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

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

时间:2023-02-2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 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通过北京、西安、上海三个典型城市的历史地图绘制情况,本章从多个角度解析了城市文化地图绘制的基本思路和学术原理。从历史地图到文化地图的发展显示了地理和地理结合的跨越式进步。城市历史地图的绘制,尤其是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周振鹤主编的《上海历史地图集》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_新文化地理学

第一节 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

通过北京、西安、上海三个典型城市的历史地图绘制情况,本章从多个角度解析了城市文化地图绘制的基本思路和学术原理。城市文化地图将城市历史时空的脉络铭刻出来,呈现城市内在生命发展的历史和空间的立体展现历程。从历史地图到文化地图的发展显示了地理和地理结合的跨越式进步。北京文化地图绘制不仅要以欧美历史地理为学理基础,更要融合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成果,不仅要剖析城市横断面人地关系,更要分析纵剖面的历程与时空交错。笔者总结认为:第一,北京文化地图的绘制是以多学科理论作支撑,有望出产标志性的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第二,北京文化地图的有序绘制是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实施大兵团作战,合力进行学术攻关。第三,北京文化地图的有序绘制是实现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举措,以北京文化地图为基础将承载更多的科普、教育、研究、企业、咨询等功能(2011级旅游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13级区域经济专业博士研究生)王波查阅部分资料,整理本书这一节的初稿,北京社科联史秋秋书记、段霞教授给子学术指导,特此致谢。)。

(1)中国大陆主要城市历史地图绘制的比较分析

历史的发展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利用地图来说明或研究历史的发展过程,是一种科学有效的方法。我国历史悠久,疆域广袤,积累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与地下文物资料,地理学与地图的编制很早就被应用于历史研究之中。与此同时,很早就形成了研究历史地理以及绘制历史地图的传统,至迟在公元三世纪的西晋时期,就出现了斐秀(公元224—271)用“制图六体”原则绘制的历史地图《禹贡地域图》。此后的一千多年间,以计里画方和写意山水为原则,各种历史地图相继问世,一直到1980年代,遂有在现代制图技术基础上绘制的、规模最大、内容最详尽的其骧先生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出版。城市历史地图的绘制,尤其是史念海先生主编的《西安历史地图集》、侯仁之先生主编的《北京历史地图集》、周振鹤主编的《上海历史地图集》等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李孝聪教授讲授的《比较城市史:地图、城市形态与文化》中强调如何辨认和利用城市地图和航空照片,分析城市选址、成长的地理条件,城市风貌形成的历史过程,探索各历史阶段中外城市形态、布局结构,以及与社会制度和文化的依存关系。要求学生以文字配地图形式,结合北京旧城的考察,阐述对北京古都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见解;举例论述中国城市在现代化进程中应当怎样保护有历史价值的街区(参见其课程网站)。下面是北京、西安及上海历史地图集的编制情况(表9-1)。

051  

052  

根据下列文献整理。司徒尚纪.我国古都历史地图编制的一座丰碑——《西安历史地图集》[J].人文杂志,1997,(5):116-117.俞美尔,韩光辉,尹钧科.《北京历史地图集》的社会实践价值[J].地图,1995,(3):46-48,61.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多样,各个地区间的地理现象差异明显,历史发展进程有所参差。因此,编制地区性的历史地图集近年以来引起学术界的重视,自1980年代起,多个城市或区域历史地图相继行世。例如以上海市政府批准的44片历史文化风貌区,包括12片共27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历史文化风貌区(外滩、老城厢、山阴路等),32片14平方公里郊区历史风貌区(朱家角、枫泾等),19处前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63处上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总计632处2138幢总面积400万平方米上海优秀历史建筑为基础。《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编制再现了上海成聚落起至1978年间的名人故居、优秀建筑、各类工厂、重要历史事件发生地。与地图相配套有文字解说、新老照片、电脑触摸屏显示等,更显动态(上海市城市规划管理局,上海市测绘院,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编.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保护建筑地图[M].北京:中华地图学社,2008.)。挪威人拉森在1995年—2000年之间调查并详细记录了林廓附近的区域,拉萨老城区周围半径7.5km朝圣路线内的300座建筑物。《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展现古老拉萨的地形、自然环境、历史发展、建筑物和城市景观([挪]拉森著,李鸽,木雅·曲吉建才译.拉萨历史城市地图集(传统西藏建筑与城市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这些地图集对于了解各地区地理环境变迁及其与历史发展过程之间的关系起了很大的作用,对于今后的区域经济开发与文化发展规划有着重要参考价值。历史地图集以直观形象的地图语言系统地反映城市各个历史时期的地理面貌,即历史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地理特征及其演变和规律。历史地图集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而且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实践价值。

