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字符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号晦翁,徽州婺源人,侨居建州(今建阳)。绍兴进士,朱熹历仕高、孝、光、宁四朝。居崇安时,兴办书院,有武夷山的“紫阳书院”又称“武夷精舍”,又创草堂于建阳云谷,自称云谷老人,晚年卜筑于建阳之考亭,作沧州精舍,自称沧州病叟,又号遯翁。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唐朝李渤与李涉兄弟隐居于此洞,蓄白鹿以自娱因此得名为白鹿洞。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知州周述奏称庐山白鹿洞有学徒数百人,请赐九经书肄习之,太宗下诏准许。仁宗皇祐五年(1053年)孙琛又广建学馆十间,到了南宋孝宗淳熙年间,南康太守朱熹加以重建,并奏请朝廷颁赐国子监经书,于是白鹿洞之名益大彰。
自南宋以来七八百年间,中国教育可以说受朱子师道的影响最深、最大。他继承了孔子之大道,处处以身作则,教人“格物致知,实践居敬”。他不仅是宋朝的一位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伟大教师,同时一生在儒学上的贡献,或有学者称之为孔子以后的第一人了。
朱熹远祖早年居于山东,唐僖宗广明年间,因黄巢之乱,朱氏再往南迁。北宋宜和五年(1123年)朱松(朱熹父亲)授政和县尉,这年中秋举家入闽居政和县,朱氏这次入闽共有七人(朱松父母、妻、两个弟弟、两个妹妹)。两年后朱松的父亲朱森即去世,“贫不能归,因葬其邑”。朱松定居福建建州(今建瓯)遂为建人。
朱熹诞生于福建省尤溪县城南郑义馆舍,宋高宗建炎(1130年)九月十五日午时,朱子的一生,从19岁登进士,到71岁去世,这五十多年中,做官的时候共为14年;唯因时逢衰乱,奸佞当道,或辞不就,或就亦无从遂其志。他在政治上的遭遇真可说是不幸。然而他在教育上的成就,却是震烁千古,值得人们无限的景仰。
朱熹晚年定居建阳考亭,成为考亭朱氏始祖,其后裔称为考亭或紫阳朱氏。朱熹生有三子,老大朱塾、老二朱埜、老三朱在(详细请看族谱明细表)。朱熹于庆元六年(1200年)去世,二房朱埜在于朱熹去世后第十年去世。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朱熹子孙开始从建阳考亭迁出,而大房朱塾在三叔的辅佐下,举家迁居建安(今建瓯),而从族谱里面我们可以证明风水利害关系,前往武夷山及建阳黄坑听当地朱氏族人言明书院、墓园都是朱熹先前所规划,朱熹后代子孙名字也以阴阳五行作为辈分,如熹下面有火,第一代有土,第二代有金,第三代有水,第四代木,第五代又生火,从这里可以发现朱熹真是一位理学家(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又生火),墓园及书院详细情形请看本书图片说明。
武夷精舍
位于武夷山地区朱熹早期所建的“武夷精舍”又叫“紫阳书院”,座甲山庚向兼寅申,三元座雷火丰卦,先天卦气八木,后天卦运六。《周易地理》曰:“地盘立向庚申五五兼,交气为破军气。”书院“破军气”水来应,以致下代学生不能发扬光大,老师教学产生较大压迫感。
武夷精舍古迹
武夷精舍遗址全景
武夷宫(原武夷道观)现改为朱熹纪念馆,周天座22度向202度,三元座风雷盆先天卦气为二火,后天卦连为九,《周易地理》曰:“武曲气来水最吉昌。”应产生下代子弟能为道观发扬光大。
朱熹墓园
朱熹生前为自己所找的墓园立戌山辰向300度。三元坐水山蹇卦,先天卦气七火,后天卦运为二运卦气,立向来路交气为武曲气,武曲气水来最吉昌,但惜大忌水漂漂流出去,小子人财退莫当。主后代子孙退财又往外迁移之象,亦应证了朱熹子孙往外迁徙及少发富之象。
朱熹墓园往前看的全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