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感恩节与北美印第安人

感恩节与北美印第安人

时间:2023-03-0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感恩节与北美印第安人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很多人至今还认为这个节日起源于早期来美的英国移民为感谢帮助他们在北美安家落户的印第安人而举行的庆祝活动。感恩节这一习俗的原创者的确是早期移民北美的英国清教徒但说它是感谢印第安人的节日就不大对劲儿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历史事件的真相是不清不楚的,更与历史教科书大相径庭。

感恩节与北美印第安人

每年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是美国的感恩节。美国人过感恩节比中国人过中秋节还要热闹,家家大摆火鸡宴。平时各奔东西的美国人,此时大都像回巢的鸟儿一样拼命往家奔,好与家人团聚。因此,可以说,美国这一节日在功能上和中国的中秋节春节多少有些相似之处。

作为移民国家的美国,许多节日都是外来的,如圣诞节、复活节、鬼节、情人节,等等,就是来自欧洲的移民带过来的,这是因为美国早期移民大都来自欧洲的缘故。但“感恩节”则是美国本土的节日,它是美国早期移民自己创造的一个节日。

提起感恩节,稍微知道点儿美国历史的人都会很自然地联想起“五月花号”帆船,最早移民北美的英国清教徒(Puritans)、印第安人和火鸡。很多人至今还认为这个节日起源于早期来美的英国移民为感谢帮助他们在北美安家落户的印第安人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感恩节这一习俗的原创者的确是早期移民北美的英国清教徒但说它是感谢印第安人的节日就不大对劲儿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历史事件的真相是不清不楚的,更与历史教科书大相径庭。当今流传的关于感恩节的起源,就存在着很多问题,值得探讨。(www.guayunfan.com)“五月花号”和清教徒

1620年11月11日,经过66天在大西洋上的艰苦航行,“五月花号”木制帆船载着102名英国移民抵达马萨诸塞州的普列茅斯(Plymouth),这批人上岸后安营扎寨,建立了英国人在北美的第二个殖民点。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定居于这里及后来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清教徒及其文化奠定了美国早期社会的根基。

其实,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是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Jamestown),建于1607年。自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西班牙人往新大陆大量移民,大批地往国内倒腾黄金白银,法国人也跑到北美跑马占地传教做买卖,具有商业头脑的英国人看见这阵势,能闲着吗?因此,英国人也凑热闹,跑到北美找机会挣钱。暂时在詹姆斯顿落脚的英国人都是以做生意为主的,压根儿就没想在那儿扎根。

可是,乘“五月花号”来美的这批英国人就不同了,大部分人是为逃避在英国遭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他们离开英国的目的就是想逃离宗教专制,到新大陆来定居,到解放区寻找一片自由的天地。

说起来,清教徒在欧洲宗教改革运动中还算是一支推动改革的重要力量,然而,他们在英国属于少数派激进改革团体。自从亨利八世为了结婚离婚方便,跟罗马天主教廷闹掰了,玩起我的地盘我做主,自任英国教会最高权威,从而开启了英国的宗教改革运动。但是,分出来的英国教会,即圣公会,和罗马天主教也没有任何重大的理论原则的分歧,只是简化了一些宗教仪式而已。

既然改革这个门已被打开,再关上就不那么容易了。尽管英国王室从一开始就没打算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改革派却对改革抱着很大期望,自下而上地积极推动改革。然而,一旦改革触及到统治者的实际利益,改革派的日子就不会好过。

在17世纪初的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James I)宣扬“君权神授”,大权独揽,推行绝对君主专制。虽说经过宗教改革的英国已经站到新教一边,但在实际上实施的则是一种尊重僧侣,注重圣事,代表君主意愿的宗教改革。说白了,就是利用原有的神权机制为实施绝对君主专制服务。这种改革远远不能满足改革派提出的尊重圣经而非依靠僧侣的宗教改革要求。

