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概述

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概述

时间:2023-02-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概述浙江海洋文化形态完备、种类繁多、层次丰富,海洋文化名人辈出、海洋文化历史深厚。深厚博大的海洋文化资源宝库是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2]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以亿元的票房大关凸显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作用。
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概述_浙江海洋文化产业

第一节 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概述

浙江海洋文化形态完备、种类繁多、层次丰富,海洋文化名人辈出、海洋文化历史深厚。深厚博大的海洋文化资源宝库是推动浙江文化产业发展的巨大动力源泉。

一、影视文化产业的涵义

影视作为一种大众传播媒体,以它携载的大量信息,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冲击着亿万受众。它运用艺术的审美思维把握和表现客观世界,通过塑造鲜明的屏幕形象,形成“以情感人”的艺术形态,从而产生一种难以抗拒的隐形力量。影视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某种社会现象常常造成社会流行,进而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形成一种崭新的文化形态,[1]因此,我们可以将围绕电影电视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市场体系称为“影视文化产业”。

影视文化产业横跨电影业、广播电视业、网络业、视频电脑游戏和旅游观光业等多个行业,与文学、音乐产业、印刷和电子出版、时尚等产业又密切相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龙头产业、核心产业,也是最为活跃和最为复杂的产业。[2]

影视文化产业作为我国文化产业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以亿元的票房大关凸显其巨大的经济价值作用。作为内容供应商,影视文化产业价值链不断向电视、音像、出版、动漫、游戏、网络、玩具、主题公园、旅游、服装等关联产业延伸,通过电影产业价值链和关联产业价值链的双向对接和互动传递,创造不断延伸的边际价值。[3]

影视文化产业作为“内容为王”的文化产业,无论是产业创造还是产业升级,影视作品的“内容”都是文化产业支撑的核心要素。如何培育包含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体现中国风格与中国特色、能与世界人民交流对话的中国影视作品,是增强影视产业的文化软实力和产业竞争力的关键。

影视文化产业化特征具备的三个基本特点:第一,影视文化产业是精神文化产品,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属性。既要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更要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和具有文化创新精神的文化产品去提升大众趣味,培育大众品味。第二,影视文化产业是与高科技密切结合的艺术产品。影视节目的拍摄、制作、播出等各个环节,正逐步转向现代的数字技术,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和电影数字化均已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些都为发展影视产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良好的社会条件。第三,影视文化产业高投入、高回报,但同时也是高风险的产业。如2007年舟山市影视家协会与北京一家影视公司投拍的《鱼水缘》,投资100万元的小成本制作,协会与北京某影视公司各承担一半,在华夏院线和舟山各地放映400多场,但直至2010年舟山市影视家协会也未收回成本,而对方也是几乎全亏掉。[4]影视产业的行业风险不仅仅来自内容创作的风险性,而且还有市场、投资、监管环境等风险。据统计,我国有3000多个影视剧制作单位,其中20%赢利,20%持平,60%亏损。这一组数字就深刻说明了一些影视剧制作单位由于对市场运作体系的陌生和不自觉导致生产上的盲目和产品的积压。[5]

影视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前景的朝阳产业之一,特别是影视文化产业由于自身特点使其与休闲旅游等产业密切关联,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极具带动作用,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甚至不少国家都将影视文化产业规划为新世纪的支柱产业。迪士尼、好莱坞、时代华纳、索尼等影视业巨头的年营业额都在百亿美元以上,影视业现已成为美、日等国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柱产业。目前世界上的各大影视巨头都在开发影视产品,同时还积极发展影视旅游,通过影视业来带动其旅游收入。如美国“好莱坞”、迪士尼,还有戛纳电影城等,其在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收入大大高于其影视制作取得的收入。从目前中国影视产业的人口覆盖率、节目源、观众群体及所占发行放映市场份额来看,影视文化业市场潜力巨大。中国影视业正在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加强影视业与旅游、信息、广告策划等相关行业的互动式协作,发挥影视高科技在行业内的应有作用,同时强化影视文化内涵的传播和投射。[6]这不难看出,浙江通过海洋影视文化的传播带为海洋休闲产业带来极大的生机,也将为海洋旅游业带来新的契机。

