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世纪是一个地理大发现的时代。哥伦布想要找到一条能够到达香料群岛的航线,但他却意外地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一位奥地利主教资助了一支探险队,想要向东航行,去寻找莫斯科大公的家园,结果这次航行以失败告终。经过下一代人的努力,西方人才第一次成功抵达莫斯科。与此同时,一个名叫巴贝罗的威尼斯人到西亚去探险,考察了当地的历史遗迹,并带回来一些关于一种神秘文字的记录。这些文字有的被雕刻在伊朗谢拉兹地区神庙的石壁上,而更多的则是被刻在数不清的干泥板上。
然而,这一时期的欧洲正忙于其他的事情。直到18世纪末,第一批刻有“楔形文字”的泥版(之所以这么叫它,是因为这种文字的字母是楔形的)才被一个叫尼布尔的丹麦勘测员带到欧洲。一个名叫格罗特芬德的德国教师潜心研究了30年,才破译了前4个字母,它们分别是D,A,R和SH,将这几个字母合起来正好是波斯国王大流士的名字。又过去了20年,直到英国官员亨利·罗林森发现了著名的贝希通岩壁换形文字,我们才真正开始踏上破译这种西亚文字的道路。
与破解楔形文字时遇到的困难相比,商博良的工作还算轻松。因为至少古埃及人运用了图像。但苏美尔人,那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最初居民们,他们发明出了把文字刻在泥版上的办法,并且完全抛弃了象形文字,逐渐地创造出一种全新的V形文字系统。和象形文字相比,你很难看出它们二者之间有任何联系。通过我举的几个简单的例子,你就可以明白这点了。
这种文字系统看起来很复杂,但苏美尔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波斯人以及所有那些曾经统治过富饶的两河流域的其他种族,都曾使用这种文字记录思想,长达3000多年。
美索不达米亚的历史充斥着无休止的征战与厮杀。最早,苏美尔人第一个来到这里,他们是来自北部山区的白种人,习惯在山顶上祭祀神灵。在进入平原地区生活之后仍然保持着这个习惯,于是他们开始建造许多人工山丘,并在山丘顶上搭建祭坛。他们不会建造楼梯,但他们用环绕着高塔的一层层倾斜长廊来替代。很多现代的工程师都效仿他们的做法,像我们今天的大型火车站,整体建筑就是用上升的回廊将各个楼层连接起来的。也许我们还借用了苏美尔人的其他奇思妙想,只是我们自己没有发觉而已。后来,苏美尔人渐渐地与占领两河流域的其他种族融合,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他们修建的高塔仍然矗立在美索不达米亚的废墟之中。当犹太人在流浪的途中路过巴比伦时,看到了这些伟大的建筑,便称它们为“巴别塔”(即通天之塔)。
公元前40世纪,苏美尔人入侵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没过多久,便被阿卡德人所征服。阿卡德人是阿拉伯沙漠诸多部落中的一支,这些部落有着共通的语言,他们被通称为“闪米特人”,因为过去他们被认为是诺亚三个儿子之一“闪”的后代。又过了1000年,另一个闪米特沙漠部落阿莫赖特人打败了阿卡德人,开始了新的统治。阿莫赖特人的国王——汉谟拉比是一个非常伟大能干的人。他不仅在圣城巴比伦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华丽的宫殿,还颁布了一套完整的法律(《汉谟拉比法典》)让子民遵守。在他的统治下,巴比伦成为古代治理最完善的帝国。之后,《旧约全书》中曾经提到过的赫梯人侵入这里,他们大肆掠夺,几乎摧毁了一切带不走的东西。没过多久,这群人被和他们有着同样信仰的亚述人所征服。亚述人以首都尼尼微为中心,建立了一个覆盖整个西亚和埃及的庞大帝国。在他们统治下的无数种族,每年都要上缴赋税。直到公元前7世纪,闪米特部族中的迦勒底人重新修建了巴比伦,恢复了他往日的光彩,使它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首都。当时迦勒底人有一个国王非常著名,名叫尼布甲尼撒,他倡导科学研究,为推动人类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当代天文学和数学就是由迦勒底人发现的基本原理发展而来的。
公元前538年,一支野蛮的波斯游牧部落占领了这片古老而富足的土地,推翻了迦勒底帝国。200年后,亚历山大大帝击败了这个部族,将这个汇聚了众多闪米特部族的大熔炉变成了希腊下辖的一个行省。后来,这个地方又经历罗马人和土耳其人的统治。几经变迁,美索不达米亚这个昔日富饶的河谷,世界文明的第二个中心,终于在战争中变成一大片毫无生机的荒原。只有那些巨大的土丘见证了这块古老土地的巨变,讲述着曾经的历史与沧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