清教徒就是激进改革派的代表。他们认为,尽管英国教会同罗马教廷分了家,但其改革的步伐却像小脚女人,迈得不够大。他们要求以新约圣经来制定教会的准则,摆脱所有与罗马教会的传统关系,反腐倡廉,惩治贪官,净化(purify)教会,因此,被人们称作“清教徒”(Puritans)。但是,他们的改革要求不但未被采纳,反而遭到镇压。于是,一部分人便脱离国家教会而建立起以《新约圣经》为指南的新团契,以家庭教会和秘密教会的形式坚持自己的改革主张,因而,他们又被称为分离主义分子(Separatists)。他们原期待新国王詹姆士一世会比前任统治者宽容没想到他却宣告所有的异议分子必须认同国家教会同中央保持一致,否则严惩不贷。

您瞧瞧,改革改了半天,整个一个换汤不换药,所不同的是,君主取代了教皇。真正有信仰的人是不会轻易放弃自己的信仰的。清教徒在宗教信仰上受到压制和迫害,但又不准备改变自己的信仰。那有什么办法呢?得,咱惹不起还躲不起?于是,1607年,一批清教徒开始逃往荷兰。那时候,荷兰可比英国自由多了。但过去之后,旧的矛盾解决了,又出现了新矛盾。当时的荷兰同样是居亦不易,一天到晚得忙着挣钱填饱肚子不说,没工夫教育孩子,孩子长大了说荷兰话,一点儿不像英国人了。再说,荷兰也太世俗化了,这也不利于孩子们的思想教育不是?

清教徒们既要坚持自己的信仰,又要保持民族文化,荷兰对他们来说就不是理想的定居地。比较来比较去,还是美洲“新大陆”最理想,就是忒远了点儿,去一趟不容易。但是,为了理想,为了孩子,咱豁出去了,倾家荡产,砸锅卖铁也认了。反正“新大陆”有的是地,一张白纸没有负担,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咱走!远走高飞,到天高皇帝远的地方去,省得在这儿受这份窝囊气。

于是,有个叫威廉·布莱福特(William Bradford)的清教徒牧师,就联络了几十家去意已决的清教徒,秘密组织起去美洲大陆的移民之旅。没盘缠怎么办?有风险资本家嘛,人家负责把人运到美洲大陆,条件是有钱的先交钱,没钱的过去之后你得给人家干活儿还钱。对于清教徒们来说,能离开英国去新大陆,花多少钱咱也不在乎。

1620年9月6日,第一批44个清教徒拖家带口地挤上了开往美洲的“五月花”号帆船。虽说清教徒在全船人口中也就占三分之一强些,但是,属于秘密教会的人就是心齐,船到美洲登陆之前,先和同船来的人一起制定一个《五月花号公约》,甭管您是不是清教徒,咱们对外一律宣称是“朝圣者”(Pilgrims)。现在是天高皇帝远,除了上帝,咱就得靠自己了,怎么着也得成立个政治组织不是?

11月11日,当“五月花号”在马萨诸塞州的科德角登陆之际,这些人对天发誓,成立了一个殖民者自治团体(政府),威廉·布莱福特牧师就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个小团体的领导人(Governor),大家约定必须遵守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

《五月花号公约》是美国历史的重要文献,有人甚至把它看成是美国宪法的基石和契约精神的典范。既然《五月花号公约》如此重要,我就把中英文原文抄录在这儿,有兴趣的话,您可以看看他们定的这个公约到底是怎么回事。不想了解那么细的话,可以把这段绕过去。

《五月花号公约》

以上帝的名义,阿门。

我们,下面的签名人,作为伟大的詹姆士一世的忠顺臣民,为了给上帝增光,发扬基督教的信仰和我们祖国和君主的荣誉,特着手在弗吉尼亚北部这片新开拓的海岸建立第一个殖民地。我们在上帝的面前,彼此以庄严的面貌出现,现约定将我们全体组成公民政体,以使我们能更好地生存下来并在我们之间创造良好的秩序为了殖民地的公众利益我们将根据这项契约颁布我们应当忠实遵守的公正平等的法律、法令和命令,并视需要而任命我们应当服从的行政官员。(译文引自《百度百科》,签名略)