城市文化地图平台建设的形式其实在国内也早已有实践尝试。在中国大陆,“十一五”以来,多个省市开始了文化地图平台的建设尝试,如上海、成都、宁波、连云港等,有的城市文化地图已经通过论证,进入到设计、建设过程,有些已经进入到运行或试运行阶段。以上海为例,上海文化地图已经成功运行,如下表9-2是上海文化地图的绘制情况。

053  

根据下列文献整理。http://www.gov.cn/fwxx/wy/2010-05/14/content_1605935.htm.上海文化地图在线服务平台开通:中央政府门户网站,www.gov.cn,2010年05月14日,来源:文汇报.苏智良,吴俊.范景观的历史表迷及其路径——兼论“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J].史学理论研究,2010,(3):100-110.

城市文化地图平台建设的形式其实在海外早已有实践尝试,比如中国台北的城市文化地图,华盛顿,罗马等城市文化地图平台的建设。下文将对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进行比较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以及信息技术的先进发展,城市文化地图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产物应运而生。我国一些城市(诸如北京,上海,宁波等)开展了绘制城市文化地图的工作。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不仅体现在现代科学信息技术的发达与先进水平上,更体现在如何传承和弘扬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上。一个城市的文化品质在两个维度上得到形象展示和变化:一是空间的历史文化存量;一是时间的新的文化增量。一个城市如同一个生命有机体,有它内在生命发展的历史和空间的立体展现历程,城市文化地图将城市历史时空的脉络铭刻出来,立体性、直观性、清晰性地呈现给人们。从信息科学角度,绘制城市文化地图有助于城市各项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引导,有助于城市文化空间的规划建设,有助于城市文明进步历程的动态推进。城市文化地图可为人们提供在互联网上检索和查阅的历史文化场所和事件的动态图文资料系统。绘制城市文化地图,涉及到多种学科,譬如说历史地理学、文化遗产、旅游学、城市规划、建筑和景观设计等。

(1)从地理学和信息技术科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要应用到地理信息系统(即GIS系统)等多种现代科学技术。

随着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计算机信息技术、计算机制图技术、计算机图形学等学科成熟发展和有效支撑,多学科交叉的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通过整合多种信息表达形式,以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系统为基础得以发展。它将信息的采集、处理、传输、存储、管理、查询检索、分析、表达等多种功能综合在一起,查询、检索和分析现实地理对象的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有机地结合空间信息和属性数据,高效发掘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信息与它属性信息之间的内在关联,以直观形象形式准确、形象地表达分析结果,给用户判断、预测、决策提供智力支持,显著地提高工作效率,科学提出解决对策。地理信息系统几乎可以应用于诸如城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环境监测与管理、生态保护、交通运输、医疗保健、通讯、军事国防、企业金融、市场销售等各个领域,应用范围广阔,前景光明。例如,涂超(2006)就曾指出将GIS应用到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开发中,通过GIS查询、检索和显示历史文化资源及其配套设施,通过GIS分析功能为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提供有效智力决策支持(涂超.GIS在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2006,16(7):165-167.)。现代主要采用时空GIS,在功能上更能体现出独特的档案功能、分析功能和动态显示功能。将地理信息系统(GIS)应用于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中,并在互联网环境下,即将Internet与GIS相结合的产物——WebGIS中设计一个交互式、开放的文化地图系统。WebGIS以其全球化的服务器/浏览器应用、真正大众化、可扩展性、跨平台特性等,对海量自然信息、社会信息进行形象有效的表达,提取其时间和空间上的综合信息,在全社会范围、在各领域、在各部门之间实现的数据共享,维护、发布和查询数据信息的效率得以极大地提高(罗永峰,杨晓梅,张洪岩.基于ArcIMS的科学文献空间化表达与网络检索系统[J].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4,6(2):58-62.)。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就是要利用各学科的专长并融合于一起,创建出现代化高科技的富有丰富文化内涵和价值的文化地图。

