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利川市柏杨地区后河石膏矿普查
项目来源:矿产资源补偿费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起止时间:2003—2005年
项目负责人:蔡明海,付建明
主要完成人:蔡明海,王鸿发,付建明,范先洁,李国银,戴平云,谢新泉
成果概况:本次普查取得了以下成果。
(1)大致查明了后河石膏矿区地质及构造特征。本区处于南坪向斜的北西翼,次一级褶皱较为发育,主要有西北侧的台上不对称向斜和中部的后河—老熊洞—大坪复式次级背斜。区内断裂构造不发育,仅见一条展布于香树坪—石笋湾的小型逆断层,断距10~20m,对矿层破坏不大。
(2)大致查明了区内含矿岩系特征及矿体特征。石膏矿赋存于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第四岩性段中,矿体厚2~125.55m,呈大透镜体状与围岩整合产出,沿北东东向延伸,长1 550 m,宽550m。后河洼地中心处,矿层巨厚,向洼地边缘急剧变薄至尖灭。矿石类型简单,主要为石膏矿,占84.04%。矿石质量好,CaSO4·2H2O含量61.85%~96.94%,平均81.71%。其中含量大于85%的样品占79.45%。矿体中发育有6~17层的夹矸,矿体中心部位夹矸厚0.10~1.80m,矿体边缘夹矸增厚至5~10.78m。夹矸岩性为盐溶角砾岩、膏泥及含石膏条带云岩。夹矸率4.79%~40.78%,平均12.91%。
(3)大致查明了区内主导控矿因素及矿床成因。福宝山盆地石膏矿受北东向次级坳陷中的局限洼地所控制,属沉积石膏矿床,形成于潮间—潮上萨布哈环境,后期构造对其有一定的改造作用,造成了局部加厚和减薄,并导致了脉状、角砾状石膏的形成,但后期改造作用对石膏矿的形态及质量的影响均较小。
(4)普查工作探获122b基础储量529.07万t,333资源量926.72万t,3341资源量3 147.13万t,总资源储量4 602.92万t。提交了一个大型石膏矿矿产地。
(5)大致了解普查区水文、工程地质条件,大致查明各含水层厚度、岩性及其富水性,矿体大部分位于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下,顶底板为裂隙溶洞含水层,水文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
对矿区不良工程地质现象作了大致了解,对采矿硐进行了调查,石膏矿石属软弱岩类,抗压强度为1.8~16.9MPa,抗剪强度34.9~35.2MPa,顶底板属坚硬—中等坚硬岩类,抗压强度24.9~33.1MPa,抗剪强度3.7~4.4MPa。采矿坑道壁一般完整,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类型。开采过程为防止水害,注意备齐排水设施。
矿床控制程度及研究程度如下。
本次普查工作实际工程网度为(200~540m)×(90~735m),矿体中部(PD41采坑附近)工程间距加密到了90~400m,达到了规范对333和122b类别资源储量所要求的控制程度。在普查工作中还对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进行了调查和研究,对矿床开采经济和技术条件进行了初步评价。工程质量及相关的工作质量均能满足相应规范的要求。
(邓爱云 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