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大批掠夺物及教皇赠与的丰厚礼物,阿提拉回到了班诺尼亚。这时他以前声称的对霍诺里娅强烈的爱已不复存在,他的爱情转移到了另一个日耳曼诸侯的女儿身上,她叫依尔迪柯或西尔迪柯,在文学作品中被称作克琳希德。
阿提拉生命中最后一个具有戏剧性的篇章开始了,这也是诗歌、小说、戏剧及电影中常用的素材。哥特主教约尔达内斯叙述道:“婚礼结束后,当阿提拉酒酣后躺在床上熟睡时,他的鼻子里突然涌出一股鲜血,血没有向外流,而是流回咽喉,将他窒息而死。第二天早上,当卫兵们发现寝宫里没有动静时,很不安,于是闯了进去。他们看见阿提拉死了,躺在自己的血泊中,却找不到一处外伤。新娘还戴着披纱,垂着头泪流满面。”这一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没有人能够搞清楚。有关阿提拉的一生有很多传说,而453年他在新婚之夜神秘地死在他新婚妻子的臂弯里,在当时则引发了人们无限的猜测。有人说他们交欢之后这位日耳曼女子用匕首将阿提拉刺死。东罗马六世纪的编年史中也有这样的说法。但当民族大迁移时代的报道就已经与事实相悖时,那么从这个传说中又能够得到什么?好几个世纪后才出现的被誉为德国国家史诗的《尼伯龙根之歌》是真实可靠的吗?
在这个传说中,勃艮弟人于435~436年在莱茵河畔被消灭与卡太隆尼之野战役以及阿提拉的突然死亡之间是有联系的。勃艮第人克琳希德对在莱茵河畔战役中消灭了本民族的艾策尔实行了报复。
研究试图解释5世纪的一些民族,由于经历不同的事件和而受不同的利益驱使,因而产生了三种不同的阿提拉的典型形象:残暴的强盗和上帝赋予人类的灾星;天才的政治家和领导多民族的国王;善良的统治者。当历史事实逐渐被淡忘后,民间传说便显示了自身的力量。它们反映了历史事件对人类心理产生的后果和作用。在《尼伯龙根之歌》中,在有关迪特里希.冯.贝恩的传说中以及有关“EDDA”在北方流传的版本中,阿提拉的形象与历史上已确定的形象相去甚远。
匈牙利人伊什特万.博瑙在他不久前发表的一篇关于匈奴人的文章中写道:“那个有些迟钝,却又慷慨大方的艾策尔(也就是阿提拉)成为德国英雄传说中的主人翁,成为许多日耳曼国王和诸侯的朋友,并不是偶然的。传说中的阿提拉是一个中心人物,他很残忍并对黄金有强烈的欲望。从他的‘大’盟友和‘小’盟友对阿提拉两种截然不同的回忆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真实的阿提拉的形象。”
新婚之夜,卫士们发现阿提拉死了。究竟发生了什么,没人能搞得清(此画为约瑟夫.韦尔克莱尔所作)
虽然匈奴时代的战争与写作《尼伯龙根之歌》之间相距了700年,但许多历史爱好者,特别是那些宝藏探寻者,仍然认为这部史诗有其可信之处。他们想在书中找到愤怒的哈根在何处将尼伯龙根的宝藏投入水中。克琳希德在西格弗里德死后不仅仅为报复,而且为了财宝被杀死的吗?当嗜爱黄金的艾策尔化名为阿提拉娶了这个年轻的寡妇(克琳希德),为的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发横财,是否符合这个传说的逻辑?美茵茨的历史学家兼寻宝者汉斯—约克.雅可比说道:“我认为,尼伯龙根之歌不是一首纯粹的诗歌,而是一个真实故事的传说。”雅可比本人将抢救尼伯龙根宝藏作为自己一生的任务,“《尼伯龙根之歌》中讲道,哈根将宝藏沉到了莱茵河里,为的是‘以后这些宝藏还能为他所用’。这就是说,他(哈根)还想将它们取上来。”雅可比认为,《尼伯龙根之歌》中提到的策姆洛黑这个地方就是今天莱茵河畔盖恩斯海姆附近的洛赫海姆。
在战争年代人们经常把国家货币以黄金,银子或宝石的形式存放在安全的地方。那批宝物是像与行刺布莱达时那样被埋藏了起来,还是像《尼伯龙根之歌》中写的那样被沉到了水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