,信息系统部,中心实验室,人工授精与胚胎移植部,人造卫星接收系统站,风洞实验室;一个图书馆和《科学公报》编辑部。同时,还管辖5个实验研究站,即玛卢特(Maryuit)研究站,南西奈研究站,中西奈研究站,北西奈研究站和位于埃及东南红海岸的撒拉丁研究站(Shalateen station)。
二、考察活动
在埃及农业与土地开发部国际农业合作局亚澳处官员和我驻埃及使馆科技处二等秘书汪仕勇博士的陪同下,宁夏科技代表团全体成员分别考察了埃及沙漠研究中心,该中心主席伊斯迈迩教授(Prof.Dr.Ismail Abdel Galil Hussein)介绍了埃及的沙漠化治理情况,随后参观了该中心的人造卫星接收站、中心实验室、植物分析实验室、风洞实验室和图书馆,并听取了研究工作介绍。8月8日~12日分别考察了距开罗200公里的萨达特市城市污水(处理)灌溉造林项目(投资30万美元)、玛卢特(Maryuit)研究站、和平渠灌溉工程与北西奈地区开发项目,以及距开罗300公里的北西奈沙漠研究与推广站(埃及沙漠基因库)和国家农业博物馆等。实地考察并见证了埃及在沙漠开发方面的成就和经验,体验了酷热难耐的热带沙漠气候。
埃及曾实施过5次大规模的沙漠土地和农业开发项目:1956年实施的“东西尼罗河两岸三角洲农业开发”计划,开发土地600万公顷;1959年实施的“新家园(谷地)开发”计划,开发土地100万公顷;1960年实施的“地中海沿岸狭长地带雨养农业开发”计划,开发土地200万公顷;1975年实施的“北、中、南西奈开发”计划,开发土地500万公顷;1995年实施的“塔仕吉(Tushky)开发”计划,开发土地300万公顷。
自1998年开始,埃及投资6亿埃磅,实施北西奈开发计划,计划用10年时间组织移民300万人,开发土地40万费单(40×6.3亩=252万亩),项目的设计思路是利用尼罗河三角洲的农业排水(50%),掺上50%的尼罗河淡水进行灌溉,目前引水和排水工程基本建成,和平渠工程引水量达16立方米/秒。该计划的实施不仅可解决快速增长的人口的就业,缓解粮食和食品需求压力,还可以稳固边陲,遏制以色列的西扩和入侵,因此,是一个历史性、战略性的农业开发项目。
三、主要体会和进一步合作共识
中国(宁夏)与埃及都是发展中国家,相对而言埃及的经济发展速度比我们要慢。通过这次考察,使我们感到埃及在沙漠土地开发的规模和力度上都是很大的。由于宁夏与埃及国情不同,所处地理环境不同,其沙漠化治理的目的也不太相同。我们(宁夏及其西部)地处温寒带,风大、干旱、少雨,沙漠化治理的主要目的是改善生态环境,再造秀美山川;而埃及地处热带,属热带沙漠气候,风少,极度干旱,而尼罗河水资源丰沛,沙漠化土地开发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以减缓人口快速增长而带来的粮食和食品需求压力,农林牧业生产的本质是依赖于节水灌溉技术——滴灌、膜下灌、管灌等。在埃及节水灌溉技术应用十分普遍。
埃及的沙漠土地开发研究时间长,具有多学科结合、系统性强的特点,而且能对沙漠化土地资源进行数量化评估,对热带沙漠植物种质资源的研究、保护做得非常好,他们在学习美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了自己的软件系统,制作了沙生植物基因谱,建立了基因库和计算机管理系统。
埃及利用城市污水(处理后)灌溉造林、建设成片林带的技术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考察期间,经过与埃方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和讨论,就今后中(宁夏)—埃在沙漠化土地开发与治理方面的科技合作达成以下共识。
(一)交换科技信息与资料
宁夏与埃及相互交换沙漠化治理的科技信息与资料。宁夏向埃及提供宁夏的沙漠化治理成果与经验,并译成英语,在埃及沙漠研究中心的《科学公报》上发表;埃及沙漠研究中心向宁夏提供相关的沙漠化治理技术报告(英文),宁夏农林科学院译成汉语,在《宁夏农林科技》上发表。双方共享治沙科技成果。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人造卫星接收站与宁夏遥感中心建立信息交流联系。
(二)互派专家工作
埃及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宁夏农林科学院荒漠化研究所工作,并学习组织培养及植物组培苗工厂化生产技术;宁夏派专业技术人员到埃及沙漠研究中心工作,学习植物基因谱制作和基因库管理系统。
(三)共同向国际组织申请沙漠化治理项目
双方技术人员共同设计沙漠化治理项目方案,共同向国际组织申请,并在各方设立沙漠治理示范区,埃方示范区要体现中国(宁夏)的治沙技术,宁夏示范区要体现埃及治沙技术。宁夏仍可向科技部申请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经费,继续支持该项目的实施。
(四)宁夏向埃及提供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
宁夏的企业以市场机制的方式,根据埃及的需求,设计、制造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用于照明、小型水泵,并已最优惠的价格向埃方提供,支持埃及北西奈开发计划。
(五)埃及沙漠研究中心访问宁夏
埃及沙漠研究中心主席伊斯迈迩教授(Prof.Dr.Ismail Abdel Galil Hussein)率埃及沙漠治理考察团,将于2004年9月或10月上旬到中国宁夏考察访问。届时将签署科技合作协议。
南非考察
南非共和国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为热带草原气候,总面积122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400万,黑人及有色人种占80%。农耕地占总面积的13%。
8月16日,宁夏科技代表团访问了南非国家农业委员会所属的土壤、气候与研究所。该研究所代所长伊洛甫博士(Dr.J.F.Eioff)致欢迎词,研究员范德梅瓦博士(Dr.Rinda van der Merwe)介绍了《世界环保活动与技术概况(WOCAT)》;自然资源监测与审核项目经理纽比先生(Mr.Terry Newby)介绍了《遥感方法对自然资源的监测与评价》;土壤与水源研究部主任德恩先生(Mr.Carl Steyn)介绍了《自然资源研究与持续开发利用问题》。宁夏也介绍了生态保护与水资源利用方面的研究项目。之后,双方进行了学术讨论,并交换了资料。8月17日~18日,代表团分别考察了自然保护区,冶金矿渣处理与植被恢复情况和西开普敦鸵鸟农场。
由于南非的灌溉耕地仅有1300万公顷,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天然降水,因此,南非土壤、气候与研究所在有效利用天然降水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水耕法”技术成果的运用,使南非的农民获得了明显的增产增收效益。
南非的“水耕法”技术与宁夏南部山区实施的“集雨节灌”农业技术相类似,建议与南非合作开展“提高天然降水资源利用效能研究”。南非土壤、气候与研究所已于我国山东和中国农科院建立了合作关系。
宁夏科技代表团在埃及考察期间,我国驻埃及使馆科技处一等秘书苏平平、二等秘书汪仕勇给予我们很多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再次表示深深的谢意和敬意!
(2004年8月26日)
(宁夏科技代表团团长:吕林昌;成员:井玉平、王志明、李生宝、王峰、吴安琪。井玉平撰写报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