The Mayflower Compact(November 1620)

In the name of God,Amen.We whose names are underwritten,the loyal subjects of our dread sovereign Lord,King James,by the grace of God,of Great Britain,France and Ireland king,defender of the faith,etc.,having undertaken,for the glory of God,and advancement of the Christian faith,and honor of our king and country,a voyage to plant the first colony in the Northern parts of Virginia,do by these presents solemnly and mutually in the presence of God,and one of another,covenant and combine ourselves together into a civil body politic,for our better ordering and preservation and furtherance of the ends aforesaid;and by virtue here of to enact,constitute,and frame such just and equal laws,ordinances,acts.,constitutions,and offices,from time to time,as shall be thoughtmostmeet and convenient for the general good of the colony,untowhich we promise all due submission and obedience.

In witness whereof we have here under subscribed our names at Cape-Cod the 11 of November,in the year of the reign of our sovereign lord,King James,of England,France,and Irelandthe eighteenth,and of Scotland the fifty-fourth.Anno Domine 1620.

John Carver Edward Tilley Degory Priest William Bradford John Tilley Thomas Williams Edward Winslow Francis Cooke Gilbert Winslow William Brewster Thomas Rogers Edmund Margeson Issac Allerton Thomas Tinker Peter Browne Myles Standish John Rigdale Richard Britteridge John Alden Edward Fuller Georoe Soule Samuel Fuller John Turner Richard Clarke Christopher Martin Francis Eaton Richard Gardiner William Mullins James Chilton John Allerton William White John Crackston Thomas English Richard Warren John Billington Edward Dotey John Howland Moses Fletcher Edward Leister Stephen Hopkins John Goodman.

后来,威廉·布莱福特于1622—1626年间,36次被选为自治政府的领导人。不堪在英国忍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陆续移民,使马萨诸塞湾区成为清教徒文化发展的海外基地,也对美国文化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虽说弗吉尼亚州的詹姆斯顿是英国在北美的第一个殖民地,但是,它对美国文化的影响就远不如马萨诸塞州的普列茅斯,今天,人们庆祝感恩节的习俗则起源于1621年普列茅斯清教徒移民的一次庆祝丰收的活动。

说实在的,第一批乘“五月花”号帆船在普列茅斯登陆的清教徒运气不是太好,来到新大陆刚好遇上个严冬。那年的天气特别冷,再加上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来的时候准备又不充分,赶上这么个冬天实实在在地体验了一回什么是真正的饥寒交迫。死挨活挨地熬了一冬天,就有一半儿的人到上帝那儿报到去了。剩下来的人,应了中国的一句老话,“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不但在北美大陆站稳了脚跟,还在新大陆打出自己的江山,为一百多年后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感恩节和北美印第安人

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没什么直接关系。只是由于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有印第安人参加,而且,印第安人的的确确曾给予英国新移民极大的帮助,所以,很多人总是想当然地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扯到一起。

清教徒举办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对印第安人是表达谢意,很难上升到感恩的高度。从宗教信仰上来看,也不易得出坚持基督教信仰的清教徒们能够对那些非基督徒的印第安人使用感恩来表达他们谢意的结论。

1620年英国清教徒来到普列茅斯的时候,当地的印第安人不是很多。这是因为1614年曾有一批英国探险者来过马萨诸塞湾区,他们把能够抓到的印第安人抓去当奴隶卖了,留下的天花病毒又将整个新英格兰地区的印第安人消灭得所剩无几。可是,这些“五月花号”上的清教徒好像并不清楚这码事,这些人上了岸才发现,这新大陆不是比解放区还解放区吗?整个一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嘛。