(2)从城市规划、城市史及文化遗产方面来看,在现代的城市规划中,特别注重城市文化规划,在深刻认知城市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城市文化资源如何有助于城市的整体发展,从而进行鉴别创新项目、设计创新项目、整合创新资源、指导创新战略实施等的过程。(王金花.对城市文化规划及其创新初探[J].江苏城市规划,2006,(5):22-25.)城市文化地图需要显示城市空间从历史到当下所具有文化意义,展现文化空间和实体的分布及相关信息(例如城市内部各种具有文化内涵的单位及其展示于活动场所)。(黄瓴.赵万民,许剑峰.城市文化地图与城市文化规划[J].规划视角,2008,24(8):67-71.)城市空间的文化实体和场所根据不同的标准和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划分,如历史的(如北京古城墙)、现代的(如北京鸟巢与水立方、中央电视台新大楼—大裤衩、国家大剧院—鸟蛋)、教育的(如北京大学红楼)、纪念的(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宗教的(如西库什教堂、北京市基督会海淀会堂、法源寺)、民俗的(如北京庙会)等不同的类别。这些文化实体和场所都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内涵和价值,一些皇家宫殿、名人故居、博物馆,例如北京的故宫、卢沟桥等历史建筑,南京的夫子庙、重庆的解放碑等历史纪念地,北京的宋庆龄故居,首都博物馆等博物馆类别的文化场所和实体以及深圳的世界之窗、民俗文化村等等,这些实体空间和文化场所都是文脉传承的载体,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城市文化地图可以作为这些海量、分散图文信息进行分类管理,提供有效载体,将城市空间的全部文化资源及文化创造生动而全面地,乃至形象地表达出来。城市文化想象力和城市创造力决定了这个城市载入文化地图的项目内容的多少和价值大小。因此,发掘和保护一个城市的综合性的文化资源并将其有效载入城市文化地图,从而充分地将被忽视或遗落的文化资源展示出来,就会带动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发展,实现文化事业(产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

(3)从旅游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文化地图就成为城市强有力的旅游文化导游图和城市综合指南。随着世界全球化及信息技术的发展,旅游已成为现代人们的热门活动,游客尤其是愿意到富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去旅游,感受和体验当地的民俗文化及民俗活动。特别是近几年来自由行的人们越来越多,尽管市场上有很多的历史名城的图书介绍城市的旅游情况,但是这些图书缺少城市的文化内涵及文脉的完整性,因此城市文化地图将成为游客的出游的最爱。所以,在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工作中,绘制者必须考虑到旅游的因素。比如城市文化地图应如何方便游客的使用?城市文化地图可推出侧重旅游版本和纯历史文化版本的多用户内容。对于旅游版本的侧重提供一些一日游、二日游、三日游等等旅游线路化信息。完整的城市历史文脉增加游客对城市的了解,以便获得心灵释放和思想的满足,增加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从一个角度促进了城市的发展。

(4)从历史地理学及景观学的角度来看,城市景观与文化资源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等实际内涵,它还具有美学属性、可感知属性、历史属性等。相对而言,历史属性与其地理属性在重要性上可以相提并论,历史和地理构成城市文化地图的两个基本点。城市环境变迁、城市空间解析、城市社会的发展,构成一部内容丰富的城市景观变迁史。频繁互换、替代与复杂组合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表现与映射了城市外在环境的不断变化、城市空间不断盈缩、城市社会不断兴衰演替。解读城市综合性的时空进程,要梳理三个层面内容:(1)形而上的问题:如城市历史地理过程中的典型事件、政治制度、经济状况、思想潮流等;(2)诸多问题表现出来的典型现象;(3)城市内在表象,如作为城市景观体系的空间分布、系统组织结构与时空演变规律。以此三者为基础,进一步深入透析城市景观背后自然、社会、经济、制度、文化等驱动机制,把握城市景观所蕴涵的深层文化意义与整体城市文化性格的内在关联。总体来说,地理学的空间分析原理与历史学的发生学原理相结合,对城市景观的历史演变过程和空间格局、驱动机制进行专门系统分析,为传统的区域史、城市史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创新空间(苏智良,吴俊范.景观的历史表述及其路径——兼论“上海城市人文历史地图”的制作和运用[J].史学理论研究,2010,(3):100-110.),也为城市文化地图绘制提供了重要学术基础。克利福德·达比(Clifford Darby,1909-1992)作为欧美历史地理学界景观学派的代表人物,在他的代表作《清册地理》(Domes day Geography)中体现了以下一些显著特点,对于城市文化地图也有重要启示:第一,达比运用水平横剖面法,系统细致的复原中世纪英格兰特定历史横断面的地理景观,提取了各个横断面人地关系特征。第二,从物质形态层面上再现了英国地理景观的形成过程,体现了地理学“解释地表”的精髓,具有地理景观史的标志性意义。第三,并不能替代“景观的历史学分析”和深层的历史研究,很难有机融合地理学与历史学,难以触摸“地理背后的历史”,是其固有的方法缺陷。第四,对地理学平面分布空间理念的习惯沿用,缺乏对历史景观的历史变化过程、内在结构、空间格局、驱动机制、社会文化映射机制等重构分析([1]邓辉.论克利福德·达比的区域历史地理学理论与实践[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3,(3):145-152.[2]赵中枢.达比对历史地理学的贡献[J].自然科学史研究,1994,(3):284-292.[3]阙维民.中西方历史地理学界的一次实质对话——阿兰贝克教授访华录[A].黄时鉴主编.东西交流论坛[C].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414-432.)。在城市文化地图绘制中,不仅仅只展现地理景观,更要体现历史脉络和时空场景。不仅要以地理学为基础,更要结合历史学;不仅要以欧美历史地理为学理基础,更要融合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成果;不仅要剖析城市横断面人地关系,更要分析纵剖面的历程与时空交错;不仅仅要进行时空的文化展示,更要进行文化学理基础上的决策咨询和智力功能。

