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哥伦布纪念日引发争议

哥伦布纪念日引发争议

时间:2023-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哥伦布纪念日引发争议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哥伦布纪念日,这是美国联邦节日,以纪念哥伦布在1492年10月12日“发现”北美新大陆。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至于应不应当把哥伦布当作一个英雄来纪念,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在美国联邦节日中,只有3个以个人名字设立的节日,它们分别是马丁·路德·金诞辰纪念日、华盛顿诞辰纪念日和哥伦布纪念日。

哥伦布纪念日引发争议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一是哥伦布纪念日,这是美国联邦节日,以纪念哥伦布在1492年10月12日“发现”北美新大陆。关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说法,一直众说纷纭;至于应不应当把哥伦布当作一个英雄来纪念,更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近年来,尤其是自1992年以来,要求抵制取消更改这个节日的呼声已有一浪高过一浪的趋势。在哥伦布纪念日之际,聊聊哥伦布,了解一下这个节日的来龙去脉和它的象征意义也是一个不错的话题。

在美国联邦节日中,只有3个以个人名字设立的节日,它们分别是马丁·路德·金诞辰纪念日、华盛顿诞辰纪念日和哥伦布纪念日。马丁·路德·金是美国当代史上最著名的黑人民权运动领袖,他坚持不懈地在民主制度的体制内以非暴力不服从的方式对不公正的法律和社会制度进行抗争,为消除美国社会中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推动社会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华盛顿就更不用说了,他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开国元勋,第一任总统,享有国父地位。设立节日纪念这两位,从各方面来说,都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让哥伦布在美国享受马丁·路德·金和华盛顿一样崇高的待遇,就使许多人感到莫名其妙,甚至让一些人义愤填膺。怨不得很多人发牢骚呢!你小子凭什么呀?美洲大陆是你发现的吗?若是你发现的,干吗不叫哥伦布洲,却叫阿美利加州啊?你小子是个什么东西?整个一带头儿侵犯别人地盘,杀人越货的强盗。把这小子捧上神坛,这天下还有没有公理呀?您瞧,这么多人对哥伦布有意见,而且,这意见还很尖锐,至少说明哥伦布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把这么一个极具争议的人物请上神坛,其中必有缘由。哥伦布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如果他是个像希特勒一样的人物,咱这儿还起劲儿地纪念他,不是犯傻吗?(www.guayunfan.com)作为一个历史人物,尽管哥伦布已经死了很多年,本着对他本人负责的精神,同时,也为了给后世一个交代,一大批历史学家对哥伦布生前的所作所为进行了大量细致的内查外调,并将调查到的部分材料公诸于众,因而,使我们有条件对哥伦布其人有了更多的认识,也有助于对官方史学的虚伪增加一份了解。

对于哥伦布这个人,大家都不陌生,因为世界历史教科书都说他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伟大的航海家;但是,也有人称他是和希特勒不相上下的人物。不管怎么说,他绝不是庸庸碌碌默默无闻之辈。

哥伦布的全名叫克里斯托佛·哥伦布(Christoporo Colombo),于1421年出生于意大利港口城市热那亚。他的父亲叫多明尼克·哥伦布,是个经营纺织品的商人,那他的出身应该定成小业主为宜哥伦布小时候就不是一个安分的孩子没正经上过什么学可就是喜欢大海,老想着长大后出海远航,成为一名水手。

长大后,哥伦布帮着他爹做过纺织品贸易,有些机会坐船参与短途的沿海贩运;在这些活动中,他曾到过希腊的希俄斯岛(Chios)。当然,短途航行不过瘾,也满足不了哥伦布远航的愿望。最终,他还是摆脱了子承父业的传统束缚,一门心思搞航海去了,这一搞,还真搞出了名堂。要不说“海阔凭鱼跃,天空任鸟飞”呢。

1476年夏天,也就是哥伦布22岁那年,他加入一支从热那亚到英国去的远洋贸易船队前往英国,这是他第一次出远门。但出师不利,船队中途遭到海盗袭击,哥伦布乘坐的那条船被击沉。好在这小子水性不错,抓住一块救命的船板,最终漂到了葡萄牙海岸。

当时的葡萄牙是一个航海大国,在航海家亨利王子的领导下,葡萄牙集中了欧洲最先进的航海技术和人才。一看这阵势,哥伦布二话没说,就决定在葡萄牙扎下来了,以图日后发展。好在当时也没有非法移民这么一说,哥伦布就这样在一个航海技术发达的国家开始圆他要当一名航海家的梦。

