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团长我的团
——大学生青海支教之旅
她是团长,从最初的普通队员,到如今已成为中坚力量。3年时光,四入青海,绿窗团队早已成为她生活中的一部分。2012年8月23日,记者联系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艺术与传媒学院的大三学生杜玉丹,听她讲述了一段难忘的青海支教之旅。
“他们都叫我蘑菇司令”
“今年支教的时间有一个月,比以往都长,环境也比较艰苦。”杜玉丹所在的团队一共有7个人。初来乍到,队友们觉得什么都新鲜,并不叫苦,再加上他们是青海湖慈善孤残学院的第一批支教老师,当地居民都热情地拿他们当贵客款待。没过几天,就有队员开始抱怨了。每天的菜都是烧土豆煮土豆,连丝肉都没有。由于气压低,有时候米饭煮不熟。没有多余的水洗澡,只能简单地拿毛巾擦擦,从井里抽出的水,刷牙都凉。以前,队友们每天晚上还有兴致聚在一起唱歌、聊天,而一周之后,士气明显低落了很多,有些队友除了上课,平时连话也不多说,晚上便早早地上床睡觉了。
“队友们大多是第一次参加支教活动,有这样的心理落差,也不奇怪。”为了鼓舞士气,杜玉丹特意组织队员开了个小会,让他们把困难都说出来,大家一起解决。经过几个小时的促膝长谈,队友们又拾起了干劲,抱怨少了,脸上的笑容又绽放了。
身为领队,杜玉丹在做好自身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常帮队友们做饭,听他们上课。青海昼夜温差大,特容易生病,杜玉丹常去镇上开一些感冒药,以备不时之需。帮学校搬家时,她顶着高烧,从早忙到晚,同队的不少男生都自愧不如。“他们都把我当假小子。”杜玉丹笑着说,自己今年剪了个短短的“蘑菇头”,队友们都亲切地称呼她为“蘑菇司令”。
一碗米饭的感动
这是一所孤儿学校,其中还有不少残疾学生。要想走进他们的内心,除了学习上的辅导,还需要在生活上关爱他们。杜玉丹常在周末晚上,带着孩子们坐在草坪上唱歌、做游戏。天气冷,很多孩子脚上长了冻疮,杜玉丹就起了个大早,坐车去商店给他们每人买了一双袜子。第二天有几个孩子依旧打着赤脚来上课:“这是杜老师送的袜子,我舍不得穿。”一次,一个男孩嚷嚷着肚子疼,杜玉丹给他吃了药,带他到办公室的炉子边烤火,帮他揉肚子,男孩感动得不住抹眼泪。时间一久,学生们都喜欢上了这位和善、永远面带笑容的杜老师,问难题、聊天儿、谈心事,总之一有空就往她办公室跑。
杜玉丹说有一件事令她难以忘怀。她带的学生中,有个女孩叫央增卓玛,特别懂事,平时常帮老师们打水。有天中午留她吃饭,女孩吃了一小碗,就说饱了。那天杜玉丹身体不太舒服没胃口,碗里的饭还剩了一大半。吃完了正准备收拾,女孩望着她碗里的剩饭说:“老师,我还想吃,可以吗?”问她当时为什么没添饭,她也不做声,低下头怯怯地笑。“原来,她是怕我们不够吃,所以才说吃饱了。”杜玉丹哽咽了一下,话语中是满满的感动。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在这里,大部分孩子的学习基础都很差,再加上语言不通,300分的卷子,有的学生只能考47分。特别是地理课,孩子们以前压根就没有接触过,教起来格外困难。杜玉丹就坐大巴到另外一个县城去买地球仪,回程的时候正巧下着大雨,学校又偏僻,很多车都不愿意过去,杜玉丹在雨中足足等了4个小时,衣服都湿透了,等回到学校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但当看到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围着地球仪,找亚洲找中国找青海时,杜玉丹觉得任何困难都算不了什么。
支教学生和藏族学生们在一起
支教3年,杜玉丹和不少以前教过的学生都保持着联系。孩子们学习生活上有什么进步,或写信、或打电话,总是兴高采烈地向她汇报。杜玉丹说,2012年4月,她第一次支教带过的学生——一个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土族小姑娘,在电话里,甜甜地给她唱了一首宋祖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当时她感动得眼泪都出来了。
“常有同学问我:付出了那么多心血,究竟能得到些什么。”杜玉丹笑道,“这就是我所得到的,最宝贵的东西。”
(2012-08-13 《楚天都市报》 见习记者:陶木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