要说这拨新移民也够不容易的。虽说自由了,可自由是要付出代价的。暂时过了宗教迫害这一关,生存环境问题又提出了新的挑战。这不,一个冬天下来,就已经伤亡过半了。尽管都特别虔诚地祈祷,上帝照样给了他们一个下马威。

要光是饥寒交迫也就罢了,还得提防印第安人。他们心里还一劲儿犯嘀咕,从英国跑到人家的家园来逃难,占人家的地盘,人家能答应吗?心里吃不准人家是不是允许你在这里安营扎寨。指不定哪天,这块地方的主人回来也得有个交代。在欧洲,平白无故占块地,哪国人都不答应。

一开始,清教徒们最担心的就是印第安人会不会对他们这些不速之客采取不友好措施。这就有点儿“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其实,人家印第安人还没有欧洲人那种民族国家的概念,还没受到资本主义思想的精神污染,大多数人都还挺厚道的。他们没有国家主权观念,没有“御敌于国门之外”、“保家卫国”的概念。对于来到新大陆的外国人,实行的是不闻不问的政策。

转过年的3月16日,一个印第安人突然出现在普列茅斯定居点,清教徒们一看,吓了一跳,以为下战书的来了。让他们又吓了一跳的是,这个印第安人张口说英文。竖起耳朵一听,还好,他说的是Welcome(欢迎),这才让清教徒们放下心来。原来,这个名叫Samoset的印第安人跟曾来北美海岸打鱼的欧洲船员学了几句英文。没过几天,他又带来一哥们儿,英语说得更好。新移民们纳闷儿了,这印第安人咋会说英文呢,是不是上帝派来帮助我们的天使啊?再一问才知道,这个叫斯宽头(Squanto)的印第安人曾经被奴隶贩子逮着过,卖到了西班牙和英国,在英国学会了英语。

有人会认为Squanto这人觉悟不高,不懂什么是阶级仇民族恨可人家不但没想着报复反而非常热心地帮助英国新移民尽地主之谊。您说,这是什么精神!?整个一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的光辉形象!

据说,Squanto手把手地教这些新移民怎样种庄稼,怎样识别草药和有毒的植物,怎样打鱼摸虾,以及在新大陆的生存之道。他还帮助清教徒同距普列茅斯定居点最近的印第安部落——the Wampanoag谈判达成和平共处协议,使清教徒们获得十多年和平发展的机会。很多历史学家都给予Squanto在美国早期历史发展中很高的地位,可以说,Squanto这个人的出现,对于清教徒在新大陆站住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年,忙完秋收之后,新移民都咧嘴笑了。丰收了,怎么也该庆祝庆祝吧。于是,威廉·布莱福特发话,选个吉日良辰,把Squanto和其他印第安朋友请来,整点儿威士忌,二锅头什么的,咱们好好地撮一顿,谢谢人家帮忙。Squanto来了,印第安首领Massasoit带着90个弟兄也来了,大吃大喝3天,共庆丰收。这个吉日良辰,就是后来的感恩节。这一天大约是在10月中旬,现在没人能够考证出它的确切日子,但它绝不是11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四。

这次活动虽然号称“感恩节”,但感恩的意味远不如庆祝丰收的意味。第二年收成不好,“感恩节”庆祝活动就没举行。第三年遇到大旱,威廉·布莱福特选了个日子要求全体新移民绝食祈祷一天,还真灵,第二天就喜逢甘露。这一年的收成又不错,为了庆祝丰收,当年11月29日又举办了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照例是大吃大喝,一醉方休。

后来的感恩节庆祝活动大都是随机的,有了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全体同胞聚在一块儿,弄个仪式,把成绩归功于上帝,叩首谢恩。这种做法,实际上还是沿袭了基督教的文化传统,把一切成绩都归功于主的英明。

由于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有印第安人参加,更由于清教徒的第一次丰收是在印第安人的帮助下取得的,有些人往往想当然地以为感恩节是清教徒向印第安人表达谢意的纪念日。尽管清教徒同印第安人有过短暂的和平共处时期,但是,还没等感恩节成为传统节日,清教徒们已经对印第安人挥刀相向了。

