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探索
彭世选
(金堂县农机局,四川,成都,610000)
一、问题的提出
金堂县地处成都平原东北部,是成都市农业生产大县,也是全省丘区农业大县。全县耕地面积65.1万公顷,而其中旱地就占46.1万公顷,比例为耕地面积的70.8%。按地形地貌特征可分为三大部分:西部为平坝地区,属成都平原,占全县幅员的13.9%;中部为低山谷岭,属龙泉山脉,占全县幅员的20.55%;东部为丘陵,属盆中丘陵区,占全县幅员的65.55%。
根据金堂的地理自然环境,金堂农机的发展重点无疑应放在丘区。笔者围绕“怎样发展金堂丘区农机化”这一课题,进行了专题调研,以此探索该县发展农业机械化的路子。
二、调查情况及结论
(一)又新镇祝新村
该村新农村建设聚集地2处,又是土地整理村。该村位于金乐路沿线,离政府所在地2公里,资水河沿岸。
1.人口情况
全村18个社组,753户,3010人,劳动力1580人。其中外出务工980人,占劳动力人数62%,整家外出务工181户,占总户数24%,部分外出务工479户,占总户数66%,没有外出务工的75户,占总户数的10%。
全村土地流转面积650亩,占总耕地面积18.2%。
2.农机拥有情况和机械化作业程度
全村拥有各类农机具(包括半机械机具)891台(件),农机动力534千瓦。其中微耕机5台,微电泵300台,电力提灌站3处,机电控灌面积1410亩,占耕地面积45.2%。
全村全年机耕面积300作业亩,占可机耕面积6%。全村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脱粒、机械植保(含半机械)等环节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作业。
(二)竹篙镇凤凰村
该村距竹篙镇政府3公里,新农村聚集点1处,土地治理村,金乐路沿线,资水河从境内部分穿过。
1.人口情况
全村16个社组,3180人,劳动力1900人,其中外出务工1095人,占劳动力人数57.6%,整家外出务工38户,占总户数4.1%,部分外出务工792户,占总户数86.6%,没有外出务工85户,占总户数9.2%。
全村土地流转面积1068亩,占总耕地面积42%,全村仅有耕牛5头。
2.农机拥有情况及机械作业化程度
全村拥有各类农机具(包括半机械机具)1474台(件),农机总动力681.5千瓦。其中:电力提灌站1处,微电泵600台,控灌面积1040亩,占耕地面积41.8%。
该村拥有小型拖拉机1台,微型耕整机2台,水稻插秧机1台,联合收割机1台,是丘区农业机械类别较全的一个村。
全村全年机耕面积820作业亩,占可机耕面积10%。
通过对两个丘区村的调查,得出以下结论:
一是农村劳动力资源紧缺,耕牛陡减。从调查的两个村的情况看,两个村的劳动力外出均达60%,在家务农的绝大部分是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50岁以下的青壮年一般都长年在外打工。正如一位组长给我们说的“一个组,要找8个人抬预制板都很难凑得齐人。”凤凰村全村仅有耕牛5头,过去一个组的耕牛都达4.5头。
二是丘区农机化作业程度较低。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机械化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确实发展较快,现已基本在农副产品加工、机械植保(含半机械)、机械脱粒以及农副产品运输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机耕、机灌方面机械化程度仍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而机收、机插丘区才刚刚起步,多数丘区还处于零阶段,据测算,丘区农机化作业程度仅达35%左右,离基本实现机械化(70%)差距甚远。
三是农业离不开机械化,农民需要机械化。我们在调查时,村组干部和农户对实现农业机械化都非常期盼和赞赏。一位老农说“过去我们靠人工推磨、人打连盖、上街担肥料,卖果子都靠人担,现在农机都帮我们做了。”凤凰村的支部书记对我们说:“现在这么多劳动力外出,粮食仍然能够增产,农机立了头功,没有提灌站,水上不了山,庄稼干得惨,哪有粮食的丰产。”
通过走访调查,得出的结论是:农民种田欢迎机械化,农民增收需要机械化,农民生活离不开机械化;建设现代农业,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农机仍是不可缺少的一支生力军。早年毛泽东提出的“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机械化”高屋建瓴。在社会主义新时期,农业机械化仍是不可逾越的阶段。落后的生产力,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世界如此,中国也应如此。
三、当前丘区农机化事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机化水平低
金堂县在农副产品加工、植保、机脱、农用运输(田间除外)、提灌等方面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机耕机械化作业水平较低。根据丘区调查,机耕作业水平只占可机耕面积10%左右,机收,平坝地区已基本实现机械化,丘区机收才刚起步。机械化插秧还处于推广阶段,其余玉米收获、机播等粮食主要生产环节还基本处于空白。金堂县每公顷耕地农机动力仅有4千瓦,按实现基本机械化每公顷耕地需达10千瓦的标准差距甚远,金堂县机械化的总体水平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省内也属偏低。
(二)农机投入严重不足
近几年国家虽然加大了对农机的补贴,各级财政对农机的投入也有所增加,但增量有限,与其他行业相比,微不足道,杯水车薪,远远满足不了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三)农机服务体系功能薄弱
