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湿地修复选址与技术路线

湿地修复选址与技术路线

时间:2023-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湿地选址所需考虑的因素如下。水文地质条件是极其重要的,在湿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没有洪水或饱和的土壤,湿地很难维持下去;对于滨海湿地,潮汐的循环是很重要的。如果在一个旅游景点建立一个湿地,那么要评价湿地建立后的价值,即选址时要考虑使湿地功能与价值最优化。图5-2 湿地修复方法和技术路线示意图
湿地修复选址与技术路线_滨海湿地固碳能力

一、湿地修复选址

当确定目的后,选择合适的位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有三:①能以最小的成本实现最大的目的;②能以可以预算的方式实现系统功能;③系统长期维护的成本不能过多。湿地选址所需考虑的因素如下。

(1)湿地建设最好的选址是以先前存在的湿地或附近仍然存在湿地的区域为依据(Brodie,1989)。如果一个地区存在合理的基质(substrate)、种子源(seed sources)以及适当的水文地质条件,那么这个地区进行湿地建设就比较容易,反之就很困难。

(2)要考虑所选地址周围土地的使用以及将来这块土地利用的计划。如废弃的农田可用作防治非点源径流(nonpoint runoff)的生态系统。

(3)在被选的区域要进行详细的水文地质调查研究,包括确定地下水潜在的交互作用(interaction)。水文地质条件是极其重要的,在湿地植物生长的季节没有洪水或饱和的土壤(saturated soils),湿地很难维持下去;对于滨海湿地,潮汐的循环是很重要的。

(4)湿地建设也可选在天然洪水很频繁的地区。在这样的地区最好是在洪水季节或大雨雨季期进行探测,要尽可能地确定每年极端的洪水历史事件。

(5)要详细地观测土壤的特征,不仅是要确定它们的渗透率(permeability)和深度,而且要确定它们的化学组分。渗透率过高的土壤不适合进行湿地建设,除非供水量足够大。

(6)要确定能影响选址地区水质的地下水、表面流(surface flow)、泛滥河溪和潮汐的质量。就算正在兴建一个主要是为了增加野生生物的湿地,水中化学物质也可显示出湿地的效力或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的积累(bioaccumulation)。

(7)要评价所选址地区种子库(seed banks)的质量以确定他们对该地区水文地质条件的生存能力(viability)和适应能力(response)。

(8)要评价湿地建设的必要材料、种子和植物种群以及基础设施(如公路、电力),这在建设阶段是相当重要的。

(9)要确定土地的所有权及其价格,这也是通常需要考虑的重要事项。在湿地建成之后可能还需要征购湿地周围的土地作为湿地扩展的缓冲地区(buffer zone)。

(10)对于那些为了增加野生生物、渔业的湿地建设,最好是选在沿着生态走廊的地区(例如候鸟迁徙或产卵所经过的地带)。

(11)要评价湿地的进入通道。公共进入通道要选好,以防人为破坏。

(12)要保证足够的可用土地资源来满足多个目的。要是一个湿地正“老化”,被定义为湿地建立几年之后功能出现减弱(Kadlec,1985),这时就需要多余的土地来进行湿地扩建。特别是三角洲滨海湿地,由于三角洲的进积过程,湿地系统只是整个生态系统演化历史的一瞬间,它最终的归趋是向陆地生态系统转变,那么我们就得考虑有新生的土地来进行重建。

(13)如果在一个旅游景点建立一个湿地,那么要评价湿地建立后的价值,即选址时要考虑使湿地功能与价值最优化。在中国海岸带许多湿地均被开发为旅游景点,由此创造了巨大的经济价值。

二、湿地修复方法和技术路线

湿地修复方法和技术路线示意图如图5-2所示,其工作流程为:退化成因分析→水网调配工程和微域改土工程(含水网调控、淡水洗盐、土壤酸碱度调控等关键技术)→种苗培育→移植或种植技术(如芦苇移栽、翅碱蓬扩繁)→示范区后期维护和修复效果评估。

图5-2 湿地修复方法和技术路线示意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