随着越来越多的英国清教徒为逃避宗教迫害跑到马萨诸塞湾区定居,和印第安人争夺土地的矛盾终于浮上水面,这一矛盾最终导致清教徒们反客为主。

照理说,清教徒跑到人家印第安人的地盘上建殖民地,设土围子,人家没说什么,不但没把你当成外来侵略者,反倒像对待搬来的新街坊一样热情帮忙,你怎么着也不能生出鸠占鹊巢的坏心眼儿吧?在这方面,如果能跟人家印第安人学学,联合国的和平目标早就实现了。

不幸的是,英国殖民主义者不这么想,他们觉得印第安人傻,文化落后,白捡的便宜不占白不占。你印第安人不是没把自己的土地插上地标画上地界用法律的形式证明是你的吗,好,那咱就撒开了跑马占地,连你们家门口都给占了,叫你乖乖地滚蛋。这种做法,连一些第一批来的清教徒都看不过去了,提出反对意见。结果,这些人反倒被踢出教会:好你个内奸,跟异教徒穿一条裤子,阶级立场站哪儿去了?

就这么着,清教徒们一手拿着《圣经》,一手拿着洋枪,开始从沿海地区向内陆武装扫荡圣经给了他们精神力量洋枪则保证了他们无往不胜。印第安人无不望风披靡,抓住年轻的身强力壮的,留下活口给咱当奴隶干活儿,其他的人,甭废话,格杀勿论。

当年日本鬼子进村扫荡都还是提心吊胆的,可人家英国殖民者在北美大地就显得大气多了。他们在北美大地纵横驰骋,肩负上帝赋予的历史使命,开疆拓土。可是,也有的印第安人,脑子就是不开窍,对殖民主义的宏伟计划就是不理解,所以,在行动上就不配合。

1633年,在康涅狄格河谷地区的印第安部落——the Pequot Nation,竟敢自恃强大,顽固抵抗。那好,咱给你点儿厉害看看。要说打仗,还是人家英国人厉害。印第安人呢,没什么在现代战争中正经打仗的经验。这不,没几个回合,就叫人家打得稀里哗啦。英国人这回又乐了,这回不是庄稼丰收,而是俘虏大丰收。当时正是奴隶贸易红火的时候,抓奴隶卖可比种庄稼好赚钱。所以,所有妇女和14岁以上的孩子全都抓起来当奴隶卖,剩下的一律处死,一了百了。

杀人杀多了似乎上瘾。1641年,荷兰殖民地曼哈顿的首领倡议设立人头奖,看谁砍下印第安人的人头最多。英国清教徒积极响应,于是,英荷两国殖民者合兵一处,在新英格兰地区逐村扫荡印第安人,在一次重大胜利之后,曼哈顿教会提出再过一次“感恩节”。除了例行的大吃大喝外,他们在曼哈顿的大街小巷玩起踢球的游戏,那些球可不是真正的足球,那都是印第安人的脑袋。

如果非说感恩节和印第安人有什么干系的话,那就是每逢他们取得屠杀印第安人的“重大胜利”后,经常会举办“感恩节”庆祝活动。北美大陆上的欧洲殖民者同当地印第安人的关系除了早期那段短暂的和睦共处外,基本上是一种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您可能会问,清教徒刚来时,Wampanoag部落的印第安人不是非常友好吗?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他们不是也参加了吗?您要想找到答案,最好看看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欧洲人倡导的现代文明只强调永恒的利益,没有永久的朋友。Wampanoag部落的印第安人在殖民者的扩张中,同样未能逃脱被消灭的命运,其部落头人的脑袋被砍下来挂在普列茅斯的一个旗杆上长达二十四年之久。

