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路易十四在位的时期是一个华彩炫目风尚高雅的时代

路易十四在位的时期是一个华彩炫目风尚高雅的时代

时间:2023-02-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众人皆知的法国料理是一门高雅烹饪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起初,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伟大的君主的口味。1643年,路易十四从他的父亲手中继承王位,于1715年去世。这种制度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这种行为必然会给欧洲的和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对欧洲新教国家的安全也造成了极大威胁。路易十四通过金钱和诱人的承诺收买了英国的查理国王和瑞典议会。
权力均衡_人类的故事

和前一章进行对比,我将给你们讲述当英国人民在为自由而战时,法国在那些岁月里都经历了些什么事情。在历史上,很少可以看到适当的时机、适当的国家和适当的人选这些因素可以恰当地组合起来。然而在法国,路易十四的出现却实现了这一理想状态。但是对欧洲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民来说,没有他,也许日子会更加好过一点。

在当时,法国是人口最稠密、力量最强大的国家。路易十四登上王位时,法兰西已经在马札兰和黎塞留这两位伟大的红衣主教的治理下,成为17世纪最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而路易十四本人也是才华横溢,有着杰出的领导才能。甚至对我们这些20世纪的现代人来讲,我们一直被太阳王时代的辉煌记忆所包围着。比如我们当今社交生活中的各种基本标准和完美要求,使用的那些优雅的礼仪与谈吐都是由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所创造出来的。不仅如此,在外交领域,法语始终是国际会议的常用官方语言之一。早在两个世纪之前,法语的措辞就已经非常优美,表达也很巧妙,没有其他任何语言能与之匹敌。直到今天,路易十四时期建造的大剧院还是我们戏剧艺术学习的殿堂,走进它,只会让我们自觉才疏学浅。在他统治时期,法兰西学院(由黎塞留创建)在国际学术界独占鳌头,世界上其他国家也都争相效仿,以示崇敬。如果我有足够的篇幅来叙述,我可以将法兰西的成就无限地写下去。我们现代餐馆里的菜单上写的都是法语,我想这一点绝对不是什么巧合或偶然。众人皆知的法国料理是一门高雅烹饪艺术,是人类文明的最高表现形式之一,起初,它的产生就是为了满足伟大的君主的口味。路易十四在位的时期是一个华彩炫目、风尚高雅的时代,至今,我们仍然能够从中学到很多东西。

但是,在这灿烂耀眼的美景之后,还隐藏着阴暗面。往往越是在国际的舞台上大放异彩,相应地,就意味着国内的情况越发悲惨与艰难。路易十四统治的法国当然也不例外。1643年,路易十四从他的父亲手中继承王位,于1715年去世。这表明在长达72年的时间里,法国政府都由一个人统治,而这一时间整整跨越了两代人。

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独揽大权”这个词的含义。在历史上,有很多国家都实行一种高效的独裁制度,我们将其称为“开明的专制统治”,而这种制度的创始人就是路易十四。他并非像一些统治者一样,坐着君主的宝座,但是毫不负责任,将国家政务当做儿戏,整天只顾着游山玩水安逸享乐。事实上,凡是昌明时代的君主都比他的任何一个臣民更努力。他们终日为国事劳碌,晚睡早起。他们在执行“神圣君权”、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统治国家的同时,也强烈地感受到这份君权下涵盖的“神圣的职责”。

当然,一位君主不可能事事都亲力亲为。因此他必须要组建一支助手和顾问队伍来辅助自己。比如在这个顾问团里,要有一两名将军、三五位专门的外交家、一小队聪明的财政顾问和经济学家。不过这些高级顾问只能通过国王来行动,而他们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独立意志。在众多普通百姓眼里,他们的君主神圣不可侵犯,他是国家和政府的代表。于是,国家的荣辱成为某个王朝的荣辱,而这一点恰好和我们美国的民主观念截然相反。法兰西已经成为了由波旁王朝专属、统治并为其服务的法兰西。

