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
在现代社会中,科学和技术已经成为两个普遍使用的概念和词语。人们讲到科学常常要说及技术,谈到技术必定同时提及科学,或者索性合称为“科学技术”或者简称为“科技”,如科技事业、科技工作、科技人员等。现代的科学与技术似乎已经一体化到无差别的程度。
但是我们还是必须看到,科学与技术,包括现代科学与现代技术,并不是完全等同的,它们之间既有密切的联系,也有本质的区别。
一、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显然,我们不能把科学与技术截然分开,认为存在丝毫不包括科学知识的“纯经验技术”,或有绝不含经验成分的“纯理性科学”。我们之所以强调二者之间存在区别,这是因为:
(一)两者目的任务不同
科学的任务是有所发现,揭示客观过程的规律性和因果性,从而增加人类的知识财富、精神财富。主要是认识自然,获得自然知识,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技术的任务是要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人工自然并协调人与自然界的关系。技术是要有所发明,从而增加人类的物质财富并使人类生活地更好,解决实践进程中“做什么”和“怎样做”的问题。
(二)两者活动过程有别
1.科学研究的目标是相对不确定的,在开始进行探索的时候,难以预见在何时会做出何种发现,也难以估计出得到某种新发现所必须地劳动时间和成本,要求科学探索必定成功或有指日可待的结果是不切实际的。技术活动也有它的不确定性,但从诸如新产品的研制和设计来说,它又可以有相对的确定目标,有较明确的方向、步骤和经费预算,技术工作的计划性较强。
2.科学活动的自由度要大些,个体性较强。而技术活动相对来说集体性较强,选题的约束性大些。
3.科学主要是从实践到认识,从物质到精神,要摒弃经验跃升到理性。而技术则主要是从认识到实践,从精神到物质,经验因素常常是不可缺少的或是必要的补充。
(三)两者形态存在差异
科学主要地表现为一元性的知识,它要把纷繁复杂的现象统一于某一种本质,力求从众多的假说筛析出某一种定论,占主导的是从复杂到纯化,从多样到单一。
相对来说,技术则是从单一到多样,使提纯了的东西复杂化,它要把某一种科学认识转化为多种工艺方法,从相同的原理去作出多样类型的设计方案,造成种类繁多的人工创造物(物质产品)。
(四)两者认知方式不同
科学家关心的是如何从认识过程的经验水平上升到理论水平,对他来说,经验的东西只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只是为了上升到更高阶段要经过的阶梯或基石。而且,在科学研究中,科学家追求的是尽可能精确的数据和完善的学理,在科学探索中经验的估计是不会令人满意的。
而对于技术来说,经验乃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古代的工匠要运用经验的技能,即或是近代和现代的工程师,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这样。工程技术上安全系数的确定,虽然可以在理论上做最充分的计算,但最后仍然离不开经验的估计。
(五)对研究者要求不一样
科学工作者更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
技术工作者更需要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经验,对技术人员的成长和培养来说,知识教育是不可缺少的,但能力训练更重要。只注意知识吸收而忽视各种能力的培养,只懂得技术原理而不会处理实际问题,是工程技术教育的失策。
就科技工作者的“最佳年龄”来说,科学工作者偏小,技术工作者略大。如我们可以看到30岁左右的科学工程者中就有杰出成就的数学家,物理学家,却较难看到30岁左右的技术工作者中就有重大贡献的工程师、医生。
(六)评价标准也不一样
科学的答案在世界各国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它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即用实践证明其是否合乎客观实际。科学知识只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旧知识因有谬误而被淘汰。
技术过程、技术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民族、不同区域有多样性。对于技术的评价也较复杂——技术的程序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例如航海技术、炼钢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对的或不对的;但技术结果却只能从实用或不实用、有效或无效来划分,而不能以正确与否来评价,旧技术就是因为效用差而被舍弃的。
(七)发展进程不定同步
1.科学革命的高潮与技术革命的高潮在方向上不尽一致。16、17世纪发生了科学革命,18世纪至19世纪初产生了第一次技术革命;19世纪三四十年代自然科学完全繁荣,电力技术的高潮在19世纪后半叶兴起;20世纪初自然科学(特别是物理学)进入崭新的阶段,生产技术面貌的重大变化则是二次大战结束三十多年后的事情。科学革命同技术革命在历史上并非全然重叠。
2.一个国家的科学水平与技术水平有密切的关系,但并不都是成正比发展的。如古希腊的科学水平高于古罗马,阿基米德、欧几里德等学者都是古希腊人;但古希腊的生产技术水平却不如古罗马,古罗马人在修渠道、道路、宫殿、竞技场和其他公共设施上做出了当时第一流的贡献。在现代也是如此,有的国家科学水平是世界一流的。但它的技术水平却不一定是世界一流的。
(八)当前长远考虑不同
科学在进行客观研究时,较少顾及实现的条件,与近期的社会经济发展往往没有直接联系,而带有根本性、长远性的意义。