说感恩节是新移民对印第安人的帮助表示感谢而设立的节日,至少是忽略了这段历史。有些中国人存在这种误解,则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知恩图报的观点来想当然地诠释感恩节造成的。当然,有些人觉得印第安人今日的状况可怜,把感恩节和印第安人联系起来,这种愿望不能不说是善良的,但是,历史无法改变。

看看美国早期历史,可以多少了解一些现代文明的本质。要说这清教徒,在英国也属于弱势团体,受压迫,受迫害,怪可怜的,怎么跑到美洲来,对比他们更弱的印第安人出手就那么狠呢?人家是招你惹你了?想当初您在英国受欺负的时候,心里不好受吧,您跑出来了,跑到美洲来欺负人家印第安人,您怎么不想想人家印第安人的感受呀?《论语》上不是说了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吗?人在本质上就这德行!

早期的殖民者过感恩节,感谢的是上帝给了他们传播文明的历史使命,所以,他们能够心安理得地屠杀印第安人。可能,他们确实认为这样做是合情合理的,也是必要的,尽管用当今文明社会的价值观来衡量,他们的做法无疑是不人道的。西方文化很少强调人与人之间知恩图报更多的倒是个人之间的利益关系因此,设立感恩节的初衷完全没有向印第安人表达感恩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他们屠杀印第安人时毫无愧色的原因。

感恩节的历史

自从1621年清教徒在普列茅斯举办的第一次感恩节庆祝活动后,不管是庆丰收也好,庆胜利也罢,感恩节活动时常举行,但就是没个准日子。美洲大陆光英国的殖民地就有13个,全都自治,谁听谁的呀?但是,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大家信的都是一个共同的上帝。后来,有些殖民地政府就立法规定庆祝感恩节。不管怎么说,能混到今天这份儿上不容易,咱要感谢上帝!

美国独立后,华盛顿总统曾发布法令,创立感恩节,以感谢上帝,激励人们继承祖先的开拓精神。但是,碍于各州强调各自的主权,感恩节未能成为全国性的节日。

感恩节最终成为全国性节日应该归功于萨拉·黑奥(Sarah Joseph Hale)。作为杂志编辑,萨拉为使感恩节成为全国性节日奋笔疾书,奔走呼号凡四十年,终于促使林肯总统发布法令,规定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为全国性的感恩节。虽然,林肯以后的各位总统都萧规曹随,但感恩节的具体日期仍出现过变动。直到1941年,罗斯福总统签署国会提交的一份提案,每年11月最后一个星期四的感恩节才最终正式成为全国性的法定节日。

以上所讲,都出自正史。关于感恩节的起源,还有一些野史传闻。一说是1620年那个严冬,清教徒们饥寒交迫,快要撑不住的时候,飞来一群火鸡,解了他们的饥荒,救了他们的命。按说,火鸡也可以说是有恩于他们了。可我有时想不通,美国人在感恩节时干吗专吃火鸡呢?这不是有点儿“恩将仇报”吗?

每当过感恩节的时候,我总会想起它的来历,也就不免想起生活在保留地中可怜的印第安人。虽说过感恩节已成为一种民俗,但每当看到商店里一堆堆火鸡的尸体,我总会联想起印第安人,想起历史上的那一幕。社会达尔文主义,“白种人的负担”,殖民主义意识形态等等,会不请自来,引起我对历史的思考。正像鲁迅在“狂人日记”中所写,“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我知道很多印第安人过感恩节的时候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一般美国老百姓呢?刨根问底的人不多,每到感恩节,都忙着阖家团聚,忙着烤火鸡,忙着参加各种节日庆祝活动,哪有心思管这些闲篇儿?美国人这点儿好,没什么“为尊者讳”的传统,很多人聊起这段历史,都对印第安人的遭遇深表同情;更有一些知识分子,挑战传统,为印第安人仗义执言,从而使更多的人可以重新客观冷静地审视这段历史。