金堂县县乡两级农机管理人员的工资虽然纳入了财政,但工作经费困难,呈现了“有钱养兵,但无钱打仗”的局面。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相对缺乏,培养农机技术人员的主阵地——县农机校,现没有一名专业学校毕业人员,全县仅有3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也为数不多,农机服务组织难以适应农机社会化服务的需求。
四、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思路与措施
(一)制约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
(1)丘区农村经济相对滞后,购买农业机械的经济能力差,集体经济基本处于空壳状态,农户个人经济也不富有,农民要从自己腰包掏成千上万元的钱来购买农业机械仍很困难。
(2)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与机械化有所不适应。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由于种植的作物和种植时间的差异,田块人为变小,给农机作业带来了一定难度。
(3)丘区机耕道建设速度缓慢。虽然这几年村通公路发展较快,但田间机耕建设差距较大,致使拖拉机下田作业困难,不适应大中型机械作业。
(4)农艺与农机脱节,农机很难适应农作物的作业规范。全县要全面基本上实现农业机械化还任重道远,步履维艰,还需通过相当长一个时期努力才能达到。
(二)丘区农机化发展的有利条件
(1)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把农机化事业列入了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今年中央1号文件又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把农业机械化列入了“三农”工作的重要位置。近几年国家加大了财政的投入、政策导向以及宣传力度,为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自2005年,国家对农机实行农机补贴政策后,仅金堂县就带动农民投资1000万元,购买农业机械1500余台套,为农机增添了新的活力。
(2)农村市场需求旺盛。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季节性劳动力紧张,使用机械作业提高效率,减轻农民劳动强度,机械作业成本大大低于人工作业成本,增强了农民使用农业机械的内在动力,在部分地区出现了争着要农业机械作业的场面,农机市场潜力巨大,这是推动农机发展的重要因素。
(3)科技进步,机型成熟,性能稳定。我国农业机械生产经过50多年的发展,大、中、小型农业机械齐备,能基本满足不同类型的地形、地貌作业的需要。
(4)随着城乡统筹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农村土地向业主集中,国家加大了土地整理的投入,使丘区田块变大,种植统一,为机械化作业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使英雄有用武之地。
(三)丘区农机化事业发展解决和探索的思路及措施
1.深化对农机的认识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推进农业机械化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的迫切需要”,农业机械是先进的农业生产工具,是建设现代农业的物质基础,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是实现现代农业的必备条件,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实现现代农业不可逾越的阶段。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农业机械化是重要内容之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只有认识的提高,才会增强信心,开拓创新,狠抓发展。
2.明确发展思路
根据该县农业的县情,今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发展机械化始终应遵循“一重点、两坚持、三结合”的发展思路。“一重点”从该县自然概况的实际情况出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工作重点首先应放在丘区农机化发展上,丘区农机化搞上去了,该县农机化也就搞上去了。“两坚持”:一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该县幅员广,坝、丘、山区兼有,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有所差异,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重点机型、主要项目和发展速度,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二是坚持量力而行,积极稳妥的原则。在农业机械发展中,切不可走过去那种“一哄而起”的路子,更不能“原地踏步”,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有选择、有重点积极扎实推进该县农业机械化发展。“三结合”:一是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农业机械化的服务对象主要是农业,农业的结构变化将对农业机械化产生巨大影响。