这种制度的危害是不言而喻的。国王代表一切,其他所有人都可以忽略不计。一些有声望的旧贵族慢慢被迫交出过去享有的对外省的管理权。现在,这些职责已经转移到了一个手上满是墨水的皇室小官僚手中。在一栋远离巴黎的政府建筑里,一个人坐在窗前,对着窗外的大片碧绿,执行着各个封建主的职责,而在100年前这些职责还都是由封建主们承担。那些封建主们没了工作,干脆举家迁到了巴黎,在路易十四风尚高雅的宫廷里尽情享乐。没过多久,他们的庄园就染上了一种极其危险的经济病症,即我们所说的“不在地主所有制”。在短短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里,原先那个日理万机的封建主阶层就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另一个阶级,他们举止高雅,只是整天无所事事地游荡在凡尔赛周围。

《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签订那年,路易十四刚刚满10岁。这个条约的签订结束了法国的三十年战争,同时也宣告哈布斯堡王朝在欧洲大陆的绝对统治彻底结束。像路易这样有抱负有理想的杰出青年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使自己的国家代替哈布斯堡王朝过去的地位,成为新的欧洲霸主。1660年,路易和西班牙国王的女儿,玛丽亚·泰里莎结为夫妇。他的岳父,菲利普四世是哈布斯堡王室西班牙分支的国王,平日已经接近疯癫的他刚刚去世,路易便立即宣布将属于西班牙的荷兰地区(今天的比利时)作为他妻子嫁妆的一部分,划归法国所有。这种行为必然会给欧洲的和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同时对欧洲新教国家的安全也造成了极大威胁。1644年,荷兰、英国、瑞典三个国家在荷兰七省联盟的外交部长扬·德维特的领导下组成了历史上第一个国家联盟。然而这个联盟只持续了很短的一段时间。路易十四通过金钱和诱人的承诺收买了英国的查理国王和瑞典议会。他们背叛了荷兰,而荷兰只能听天由命。1672年,法国军队入侵荷兰,一路势如破竹,朝这个低地国家的核心进攻。荷兰的堤坝再次被攻陷,法兰西王国的太阳之光照耀在了荷兰沼泽的泥土上。1678年,荷法两国签订了《尼姆威根和约》,不过这个和约不但没有将问题解决,反而招来另一场战争。

法国对荷兰的第二次侵略是在1689到1697年间,这场战争以签订《里斯维克和约》宣告结束。但它并没有实现路易十四占据欧洲统治地位的梦想。尽管路易的死对头扬·德维特死在了荷兰暴民的手中,但是他的继位者威廉三世(在最后一章你会了解到他)完全粉碎了路易成为欧洲霸主的所有努力。

1701年,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族的最后一位国王查理二世去世,紧接着便展开了一场争夺西班牙王位的战争。1713年签订的《乌得勒支和约》仍然没有将荷法两国间的问题解决,但是这场战争却给路易十四带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法国军队在陆战中取得了几场胜利,然而面对英国与荷兰强大的海上联军,法国最终无力招架,输掉了整场战争。此外,在这场长期的国家之间的较量中,一个新的国际政治的基本原则应运而生:那就是,从此以后,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要妄想单独统治整个欧洲或是整个世界,因为无论什么时候这都是不可能实现的。

以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权利均衡”原则。它是一条不成文的法律,在将近3个世纪的时间里,它就像一条自然法则一样被严格遵守着。提出这个原则的人认为,欧洲的各个国家在其不断发展壮大的阶段中,只有当欧洲大陆国家间的各种利益冲突处在绝对平衡的状态时,这些国家才能存在和发展。某一个单一势力或是单独的王朝妄想统治整个欧洲的其他国家,是绝对不允许的。三十年战争使哈布斯堡王朝成为这一法则的牺牲品。不过他们并不是甘愿成为战争的牺牲品的。冲突下的真正问题往往被震耳欲聋的宗教冲突所掩盖,使人们无法看清战争的实质。不过从那以后,我们还是意识到,在国际事务中,占绝对主导地位的因素是一个国家对经济利益的考虑和需求。我们也注意到,有一种新型政治家随着时代的发展应运而生,他们手里拿着计算器和现金出纳机,在政治上一切向“钱”看。扬·德维特即是这个新型政治学校的先驱。威廉三世就是第一名优秀学生。尽管路易十四享有极高的名望,创造了无数辉煌,但他却是第一个自我意志的受害者。在他统治时代之后,还有许多人走上和他相同的道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