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坚守
——知识,并不代表文化,文化一定包含知识。谷村传统文化有过历史性中断,却没有断掉这种文化的根,在现代知识不断更新之际,传统文化依然有着卑微的坚守者。
据谷村人自己介绍,他们的传统文化,从清朝道光年间到现在,已经中断了二百多年,因此,从文化的角度去看这个村庄,几乎就是一个文化没落的村庄。
现代教育,培养了许多精英式的人物,但从文化的角度看,尤其是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他们顶多就是知识的拥有者,还不能称为文化的传承者。
然而,谷村这个被历史文化所浸洇的村庄,毕竟有着传统文化的肥沃土壤,传统文化虽然没有直接培养它的传承人,却在无声无息中滋养着传统文化慧根尚存的人,尽管他们的身份显得卑微。(www.guayunfan.com)李修竹老先生,元潭四房三德堂后裔,算是一位身怀绝技的农民,既懂谱牒文化,又懂道教文化,还喜欢对联文化。他的对联多为七言,言简意赅,富有深刻的人生哲理:
诗书益智传家宝,道德清心主命根。
立志光前须教子,存心启后要攻书。
身经苦后莫忘苦,人在福中应知福。
岁月莫由闲里过,才华须向苦中求。
贫穷不坠青云志,垂老更知白首心。
广纳江河成大海,多积道德润良心。
文章载道能言志,德范行天可立人。
善恶常因一念错,是非总自众人评。
言语间饱含深情,教人读书、修德、守志、吃苦、行善、惜福,很具启迪意义,是传统文化在今天的存续。
谷村传统文化最为执著的坚守者当属李国杰, 2013年春节张贴在其卫生室大门上的春联,颇能体现他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忆昔日,遨游禹甸,江湖寻师学艺,闲题诗词歌赋联,陶冶情操,择途避他名利战;
看今天,勤俭杏林,花草济世为人,忙尽心脑神气力,追求风格,挥毫写我平生谜。
联语回顾了自己的一生,并深刻检点,一切都如过眼烟云,唯有静心于自己的事业与爱好,才是人生最有意义的追求。“闲题诗词歌赋联”,“挥毫写我平生谜”,一个传统文化坚守者的形象跃然纸上。
作为谷村李氏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他对其祖先十分崇敬仰慕,对祖先的业绩、诗文有着自己独特的研读。2012年10月3日所作《读陇西郡公李宪传有感》,就表达了他的这份虔诚与努力:
怀志别京能治戎,展才不失将门风。
筹谋精理安邦事,执法明除害众凶。
为吏清廉思布德,抚民实惠倡劝农。
携家徙赣开基业,新秀万枝光耀宗。
诗句比较精练地概括了其先祖李宪一生的功绩,表达了自己对祖先的敬仰与缅怀之情。
谷村人传统文化已中断二百多年,任何官方正史或民间野史,都难觅谷村李氏先贤在这期间的诗文踪迹,传统文化在这个历史阶段顿然沉寂,一个传统文化浸洇的古老村庄几陷于文化沉沦或没落。查阅《谷村李氏族谱》,这二百多年里,没有出现进士,举人也少,倒是有许多生员,诸如国学生、太学生、郡庠生、邑庠生之类的文人学士。按理,他们应该有诗文作品问世,但不见于历史资料的记载,文化传承的痕迹似被岁月给抹平了。
对这一历史现象,李国杰十分痛心,决意延续祖先曾经辉煌的文脉,“我主动学写诗词,目的就是为了传承传统文化”。上世纪的“文革”期间,他开始自学诗词、对联写作,至今已积累诗词作品近二千首、对联五百多副,亲手抄录成七八本,并准备结集出版。这些诗词对联作品,内容上大致可以分为情感、旅途、景物、医药、赠友、怀古、评议、宗亲、哀挽、人生等类别,题材涉及之广,思想表达之深、艺术手法之专,一般蜗居家宅、囿于院墙的专业诗词楹联作者也是难以企及的。
客出吴城霜月明,敲窗叹忆望夫亭。
鸟哄芦荡争投宿,船跃鄱湖急赶程。
一带银河临水岸,千重琼浪摇天星。
平生济世江湖旅,坦荡冰心照镜清。
这首《吴城晚发鄱阳》可以窥见他于诗词上的功力。由旅途中所见景物,生发出对世事、人生的感慨,自感坦荡,有如明月,联想丰富,蕴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然而,爱好并且坚持写诗词的李国杰,地位却显得卑微,身份是农民,职业是乡村医生,以如此卑微的身份要担当传统文化传承之大任,在旁人看来,这无异于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他却不顾旁人耻笑,依然沉迷于自己的精神世界。在谷村当地,李国杰有着“怪才”、“奇人”的称誉,一个泥腿子,不仅撰写诗词联赋,还涉足于书法、剪纸等多个艺术领域以及武术行列,并且取得了不俗的成就,作品常被爱好者甚至省市级领导索要并收藏。
如今的李国杰,担任了“世界西平李氏后裔宗亲联合会吉安分会”会长,大部分时间研究和整理谷村李氏谱牒、诗文和相关文化。他还带了个“徒弟”,盘谷中心小学副校长李顶生,兼着“世界西平李氏后裔宗亲联合会吉安分会”秘书。他们一起研究、整理谷村的历史文化,切身践行着传承谷村李氏传统文化的理念与宗旨。
文化传承,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