在葡萄牙住下来后,哥伦布从1477年开始,便积极参加各种航海活动,先后到过马德拉群岛、爱尔兰、冰岛和几内亚。在这些航海活动中,他刻苦学习航海知识,积累了大量实际经验。您甭瞧他没正经受过什么教育,人倒是挺聪明,也好学,还喜欢读书。他读过《马可·波罗游记》,对马可·波罗描述的神秘的东方充满好奇和憧憬,一直向往着有朝一日能够开通到亚洲的航线。

尽管12世纪的欧洲还很落后,但是,经过文艺复兴运动的洗礼,终于告别了黑暗的中世纪,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像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人民一样,许多青年人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憧憬着外面的精彩世界。哥伦布无疑就是这样一个有志青年。我想,20世纪80年代初期出国的中国留学生们,和哥伦布有着差不多相同的经历,只不过,哥伦布这家伙更有闯劲儿。

哥伦布不但聪明好学,而且坚忍不拔,非常自信。既然通过《马可·波罗游记》和其他一些书籍了解到东方的中国、日本和印度像当今的美国一样非常富有,那里无疑成了他魂牵梦绕的地方。想去那里掘金,怎么去?就成了他努力的目标。他的这个个人目标和西欧国家刚刚兴起的对外扩张活动正好合拍,因此,风云际会,他就顺理成章地成了时代的弄潮儿。

在哥伦布时代,对于有些知识的人来说,地球到底是圆的还是方的早已不是问题。但是,对于地球的面积到底有多大,海洋和大陆的比例是多少等问题,则还没有彻底解决。葡萄牙人在当时拥有最先进的地理知识和航海经验,认为到亚洲去的捷径是从大西洋南下,绕过非洲的好望角,进入印度洋,再朝东一猛子扎过去,便可到达亚洲。

但是,哥伦布可不是一个人云亦云的主儿,他并不认为这是一条捷径,他根据马可·波罗对亚洲东西宽度的过高估计和日本距亚洲大陆有一千五百哩的测算,以及托勒密对地球周长的低估,得出分隔欧洲和日本的海洋宽度不到三千哩,因此,他认为去亚洲的捷径是横渡大西洋。

哥伦布研究了所有能够找到的地图这种使亚洲与欧洲的实际距离大大缩短的计算,诱使哥伦布犯了一个“伟大”的错误。正是由于这个错误的计算,使哥伦布最终未能实现其航行到亚洲的夙愿,但却把他推上了“发现”美洲新大陆第一人的历史宝座。这就是历史的滑稽之处。

虽然哥伦布自认为找到了去亚洲的捷径,但要使之成为现实,他一个穷小子是无法办到的。搞这种活动需要钱,需要拉赞助,需要有大款大腕们大量的财政支持。于是,他开始游说欧洲各国王室,兜售他去亚洲寻宝的伟大计划。

1484年,哥伦布在做了充分准备之后,向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请求资助,没成想,热脸贴上个冷屁股。葡萄牙皇家航海委员会的委员们看了他的可行性报告后,乐了。说就您这点儿水平,还想驾船上亚洲啊,玩儿去吧,您呐。去亚洲的航道我们早就琢磨好了,用不着您跟这儿瞎搅和。看来,想在葡萄牙拉赞助是没戏了。得,咱走,上邻国西班牙碰碰运气去。就这样,哥伦布又跑到西班牙忽悠去了。

1486年,哥伦布向西班牙王室申请援助其航海计划,同样遭到拒绝。痴迷而自信的哥伦布没有轻言放弃,接茬儿折腾,折腾来折腾去,还真折腾出点儿名声,最后赢得了西班牙王后伊莎贝拉(Queen Isabella)的支持。瞧这小子挺能折腾的,没准儿还真有两把刷子,反正我这儿跟穆斯林打仗,正缺军费呢。向外扩张,开疆扩土,好事儿啊!那就让他试试?王后两口子一商量,中!就这么定了。

统治者的喜怒哀乐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能改变历史。1492年4月,王后伊莎贝拉和国王费迪南德(Ferdinand)宣布支持哥伦布横渡大西洋的远航。当然,资助也不是白给的,西班牙王室和哥伦布签了个协议。按照这个协议,哥伦布被任命为远航舰队总司令,封贵族衔,统领舰队;所到之处,代表西班牙占有所有领土并行使总督权力,日后还有权瓜分贸易的部分利润。您瞧,对哥伦布来说,这不是天上掉馅儿饼吗?!