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扩大,农业结构将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农业机械化服务也应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作相应变化,与农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二是与农艺结合。构建现代农业,要求新的农艺措施应考虑有利于农机作业。只有实现农机与农艺结合,农民才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把农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转移出来,去发展第二、第三产业,才能实现农业生产可持续协调发展。三是要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而生产力的发展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的进步,而农机正是生产工具的主要体现,这就要求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农业生产力,从而推动新农村建设。
3.落实具体的措施
(1)加大对丘区适用农业机械的引进、示范和推广。该县丘区幅员广,坡地多,土块小,针对这一地理特点,要加大引进适合丘区农机作业的新机具的力度。这几年来,该县大力推广小型耕整机,深受农民欢迎,这一成功经验尤以证明,丘区是完全适应机械化的,关键在于适用的中小型农业机械。去年该县在丘区示范推广小型机械化插秧取得成功,今年丘区机插,农民非常欢迎,使丘区机插面积大幅度增长。下一步,要积极引进推广、示范小麦收获机械,进一步解决丘区农民“三弯腰”。随着丘区经济作物的发展,尤其是该县果树、蔬菜、食用菌产业的迅猛发展,农机要适应这一发展要求,积极引进改制食用菌、蚕桑生产机械;为促进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走“大农机”机械化发展路子,以加快丘区农机化进程。
(2)加大机电提灌站改造力度。丘区水利设施条件是影响农业生产的关键所在,提灌机械发挥着重大作用,“提水上了山,坡地变良田,劳力大解放,丰产有保障”。近几年,该县加大了机电提灌站的改造力度,15kW以上电灌站改造率达50%左右,但远远满足不了农业生产的需要,还须进一步对上争取,加大改造力度,争取用3到5年时间,将全县丘区提灌站全部改造完,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3)积极探索规模经营的全程机械化。结合新农村建设的“三个集中”,在实现土地规模集中经营的地区,全力抓好规模经营的全程机械化试验、示范,探索丘区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机化发展路子;围绕粮食、经济作物和特色产业的规模生产、收割、加工等环节,节水灌溉、机电提灌等设施建设,加强对规模经营业主的服务,推动土地规模经营的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推动丘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结合新农村建设在丘区建立一个丘区农机化示范村,以带动全县丘区农机化发展。
(4)加快农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要进一步提高丘区农机化装备水平,在搞好机电提灌站改造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新建一批机电提灌站、新修一批机耕道,着力改善丘区人民生产、生活大事的基础设施,为丘区农机化发展“铺路架桥”。
(5)完善农机补贴政策。近几年来,国家实施农机购机补贴政策,带动了该县农机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机化水平的提高。在实施农机补贴过程中,我们也觉得上级制订的宏观政策对丘区的实际情况有些脱节,丘区农民欢迎的小型实用机械受到一些限制,不利于丘陵山区的农机发展,应适当提高丘区农机购机补贴比例,扩大小型实用机具的补贴范围,以鼓劢丘区农户的投资积极性。
(6)加大财政投入。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到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从战略高度重视农机化工作。为农机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市、县两级财政要不断加大对农机化的投入,在新机具、新技术示范推广上、在丘区基础设施建设上、在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机化上适当予以投入,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农机发展中,以促进我县农机化又快又好发展,为现代农业化做出积极贡献。
(7)积极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为主体的农机社会化组织。随着该县农村土地流转和“三个集中”的推进,以及农民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专业大户目前显得尤为迫切;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的优势,鼓励和大力支持如像福兴福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承包土地实行集约化经营的服务组织。随着土地流转的发展,农业将逐步实行区域种植,从而农业机械化的优势才能充分体现出来。只有农业实现了机械化,农业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才能再上新台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