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业修为的历练追求
——建功立业、修身克己,古代知识分子的历练与追求,同样通过物质的建筑材料与形态传递给世人。
达则兼济天下,彰显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豪迈情怀。即便科举之途走不通,或者走通了又遭遇挫折,他们也能做到“穷则独善其身”。为此,他们在学业与品行上也有着共同的修为与追求。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科举盛况和仕宦显达的村庄和宗族,谷村李氏勤勉于学业功名,执著于科举仕途,是一种历久弥坚的传统。反映在建筑的名称上,就有直接的表达,比如受益堂、传经堂、明经堂、敬修堂、复斋、谦谦斋、凌云楼、吞月楼等。
这些建筑的名称,反映的不止是对学业功名、科举仕途的追求,还有道德品行、操守性格的历练。二者相辅相依,是儒家传统思想最基本的要求。如受益堂,既指功名学业上的受益,也指道德操守上的受益。又如敬修堂,既指学业功名的敬修,也指道德操守上的敬修。我国古代的教育,讲求的就是学业与德性共同进步。《论语》中孔夫子的话语,大多包含着双关的意蕴,“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因此,谷村先贤在命名其建筑的时候,自然离不开这种双关手法的运用,离不开这种双关意蕴的表达。(www.guayunfan.com)复斋之名,大概含有复归之意,出游的复归,学业的复归,情感的复归,道德的复归,期待复归而实现复归,岂非人间乐事?因此,杨万里在《复斋记》中说:“思故归,归故乐。”李次鱼先生以此命名其斋,恐怕还在于“温故”,“温故而知新”,这才是“复”最终要达到的最佳目的。
谦谦斋之名,故意重叠用词,斋主意在强调自己谦虚的品格。“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正是学子求学、修身所必须持有的态度与品格。虚怀若谷,方能胸怀天下;海纳百川,方能有容乃大。梁寅先生看准了斋主李桂的这一品质,才以“江海之长百川者,以其能受众流也,益聚而益积也,益广而益深也”来赞扬斋主。而斋主的内心要表达的,恐怕是自己谦虚之后的再次谦虚。谦谦,谦之谦者也!此乃谦虚之道,故斋主取字为“谦道”。
至于“凌云”、“吞月”的楼名,就更显得志向豪迈、气势非凡,让我人仿佛看到谷村历史上的莘莘学子折桂探花的豪迈身影。“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凌云之志、吞月之心,可谓豪气相通。凌云楼是谷村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建筑,如今已经荡然无存,原址上立着一栋乱石结构的小平房。但人们,包括不少谷村人常常弄错,把已经倒塌的戏台当成了凌云楼。
谷村先贤对于个人甚至宗族的品德修为,向来都很看重,这从他们的建筑当中也能看出来。
善与德,是个人品德与宗族品德的核心与基础,一代又一代的人,总是用这两个字,来要求并教导下一代加强善与德的修为。元善堂、和善堂、奕善堂、继善堂、恒德堂、世德作求之堂,明确以“善”和“德”,作为人格修为的终极目标。敦叙堂、培本堂、敬修堂、大节堂、传宽堂、本立堂等名称,都含有道德诉求的主观意愿,强调为人处世的德行与品质。
任何人,能够一辈子清清白白地度过,乃是一种人生境界。试想,一生之中没有任何污点,干净清楚的人生履历,该多么令人敬仰。即便做不到积德行善,也要做到行无邪恶、心无亏欠。谷村李氏通过建筑的命名来教育子弟,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白堂、清泾堂、浚明堂的命名,就离不开这样的用意。尽管“清泾”是李粹清、李粹泾二位先贤名字中的一字,其长辈给他们起名字的时候,恐怕就已经包含着这样深远的用意了。
追求品行的高洁,行为的高尚,本真的保留,忠厚的持守,都是道德品质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与主题。高行堂、葆元堂、贻厚堂、积古堂、守一堂、传宽堂、五有堂、四留堂,恐怕都蕴含这样的目的与用意。
克庵,明朝正统己未年李励(字克勉)兴建,进士、工部侍郎罗汝敬作记。李克勉一生“立学以成世业,力行以继先志”,仗义疏财,乐善好施,济困救贫,仍唯恐自己做得不好,故要求自己做到“克”。克,克制、限定、控制,要求自己在行为与品德上不断提高。
恒轩,明朝正统年间李懋(字恒勉)兴建,进士、礼部侍郎刘定之作记。李恒勉一生“好读书,性恬澹,不慕荣利”,而且“自少至今未改易其恒度”。如此持之以恒地做一个追求淡泊、不慕虚荣的人,体现了非凡的克制能力与持久耐性,这样的品格历练非一般的意志力所能达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