其实,西班牙王室也早就有从海路向外扩张的企图,正愁找不着合适的人呢!就这么着,王后给哥伦布拨款、派船,还给了百十号人供他使唤。告诉他,好生准备,此行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王室的一切赏赐悉数撤回。您瞧,这王后也是个不吃亏的主儿。

经过几个月的准备,1492年8月3日,哥伦布的舰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Palos de la Frontera)起航,开始了他的亚洲探宝之旅。他的舰队一共只有旗舰“圣玛丽亚”号(约长36米,载重不足100吨)和“尼那”、“平塔”共3艘船,88人参加了这次冒险航程。这个规模比起八十多年前郑和下西洋的规模就小多了。郑和1402年第一次下西洋时船队共有208艘,最大船有122米长,48米宽,吃水8米,载重量1000吨,参加者有28000之众。尽管和中国这样的超级大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但是,和欧洲其他探险船队相比,哥伦布的船队还是相当有规模的。

经过两个多月在茫茫无际的大洋上向西航行,哥伦布船队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差点儿半途而废。一些水手实在看不出还有什么希望,吵着嚷着要返航,再往前走想回家都回不去了。哥伦布连哄带骗总算稳住了自己的水手,终于在10月11日的夜晚发现一丝光亮有戏总算看到陆地了水手们一片欢呼。

第二天早上,哥伦布率领所有船员上岸,这就是今天的巴哈马群岛中一个叫作瓜纳哈尼(Guanahani)的小岛。上岸后,哥伦布激动地跪在地上亲吻土地,感谢上帝的恩赐。站起来后,立马宣布这块土地归西班牙了,并取名叫圣·萨尔瓦多。

躲在一边偷偷观看的当地居民感到莫名其妙。这是怎么个茬儿啊?一帮浑身长毛的大鼻子,咋刚下船就跳大神啊?这么高的个头,一准儿是从天上下来的吧?甭管怎么说,人家是客人,来了咱就好好招待。于是捧着礼物出来表示欢迎。哥伦布自认为他到了印度,便想当然地称这些当地人为印度人(Indians)。这个词汉译应为印度人,后来,译者为了区别亚洲的印度人而译作印第安人,这种译法实际上掩盖了哥伦布的错误。

这就是哥伦布第一次“发现”新大陆的基本过程。也正因为此,哥伦布从一个一文不名的穷小子摇身一变成了西班牙在印度群岛(The Indies)的总督。1493年3月12日,哥伦布一行返回西班牙帕洛斯港,成了全国瞩目的英雄。1493、1498和1202年,哥伦布又先后三次航行到中美洲沿岸岛屿进行探险和殖民活动。最后一次航行归来后,哥伦布疾病缠身,于1206年2月20日在西班牙城市韦拉多里德(Valladolid)逝世。

第一个“发现”美洲的说法遭到质疑

人们纪念哥伦布是因为相信他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可是,哥伦布并不承认他“发现”的是美洲,他至死不渝一直认为他到的是亚洲。

当然,美洲大陆也不是那个叫阿美利加(Amerigo Vespucci)的意大利人“发现”的,尽管这块大陆是用他的名字来命名的。阿美利加也是哥伦布时代的探险者,去了两趟中南美洲,觉得那块地方不像哥伦布所说的亚洲,而是一块欧洲人以前不知道的大陆。阿美利加的这个说法后来广为流传,当一些地理学家在1207年绘制新版地图的时候,就用阿美利加的名字来标志他们以前不知道的这块大陆。就这样,尽管哥伦布是欧洲向外扩张过程中第一个闯到美洲来的欧洲人,这块大陆并没有被欧洲人命名为哥伦布洲。

要说外洲人到美洲来,哥伦布可能也不是第一个。不久前,英国有个退休皇家海军舰长,长期致力于航海史研究的业余历史学家叫伽文·孟西斯(Gavin Menzies)的指出,郑和早于哥伦布七十二年前就到过美洲。虽然,主流历史学界对他的理论表示质疑,但他的研究无疑对现存的以西方为中心的世界史观提出了挑战。

其实,在近代史上,不管是谁先访问过美洲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西方人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的人。使用“发现”一词,至少是不确切的。

首先,哥伦布从未到过北美大陆,他几次航行,所到之处是中南美洲沿岸及附近的一些岛屿。其次,用“发现”(discover)一词来定义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是极不恰当的。您不能说最近去了一趟北京,回来就吹牛说北京是您发现的吧。当然,即使这么撒开了吹牛,满嘴跑火车,也没人跟您较真,反正吹牛不用上税。可是,后人非说哥伦布是第一个“发现”美洲大陆的人就显然是在罔顾事实篡改历史了。