二、浙江海洋影视产业发展概述

(一)浙江影视产品与影视集团的发展

早期以海洋为主题的影视产品并不是很多,新中国成立前有《渔光曲》等,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历史原因,浙江海洋题材的影视产品也是少之又少,而且没有多大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以温州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故事创作的《海岛女民兵》被改编为电影《海霞》,谢铁骊导演以温州洞头为外景地进行拍摄,历经曲折、坎坷才完成此片,1975年8月在全国正式公映,引起了较大的反响。此外,由导演宋江波指导的影片《灯塔世家》获得1997年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影片奖”,就是以舟山市岱山县花鸟灯塔工叶中央[7]为故事原型进行创作的,“以秋女一生的经历描述了四代灯塔工和那些心系灯塔的女人、孩子的生活,讴歌了灯塔人无私奉献的精神”,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心灵震撼。

浙江电影产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叶之前,电影的创作与生产主要依靠当时唯一的国有性电影制片企业———浙江电影制片厂。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产业的不断发展,开始有民营性电影制片企业参与到生产与制作中来,在经历了一个较长的转型期与磨合期之后,伴随着国家广电总局有关电影生产制度及准入门槛的进一步放宽,民营企业和资本迅速壮大,才逐渐形成了两种体制与形态背景下的影视产业。

影视作为大众传媒性的产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深深地烙着产业的、商业的属性。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影片通过发行、放映,就是要把产品(影片)销售给消费者(电影观众)。自浙江电影制片厂1958年7月22日成立以来50余年的历史上,只有1986年的《荒岛枪声》、1992年的《东海卫士》以及《特混舰队在行动》《孤岛情报战》;风光片《普陀胜景》、1989年的《宁波———港城话兴衰》《密克罗尼西亚群岛掠影———波纳佩》《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等是为数不多的海洋题材片,但由于我国当时的市场性质和社会环境,其均未能实现一种真正的社会影响和产业突破。

中国加入WTO十余年以来,浙江的影视文化产业在面临压力和挑战的背景下,也迎来了发展的契机。2006年以“二战”时期舟山东极渔民勇救英军战俘事迹为背景的电影《东极拯救》在舟山普陀完成,2008年被文化部外联局选定为文化部年度外宣影片。该片将被译成英、法等9种语言,向我国200余个驻外使领馆提供。[8]同时,2006年杭州海空影视公司参与制作的、在浙江长兴拍摄的以亲近自然、保护野生动物为主题的《亲亲鳄鱼》也正式上映;2008年以浙江东南沿海抗击台风为题材的电影《超强台风》(见图8‐2);2010年以“二战”内容为题材的《举起手来2———追击阿多丸》等涉及海洋题材内容的国产电影纷纷投入市场,在影视文化产业市场化、商业化运作的背景下,逐渐推动着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的发展。

2002年我国新的《电影管理条例》颁发,制片的准入门槛降低,使得普通的民营影视机构也可以立项拍片。同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局颁发《关于加快浙江影视产业发展若干意见的公告》,随后国家广电总局又先后颁布有关鼓励民间资本放开制片准入门槛的规定,在政策的提倡和扶持下,大量民营资本开始注入影视业,民营影视公司也凭借着体制、资本、人才等多方优势迅速成熟壮大。2003年,浙江的影视注册主体从39家激增到100多家,之后逐年递增。“浙产剧”产量也大幅提升,从2002年仅有200多集,飞跃到了2008年的1400多集。

2004年12月,国有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与民营广厦控股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组建的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在2008年拍摄了中国首部海洋题材类灾难大片《超强台风》,影片入围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总的看来,浙江省各个影视机构、企业或集团,生产制作的以海洋为主题的影视产品不是很多,与西方国家的海洋系列影视、动画相比,有着巨大的差距。