历史地图的绘制虽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它仍有不足之处。而城市文化地图不但弥补了它的不足,而且具有独特的创新功能。

第一,城市历史地图在历史文脉传承尤其是历史事件的展示和解说上显得不足,城市文化地图可补充这些不足。以《西安历史图集》为例,《西安历史地图集》取材丰富,图文并茂,收集和保存了大量有关西安历史地理信息,加上上乘装帧和精美印刷,使之具有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然而,历史图集也有不足之处。西安作为关中平原一个重镇,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故军事攻守也是它的一个重要功能。历史上的重大军事历史事件如唐朝的安史之乱及“西安事变”等在历史图集上没有得到反映。穆渭生和史兵分布在其博士论文中对唐代军事地理进行系统研究,例如,穆渭生着重对关内道及其周邻地区“山河形便”与战争的关系及其对唐朝武备和战争的影响进行分析论述(穆渭生.唐代关内道军事地理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8.),史兵构建了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的基本面貌(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地理专业博士论文,导师:侯甬坚、吴宏岐,2010.),这些是西安历史地图的重要补充之一。《明西安府城图》和《清西安都城图》缺少比例尺,使其成为示意图。西安作为十朝文化古都,路上丝绸之路在东方起点,中西文化在这里交融整合,荟萃成颇具地方特色的王朝文化、草根文化,并且形成三秦地域文化,如果以专题历史文化地图形式表现西安历史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文化资源,为现代城市建设和文化旅游发展可能提供更好便利。陕西省文物地图集(国家文物局编.中国文物地图集:陕西分册[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1998.)编制是一个可喜进步,下一步可以绘制更加详细的西安文物地图集,编纂图文并茂的陕西省文物志等。

第二,城市历史地图缺少动态展示功能,城市文化地图体现了动态立体展示。城市历史地图主要是静态的展现每个历史时期的行政区域、政治及经济等城市历史状况,缺少动态的功能,不能及时将更新的城市状况及文化等资源承载进来。而城市文化地图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WebGIS应用于城市文化地图的绘制,强大的GIS数据库模型将承载更多的文化空间信息,并且具有更新功能。城市文化地图是一种滚动式的地图,可以将现代随时更新出的内容录入进来,具有及时性的效果。城市文化地图是设计一个基于WebGIS应用基础的文化地图体系,通过网络发布城市数字文化专题图,联系地图端与应用端,传播城市文化现象,添加用户各种使用功能,提供城市文化保护与应用崭新的思路。

第三,城市历史地图现代化科学技术水平应用不多,城市文化地图更体现出现代化的综合集成。城市文化地图更多的借助于最新的时空数据库技术,WebGIS技术和3D虚拟动态技术等。文化地图通过地理地形图的四维动态展现城市文化资源、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产业分布与发展、表现表现北京文化基因及其形成当代文化的脉络以及北京历代文化区域边界、文化路线等文化内容的现代科技支撑系统,基于城市文化地图数据库的城市文化地图资源库,一方面充实网络文化的正面文化,通过网络传播和展现城市文化;另一方面为文化创作提供数字资源和大众化创作平台,为展览、演出等文化活动提供公共服务。