远在哥伦布去美洲之前的史前时期,居住在亚洲大陆北部的属于蒙古人种的亚洲人通过结冰的白令海峡进入阿拉斯加然后流落到美洲大陆各地及附近岛屿上定居。他们才是美洲大陆最早的发现者和开拓者,他们比哥伦布至少要早几千年就到达了美洲。到哥伦布“发现”美洲时,美洲的原住民人口和欧洲大陆人口数量大致相当。

美洲的原住民不但发现了美洲,并且在那块土地上生存了若干世纪,创造出灿烂的农业文明。现如今,人们吃的喝的使的用的如玉米、番茄、甘蔗、咖啡、可可、棉花、烟草,哪一样不是从人家美洲原住民那儿学来的?

当时的美洲大陆并存着印加、玛雅和阿兹台克三大帝国,都存了不少黄金。自打哥伦布跑到人家的地界,大批欧洲殖民者就跟着抢金子来了。临了,倒打一耙,说这块土地是哥伦布发现的,好像是美洲的原住民抢了他们地盘似的。有这么不讲道理的吗?

打个比方,您以前没来过俺村,有一天你迷路了,开着装甲车撞到俺村来了,进村就宣布你在上帝保佑下发现了要找的地方,这块地归你了。俺不服,可又打不过你,你就说这个村子是你发现的,就是你的。俺们不听,你就对俺村里的人大开杀戒,少数剩下的给你做苦力。你胳膊根粗,嗓门大,抢完人杀完人还有理。这么做是不是有点儿像鬼子进村强盗入室啊?还这么理直气壮,这么张扬,是不是有点儿忒厚颜无耻了吧?

因此,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实际上是掌握话语权的西方殖民主义者歪曲历史的一种手法,只不过,笨拙了点儿,这么蒙人,谁信呀?其实,使用“征服”一词会显得更贴切一些,也更符合历史。反正杀人放火的事儿都干过了,干吗还扭扭捏捏不好意思承认啊?瞧人家朔爷,就敢梗着脖子叫份儿:“我是流氓我怕谁?”敢做敢当,是条汉子!当然,用打马虎眼的方法以“发现”代替“征服”一词,可以避免勾起人们所谓的“危险的记忆”,咱姑且把这看成权势者改恶从善的一种表现吧。

哥伦布纪念日的象征意义

美国人举办纪念哥伦布的活动最早可以追溯到1792年,当时,圣泰玛尼协会在纽约市为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三百周年举办了盛大的晚宴。

1892年,美国国会要求总统哈里森发表公告号召全国人民以集会和其他方式纪念哥伦布“发现”美洲四百周年。

1907年,科罗拉多州成为第一个庆祝哥伦布纪念日的州,1909年,纽约州也通过立法,将10月12日定为法定节日,这一天州长查理·休斯(Chalies Evans Hughes)还带头参加了在纽约举行的盛大游行。此后,愈来愈多的美国公众要求将这一天作为法定节日。直到1934年,罗斯福总统才发布总统令,号召全国48个州将10月12日这一天作为全国性节日来庆祝。

1971年,美国国会正式通过立法,将每年10月份的第二个星期一作为联邦法定节日——哥伦布纪念日。

以欧洲中心的观点来看,哥伦布开辟了近代欧洲人向外扩张殖民,征服全世界的道路,通过对美洲的征服和掠夺,使欧洲国家积累了大量财富,促进了商业革命、技术革命和工业革命在欧洲率先完成,成功地实现了现代化的社会转型。因此,哥伦布无疑被尊崇为一个划时代的英雄人物。

但是哥伦布这个节日的象征意义好像和当今国际社会所崇尚的价值观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它象征着种族主义,弱肉强食,肆意掠夺和贪得无厌。因此,自1992年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五百周年以来,要求抵制这一纪念活动的浪潮此起彼伏。

2003年“哥伦布纪念日”前夕,委内瑞拉总统查维斯呼吁拉美各国抵制哥伦布纪念日庆祝活动,指出,“哥伦布是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侵略和种族大屠杀的急先锋”。

查维斯对哥伦布的指责并非无中生有,也不是非理性的民族主义者的情绪化发泄,他对哥伦布的评价还是十分中肯的。在欧洲国家向外扩张的历史进程中,哥伦布一马当先,立下汗马功劳。他不仅仅是一个探险家,第一个“发现”新大陆的人,也是一个贪婪的掠夺者和种族大屠杀的急先锋,在历史上扮演了一个极不光彩的角色。