技术则不仅要注意到可靠性、可掌握性、安全性、宜人性和易于维护、维修,还要考虑到社会经济、法律政策、伦理和资源环境等因素,技术对社会文明、国家实力和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更为直接和近期的影响。
(九)事业取向各异其趣
科学主要是研究员、学者、教授们的事业,并因有新思想获得荣誉和奖励。技术主要是工程师、发明家、设计师、管理者、企业家们的事业,并因为创造新器物而获得专利和收益。
技术家或工程师的价值取向、地位作用、智能结构、认知风格、心理素质与科学家有较大的差异。
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这些区别,对发展科学、技术事业是有益的。科学技术工作要兼顾科学与技术这两个不同方面,既要重视科学工作,也要加强技术工作。
科学与技术不仅有明显的区别,也有密切的联系,并且可以相互转化。
二、科学与技术的联系
(一)科学与技术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考察科学与技术间的关系,必须做整体的、历史的分析。
通过对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历史阶段的分析可以看到,科学与技术的本源都是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但他们之间的关系在不断地发生变化。随着科学、技术自身的发展和完善,科学对技术的作用、影响逐渐增加,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不断加强,现代科学已经成为现代高技术的基础。
在古代,技术推动了实用科学的发展,而实用科学对技术影响甚微。无论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技能,还是工场的手工技艺,都是经验的积累。换句话说,在古代几乎没有以科学的应用为特征的技术,只有技能或工艺。
15世纪下半叶近代自然科学产生,直到19世纪上半叶,尽管科学在更大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但科学的实际应用已日益显示出技术效能。二者的关系开始发生变化,开始显现出彼此需要的趋势。技术上出生的问题,科学“出面”来帮助解决;科学也因技术进步得到更加迅速的发展。正如马克思所说,“才第一次产生了只有用科学方法才能解决的实际问题”,“才第一次达到使科学的应用成为可能和必要的那样一种规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570页),科学成了致富的手段,发明成了特殊的职业,科学成了生产过程的因素,生产过程成了科学的应用。科学和技术联系逐渐紧密,相互影响。在近代,以蒸汽机、自动纺织机的发明为标志的英国技术进步,揭开了工业时代的序幕。道尔顿的原子论,法拉第、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为基本化学工业和电技术的产生奠定了科学基础。电炉炼钢、电机、电灯、电话、内燃机的发明,使人类开始了蒸汽机、钢铁、化工和电气化的时代。这些技术和产业越来越离不开科学的帮助。19世纪中出现的一系列产业部门大都以“科学化”了的技术为基础,或者说它们是依靠科学成就的产业,它标志着科学技术化的成熟。科学开始走在技术的前面,成为技术的基础。
现代自然科学发展的一个特点就是科学和技术的联系更加紧密。科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技术的发展又为科学研究提出课题并提供必要的物质手段,现代的材料技术、航空技术、生物技术提出了有关固体物理、流体力学、生物化学的许多科学问题;同时也给现代科学有力的武装——没有电子显微镜,就没有分子生物学;没有超低温技术,就不可能有超导理论;没有高能加速器和电子对撞机,就不可能有粒子物理学。但与此同时,现代技术又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自然科学的发展和应用水平,19世纪中叶以来的一系列重大技术产业,几乎都是首先在科学领域取得突破,继而转变为技术成果。现代科学已经走在现代技术的前面,并引导当代技术的进步,成为高技术时代的基础。
(二)科学和技术可以相互转化
15世纪以后,科学实验活动融入科学研究,使科学与实践的联系日益紧密,也使科学的生产功能逐渐体现出来。在技术发展为科学研究提供新课题、更换新手段的同时,科学的飞速发展也为新技术的产生和技术的改进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思想源泉。到19世纪中叶,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技术蓬勃地发展起来,标志着“科学技术”发展的开始。建立在电磁理论基础上的电力技术是“科学技术”的重要标志。19世纪以前,生产、科学、技术三者的关系主要是“生产—技术—科学”;而19世纪以后,三者的关系变为“科学—技术—生产”。
总之,科学与技术的这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经过了一个发展过程。古代的科学与技术基本上是独立发展的,科学知识专属于哲人、学者,技术则归工匠掌握。欧洲中世纪以后,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学与技术相互接近,但基本上是“技术科学”。19世纪以来,开始了“科学技术”的转化。进入20世纪,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更加密切,出现了“科学技术”的双向作用,在若干领域,例如计算机、新材料、新医药方面,科学与技术的界限显得模糊起来,出现了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和科学技术一体化的趋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