第四,城市历史地图缺少文化传播与交流功能,城市文化地图凸显了现代传媒和文化交流。城市文化地图成为城市历史文化传承的媒介。文化地图为文化的协同研究提供一个平台。以协同式WebGIS思想为基础,采用GIS技术,让用户之间、用户与后台之间通过城市文化地图进行可视化、无障碍交流,城市文化地图是以城市历史地图为基础的文化资源的再现,更是城市历史地图文化时空的立体性展演和超越,可以展现出以上两个在历史地图方面不能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例如北京文化地图在市内旅游景点附近用手机可接收景点的旅游导览地图和周边服务、为四合院编制什么时候建的、主人是谁、人物变迁等细节“年谱”,完整地表现其空间综合信息。城市文化地图可以将城市的发展文脉展现出来,立体性充分展现城市的历史文化地理基础、时间场景、功能变迁和现代文化元素。这是从城市历史地图到城市文化地图的跨越式进步,进而达到文化传播和发展的目的,繁荣城市的文化。

第一,北京文化地图的绘制是以多学科理论作支撑,有望出产标志性的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城市文化地图将城市历史时空的脉络铭刻出来,立体呈现城市内在生命发展的历史和空间历程。作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北京,具有3087年建城史和858年的建都史,文化积淀深厚。人们r需o要在新的时空环境下探索认识这座五朝古都,立体触摸它的内在文化生命力。从历史地图到文化地图显示了地理和地理结合的跨越式进步,北京文化地图绘制不仅要以欧美历史地理为学理基础,更要融合中国历史地理学学术成果,不仅要剖析城市横断面人地关系,更要分析纵剖面的历程与时空交错。基于GIS信息系统,以城市管理、城市史、历史地理学、文化学、景观学、旅游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公共管理、区域经济等多学科理论为理论基础,并将其有效融合,进而产出具有现代科技水平的北京文化地图。利用历史地理学的GIS信息系统提供技术支撑,利用城市史及文化遗产学深入发掘北京的历史文化资源,探究其文化内涵及历史价值,并将文化资源录入文化地图中,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更详细的文化资源咨询服务和查找功能。利用景观学和旅游学等学科来研究和探讨文化地图的建设,提供多视角、多学科理论的支撑。因此,多学科的理论研究必将产生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的高水平的北京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成果。

第二,北京文化地图的有序绘制是整合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实施大兵团作战,合力进行学术攻关。北京文化地图要与2013-2014年即将建成的北京历史文化地理信息系统一期工程(东西二城)对接,注意三套不同比例尺城市地区的转换:①北京三维模型覆盖四环范围及新城区域,并与1:500比例尺地形图同步更新。覆盖中心城区和新城区域的是1:500比例尺城市地图,在四环范围实现动态更新,四环到中心城范围至少每半年更新一次。②覆盖平原地区的是1:2000比例尺地形图,同时向浅山区延伸,在平原地区每年更新一次。③平原地区1:10000比例尺地形图每年更新一次,山区1:10000比例尺地形图四年更新一次。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被社科联牵头,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为主体,结合其他高校、科研单位,充分利用北京地区高校的实验设施及高校的各学科科研学者的专业特长,以及科研院所的科研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来研究和探讨北京文化地图的绘制。同时,充分利用相关GIS企业的实力,提供管理及技术支撑。

第三,北京文化地图的有序绘制是实现北京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有力举措,以北京文化地图为基础将承载更多的科普、教育、研究、企业、咨询等功能。历史地图和文化地图对于城市而言,各有侧重,通过两者的比对,城市历史地图应向城市立体文化地图转向,实现人—时间—空间的交互作用。北京文化地图不仅是学者案头的著作和图集,也不是搁在电脑仅仅供学者查询的学术软件,而是学者—市民—企业—游客等共同应用,共同完善的一个学术应用平台。北京文化地图将承载城市历史文化脉络,为北京学术研究提供文献资料基础,为高校、科研院所提供科普教育职能,同时也为企业和人民群众提供信息咨询平台,进而达到传播和辐射文化的作用,增加人们的城市文化生活和精神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