促使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的动力是所谓的3G(God,Gold and Glory),即上帝、黄金和荣誉。说白了,就是打着上帝的旗号,到别的国家去抢黄金,攫取政绩功名。就因为这帮“文明”的强盗的到来,美洲原住民遭到空前浩劫,经历了一场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种族大屠杀。

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美洲原住民在自己家里日子过得好好的,可自打哥伦布把欧洲人引来之后,便惨遭荼毒,绝大部分人死于非命。在短短的一个世纪里,人口锐减百分之九十。侥幸活下来的人,也无法逃脱被奴役的命运。您或许会说,这些都是后来的殖民者干的,而且,大部分美洲原住民是死于传染病,把账都算在哥伦布头上,不太公允。实话跟您说,哥伦布本人就是一个殖民主义者,咱仔细看看他在美洲都干了什么,就知道他应不应该对这场大屠杀负责了。

哥伦布有写日记的习惯,在远航过程中,他写了大量日记和书信,这些文字对我们了解当时的情况非常有用。咱先看看哥伦布刚刚登陆时在日记中是如何描述美洲原住民的。他写道,“当地人是世界上最彬彬有礼的最好的人,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恶,他们从不杀人,不偷东西,他们爱自己的邻居像爱自己一样,说起话来非常动听,总是笑容满面”。知道人家是好人,突然闯到人家家里去了,人家不但没怪罪你,反而热情招待你。按说,你不表示点儿善意的话,也不应该恩将仇报吧?

您看哥伦布是怎么做的呢?他在后来写给友人的一封信中透露了自己当时的阴暗心理,他觉得人家傻,对付这帮傻帽儿,“甭多,给我五十个人,我就能把他们整治得服服帖帖,叫他们干嘛就得干嘛”。您说这号人是不是良心叫狗给吃了?

他哥伦布不但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第二年,就是1493年,他带了大批人马重返萨尔瓦多,并在海地建立殖民据点,成了名副其实的海地总督。他来这儿的目的是抢金子来的,但这几个海岛没那么多金子,哥伦布就向西班牙王室提出来,咱先把奴隶贸易做起来吧,这儿有的是土著居民,抓回去卖钱,也跟直接往家里抢金子差不多。只是由于伊莎贝拉王后当时没同意,这事就暂时搁下了。在这之后不久兴起的奴隶贸易,使西方国家赚了大钱,这无疑应该归功于哥伦布的创意。

自从第二次来到美洲,哥伦布总督觉着自己这回人多势众,对当地原住民就不客气了。这回老子在这儿扎下来了,先在海地建总督府一部分人就地找黄金原住民不老老实实地把黄金交出来,格杀勿论。一部分人继续探险,在他自认为是“亚洲”这块地界寻找日本和中国,以便找到更多的黄金。

原住民凭什么就得老老实实上交黄金心甘情愿当奴隶呀?当然不服了。不服?给我杀!野蛮的大屠杀从此开始。据哥伦布日记的编辑,也曾是早期的殖民者并亲眼目睹了大屠杀暴行的卡萨斯(Bartolome de las Casas)牧师揭露,原住民不交够黄金就把他们的手剁掉,谁想跑就放狗把他咬死,被抓住的逃跑者被点了天灯活活烧死。他的“同胞有时把十几二十个人剁成肉片就是为了试试自己的刀快不快”。

原住民的武器不如他们啊!又不是崇尚暴力的民族,只有挨宰的份儿。有人受不了,赶快自杀,有人赶紧加入基督教,不是说基督徒不杀基督徒吗?照样不行,西班牙殖民者压根儿就没把原住民当人看。这种赤裸裸的种族主义意识使这些殖民者闯到人家家里肆意杀戮劫掠,把这种杀人越货的罪恶活动仅仅看作像打猎一样轻松。卡萨斯牧师说,从1494年到1208年,海地有三百多万原住民死于战争、奴役和苦役,1208年,当地的人口加上殖民者才只剩下6万人。这不是造孽吗?

如果您看过卡萨斯牧师写的他在西班牙殖民地的见闻录(The Devastation of the Indies:A Brief Account),您就会觉得我们今天纪念哥伦布是非常滑稽的,而且很荒唐。哥伦布这个名字作为种族屠杀、以强凌弱、肆意掠夺的殖民主义象征和美国《独立宣言》所揭示的立国精神是水火不容的。在庆祝“哥伦布纪念日”的时候,我们是不是应该重新反省一下历史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