(二)浙江影视产业的发展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文化体制环境和各项产业政策的日益完善,浙江省重点发展的影视业保持了较快速度的增长势头。据浙江省广电局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全省共有影视制作机构453家,影视产业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注册资金1000万元以上的公司49家,居全国第二位,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电视剧拍摄备案公示48部1824集,剧本审查41部903集,生产电视剧产量1020集,居全国第四位,完成电影制作22部,其中动画电影10部。

在电影市场发展方面,浙江省电影市场也进入快速成长期,多厅影院的发展成为主力军,各地影院票房屡创新高。据浙江广电局统计,截至2009年6月,全省共有城市影院110家,各类城市专业影院127家,银幕数366块。全年实现票房总收入2.715亿元,排名全国第四位,比上年净增长0.623亿元,增长近30%。

浙江省共有浙江时代、浙江星光、温州雁荡、浙江横店等4条主要院线,宁波电影公司与上海联和院线合作设立了宁波联和公司。此外,还有上海联和、民营万达、广州金逸珠江、广东大地等外省投资的院线公司。2008年,浙江时代电影院线拥有签约影院63家,银幕192块,座位54884个,放映22.66万场次,观众559.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6093万元;温州雁荡院线拥有签约影院24家,银幕71块,座位21878个,放映56870场次,观众14.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4502万元;浙江星光拥有签约影院7家,银幕23块,座位4085个,放映3.34万场次,观众65.1万人次,实现票房收入1716万元;宁波联和拥有签约影院2家,银幕12块,放映2.46万场次,实现票房收入1422万元。

动漫产业在全国的领先优势也进一步扩大。截至2008年年底,浙江省共有影视动画制作机构70余家,规模较大动画企业有浙江中南卡通、杭州漫奇妙、宁波水木动画以及专业制作动画电影的杭州古今时代等。全省共生产影视动画28部18411分钟,仅次于湖南和江苏,位居全国第三。作为动漫产业全国性的展示交易平台———中国国际动漫节展会规模和办节效益都获得较大发展,第四届中国动漫节共吸引67.2万人次参加,签约项目总金额达48.85亿元,现场成交额7.85亿元。[9]

三、发展海洋影视文化产业的意义

(一)海洋影视产业是宣传浙江、提高浙江知名度的有效途径

优秀影视作品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通过影视载体的传播,其影响力之大、普及面之广、受欢迎程度之深是其他任何文艺形式所不可比拟的。1959年的电影《五朵金花》对云南大理蝴蝶泉风光和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表现一直是云南大理的旅游标志;20世纪60年代的《刘三姐》不仅使壮族的山歌风靡神州大地及港澳、东南亚,而且还将“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景展示给世人;1980年的电影《庐山恋》不仅完美地呈现出了庐山的景色,而且还创造了“世界上在同一影院连续放映时间最长的电影”的吉尼斯世界纪录;1991年的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使乔家大院声名鹊起,随后的电视连续剧《大红灯笼高高挂》《乔家大院》一起铸就了山西乔家大院的旅游品牌;1962年的电影《甲午风云》以及1992年的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给山东威海的旅游业带来新的机遇,使得刘公岛也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那么,2006年的电影《东极拯救》“反映二战期间舟山渔民舍身解救英军士兵这一真实历史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和平、珍爱生命和大爱无疆的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其也应该能有效地提高浙江知名度。

img46

图8‐1 电影《渔光曲》海报

为了宣传浙江、提高浙江知名度,应大力发展以海洋为特色的影视文化产业,把浙江沿海独特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推向全国、推向世界,让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浙江海洋文化。1934年的电影《渔光曲》(见图8‐1)使象山有着600余年的渔港古城石浦与《渔光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今天石浦古镇的旅游、观光、休闲中仍然有着它的影子。1975年的电影《海霞》不仅使全国认识了洞头英勇的海岛女民兵,更是提高了洞头县在全国的知名度。2001年、2002年,随着内地版《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在浙江舟山桃花岛的成功拍摄,以及这两部大型电视剧的热播,桃花岛名声远播,到桃花岛领略影视文化魅力,体验金庸武侠文化情趣成为各地游客的一大热点。