在大多数美国人心目中,感恩节和圣诞节一样,就是个节日。平常忙得贼死,好不容易过节了,还不放松放松?这个节一过,就有点儿像中国进入腊月的气氛了。一年快到头了,该办年货的办年货,该总结工作的总结工作,学生也该考试放寒假了。因此,每逢感恩节,举国上下热烈欢庆。

我刚到美国的时候,系里一位专门研究印第安人历史的美国教授请我到他家过感恩节这个平常一天到晚不离书桌的老学究亲自下厨,烤出的火鸡全家叫好。他的儿子是多伦多大学的哲学教授,也携妻将雏不远千里地赶回家来与父母团聚。在他家一看,平时对吃比较凑合的美国人讲究起吃来也不含糊。火鸡烤好端上桌来,这位在印第安人历史研究领域无出其右的学者讲起他往火鸡肚子里填的作料同样是头头是道。吃到嘴里,这平常略带土腥味儿的美国火鸡一下子变得像北京烤鸭了。

感恩节是星期四,很多美国人一连四天放假,如果不是全家外出旅游,一般都在家里大吃大喝。因此,很多美国人也把它称作“危险的周末”,因为它对胖子居多,国民体重严重超标的美国人来说,无疑是长肉增膘的一个周末。又是烤火鸡、烤南瓜派、烤玉米、烤白薯,又是棉花糖、土豆片、啤酒、红酒、威士忌的,您说能不长肉吗?过了周末一上班,见面打招呼时人们的用词都变了,又长了几磅?说归说,照吃不误,这就是美国人的传统,而传统的习俗是很难改变的。

除了阖家团聚,大吃大喝,疯狂购物也是过感恩节的一项重要内容。感恩节这天,绝大多数商店白天都关门。然而,从第二天凌晨起,有些商店就开门迎客了,这标志着一年一度节日购物季度的正式开始。全国性的感恩节黑色星期五大减价每年吸引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商店,购物中心人满为患,停车场座无虚席。如果您提前到各大连锁商店门前转转,就能看到每个商店门前都排着长龙,白天吃了一肚子火鸡的人们在呼啸的寒风中耐心地等待着商店开门,有的甚至老早就带着帐篷在商店门前安营扎寨。

美国的商品不是挺丰富的吗?干嘛都排队去抢购啊?便宜!感恩节星期五大减价的商品有的半价,有的甚至减价百分之八九十,白给一样。有便宜谁不愿意占啊!

美国商业资本家利用感恩节引诱人们大把花钱还是舍得下本的。几个小时的大减价,即使您没赶上,可您好不容易逛了趟商店能空手而归吗?再说,经过全体资本家的共同努力形成的感恩节购物传统,对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也做出了积极贡献。

八十多年前,纽约老牌的梅西百货公司为了庆祝感恩节,组织了感恩节游行。梅西员工们在感恩节当天穿上奇装异服,从纽约上城游行到第34街。鉴于这种“欧洲式”的庆祝感恩节的游行极受欢迎,梅西百货遂决定把大游行定为每年一度的庆典。

和鬼节大游行一样,梅西感恩节大游行现已成为纽约市一个重要的节日庆典。每年有三百多万人站在纽约街头观看游行,通过电视转播,全国大约有五千多万人观看这次游行的实况转播。游行队伍中五花八门美轮美奂的花车、难得一见的演艺界体育界明星、大大小小的歌舞团和军乐队,插科打诨的小丑,以及巨型卡通人物氦气球……已成为美国感恩节庆祝活动的一道盛大景观。

感恩节一过,圣诞节就不远了。从这时候起,美国城乡各地,大街小巷,节日气氛便越来越浓。

饮水不忘掘井人。美国老百姓虽然真正了解感恩节来历的不多,但是,人们普遍认为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上帝的恩赐,因而,许多人在节日期间到教堂去虔诚地祈祷,感谢上帝。很多慈善工作者也在节日期间加班加点,为无家可归的和周围的穷苦弟兄们准备火鸡大餐。

看到这些,我又常常感动莫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