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蔡宙(Charles Q. Choi)
翻译|郭凯声
科学家发现宇宙可能是不对称的,而且普朗克卫星传回的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科学家期待获得更多的探测数据来解释宇宙的失衡。
10多年前,宇宙学家们开始猜测,宇宙的模样可能有点古怪,呈一种两边不对称的形状。
宇宙失衡的线索来源于大爆炸的余波,即宇宙微波背景(CMB)。在CMB中,分布着许多冷热不均的“斑块”,对应于物质密度的起伏。从2003年开始,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威尔金森微波各向异性探测器(WMAP)的数据显示,宇宙的一侧比另一侧要热。但是,此发现与宇宙学中的一个流行观点相冲突。该观点认为,宇宙是在早期的一次急速扩张期间(称为暴胀)以迅猛之势膨胀开来的,而此过程本应使CMB呈现一种基本均匀的分布形态。
2013年,支持失衡说的论据骤然变得有力了。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卫星(比WMAP更新、更灵敏)传回了证明宇宙不对称的证据,其可靠性与WMAP的数据相当。于是,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这个谜团的出现究竟是要我们对宇宙学来一番反思,还是此种失衡只是与某种可能性极小,但最终依然能够得到解释的现象有关。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宇宙学家克日什托夫·戈尔斯基(Krzysztof M. Gorski)说:“几年前,根据一些科学家对公开发布的WMAP数据进行的分析,人们就提出了宇宙失衡的说法。而现在,我们又从普朗克卫星获得了同样的数据,为这些说法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
虽然CMB中出人意料的温度差异似乎已经变得可信,但这种差异依然难以解释。挪威奥斯陆大学的宇宙学家亚别巴尔·凡塔耶(Yabebal Fantaye)与戈尔斯基及其他一些研究人员合作,根据宇宙演化的标准模型,对CMB应该呈现何种模样进行了一万次模拟。这些研究人员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发表文章称,其中仅有7次模拟的结果与WMAP数据显示的情景相似。换言之,标准的宇宙学模式可以容得下失衡的宇宙,但仅仅是勉强容得下。“它肯定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可能性并不很大。”凡塔耶说。
研究人员已经在探索这样一个前景:宇宙的不对称性或许揭示了某种新的可能性,也许是某种能量场使初生的宇宙发生了扭曲,也许是我们这个宇宙在与另外一个宇宙碰撞时受伤了。普朗克卫星的研究团队公布的有关CMB的偏振数据有助于解答这个问题。偏振是一种用来描述CMB光子振动方式的物理概念;有关偏振的数据或许有助于我们辨别,宇宙失衡是需要用上述这些宇宙学中的新构想来加以解释的现象,还是一种依然可被塞进流行理论框架内的意外现象。
普朗克卫星已经退役。它在2009到2013年间对CMB进行了探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