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继“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博士文库”后,于2016年开始推出“中国外语研究学海文丛”,出版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的专著。这是海大出版社重视外语研究的又一重大举措,必将推动我国外语学科的健康发展。
长期以来,著书立说是知识分子的重要使命之一,出版专著是每个学者的追求。而撰写专著殊非易事,在某一专业领域如无十年八年的功力,绝无可能。一般来说,专著的诞生要经过几个阶段:从本科或研究生阶段进入某专业领域;在博士阶段及博士后阶段继续学习和研究;围绕某一专题刻苦钻研,发表若干高水平论文;在该领域有所建树,为同行所认可,方可撰写出版专著。从此过程可以看出,真正意义上的专著是以精深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学术贡献为基础的。不过,还有一类广义的综述类专著,以回顾梳理前人研究为主,并伴以个人的评论和分析,对初步了解某一领域也有价值。但要深入了解某一领域或专题,还要多读期刊论文和包含个人研究成果的专著。“中国外语研究学海文丛”所包含的主要是此类狭义专著。
“中国外语研究学海文丛”定位是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是开放性、专业性专著文库,涉及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翻译、文学等方面的研究。这些著作有的是在学位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有的是省部级以上项目的结项报告,有的是作者多年系列研究的整合。但它们的共同点是围绕某一专题,广泛而深入地研读相关文献,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或空白,通过恰当的研究方法,探究具体的研究内容或回答研究问题,得出有价值的结果和结论。
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和正在某个方向学习的研究生,如果花费时间,采取适当的方法选取文丛中的专著进行研读,一定会受益匪浅。在此,我想结合自己的治学心得,谈谈研读专著的方法。首先,要有所选择。受出版界迅速发展的影响,外语研究的专著越来越多。其中,既有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等引进的英语原版著作,也有以上出版社以及科学出版社、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河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国内学者的专著。这些专著涉及外语研究各学科方向,数量可观。面对众多著作,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研究方向,有所选择。其次,读书要有批判精神。“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孟子·尽心下》 )我们接受的中小学及大学教育,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和吸收,对批判性思维强调和训练不够,导致我们读书时往往认为“书上说的都是对的”,不敢有疑问,不会提问题。实际上,学术界没有永远的权威,专著的作者只是在某个领域中对某个专题有较多的了解,先行一步,已经做出了些成绩。当我们用新的理论视角来审视,采用新的研究方法来分析时,很有可能会有新的发现。第三,要详略得当。一般来说,如果对所读内容熟悉,综述部分可以略读,介绍作者自己核心观点或成果的部分则要详读。阅读时要注意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研究这方面的内容?采取了什么理论框架?为什么这么做?用了什么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有什么优缺点?得出了什么新的发现和结果?作者有没有对其发现和结果做进一步的理论阐释?如果我自己来做这方面研究的话,我会考察哪些相关内容?我会采取什么理论框架与研究方法?我有哪些新理论可以用来解释研究发现?最后,要善于勾连阅读。一本专著提到的相关论文和著作,可以找来阅读,交互印证其中的内容是否正确、方法是否得当。还可以到国内外数据库中查找最近发表的论文,以了解该领域或专题的最新发展,明确是否还有进一步探索的价值。
如果广大外语教师和研究生能用正确的方法阅读专著和论文,并身体力行,边教学,边学习,边做研究、写论文,长期坚持下来,一篇篇高质量论文的发表,就如同一粒粒光彩夺目的珍珠的诞生。再假以时日,用统一的思想和框架来贯通这些论文,就可以把这些珍珠串成漂亮的项链,形成学风扎实、论述严谨的专著。
海大出版社虽居一隅,但面向全国,以海纳百川的胸怀热情欢迎学海泛舟的学者,以精益求精的编辑质量和强大的发行推广渠道为各位优秀学者的学术精品插上有力的翅膀,让它们飞到广大读者手中。更希望,今日的读者会成长为明天的作者,让我们共同创造我国外语研究灿烂的明天。
蔡金亭
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