以舟山为例来说,舟山独特的海岛风光、渔乡风情和现代化海上物流、港口设施是进行实景拍摄的天然素材库,因其不可替代的自然、人文历史特征,使得舟山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影视作品中频频亮相国内外,如《玉色蝴蝶》《鸦片战争》《神秘失踪的船》《弘一法师》《暖流》《故岛的呼唤》《东极拯救》等电影作品,以及《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天龙八部》《鹿鼎记》《观音前传》《徐福东渡传奇》《上海秘密战》《女人不再流泪》《球爱俏佳人》等电视剧作品。2006年以来,舟山的影视产业也掀起本土主旋律电影拍摄高峰,如双拥题材的《鱼水缘》、反映罗家岙边防派出所事迹的《心桥》、反映舟山暖促工作的《暖流》、以舟山跨海大桥建设为背景的大学生爱情故事片《虹飞千岛》、反映舟山城乡变化带来的留守老人等社会问题的电影《故岛的呼唤》等,[10]这对弘扬浙江海洋文化、宣传浙江形象来说均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发展海洋影视产业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有效途径

影视文化产业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各国加强“软实力”建设的核心内容。软实力并不是一种自我确认、自我命名的文化属性,而是一种需要对文化资源进行深度开发与能量转化、并且通过广泛传播之后才能够实现的文化力量。国务院办公厅于2010年1月21日下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将“大力推动我国电影产业跨越式发展,实现由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的历史性转变”上升至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化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优秀的影视产品不仅能够为生产者带来可观的收益,同时也会对消费者的精神层面产生积极影响。如1982年由杨静和于洋导演的、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的电影《大海在呼唤》上映时虽然没有什么轰动效应,但它却留下了著名的主题歌曲《大海啊故乡》,至今仍在传唱。其主要原因就是歌曲中那优美抒情的曲调深深打动了听众的心,通过影视歌曲而很好地塑造和传播了海洋文化,对消费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因素。因此,推进浙江海洋影视文化产业发展,将具有海洋文化特征的、地域特色鲜明的海洋影视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和愉悦身心的作用,更为传承和弘扬优秀的浙江海洋文化提供了现实载体。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大力发展海洋影视文化产业,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体现民族精神的优秀文化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就能使海洋影视文化产品顺利、持续地进入国际主流市场,让境外受众在消费过程中客观公正地理解中国海洋文化的内涵,必将对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11]

(三)培育和树立公众海洋意识与海洋观念

囿于传统历史,我国公众的海洋意识和海洋观念还是很淡薄的。在海洋文化、海洋经济和海洋产业热潮兴起的今天,深入挖掘浙江丰富的海洋自然、历史资源,着力发展海洋影视文化产业,不仅是优化浙江海洋文化产业结构、推进海洋产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选择,同时也是培育民族海洋意识、树立全新海陆观念的有效途径,对推动浙江省“文化大省”、“海上浙江”等战略目标的建设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个国家或民族,其海洋文化观念、意识均能在海洋影视产品中得到体现,反过来,一定的海洋影视作品也能帮助公众树立海洋文化观念和海洋文化意识。如《加勒比海盗》作为一个海盗文化的标签,获得了全世界观众的喜爱。《加勒比海盗》三部曲在全球票房收入高达26.9亿美元,而《加勒比海盗4》总收入为10.08亿美元,在全世界形成了一股“海洋热潮”,成为美国商业电影不可不提的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早在《加勒比海盗》出现之前,儿童题材的海盗电影《铁钩船长》在北美就创下了1.2亿美元的票房。欧美国家海盗题材的影视文化业,一方面反映其海洋文化的冒险、进取、掠夺的历史特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在海洋文化历史的熏陶和浸染下,有着浓厚的民族传统海洋意识背景。这里并不是说非得模仿他们海盗题材的电影,而是说某种程度上,我们缺少的是一个海洋文化传统观念、意识的影视文化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