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访谈的结构分类,即研究者在访谈结构中的控制程度,访谈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封闭型、开放型和半开放型,这三种类型也分别被称为结构型、无结构型和半结构型。这是按照研究者对整个访谈过程控制的程度来进行划分的。所谓的控制程度,即研究者对受访者进行的话语性控制,即依据研究者的观察对问题进行聚焦。结构型访谈一般控制过程比较严格,例如在访谈中,访谈者会根据问题的结构进行逐步的提问,不允许一些私人的其他叙述干扰这些问题的问答。而半结构型访谈则是在提问的过程中,访谈者也注意问一些有关情况,这些问题并不在原来的问题结构中。无结构型访谈就是完全开放式的访谈,访谈者与被访谈者就任何事情都可以展开对话。
按照正式程度,访谈可以分成正规型和非正规型。如果我们用人类学的考察作为例子来讲,一开始人类学家进入田野都是一种非正规型的访谈,就是到处瞎逛,问这问那,人们觉得这样非常奇怪,但是慢慢地熟悉了之后,这种非正规型访谈也成为正常现象。在正式熟悉了田野之后,人类学家就会寻找特定的访谈对象发出要求,或者选择访谈地点,进行深入了解,这时候就是一种正规型的访谈了。正规型访谈常常体现在一些做谈话的节目中,事先的时间、人员已经安排好了,然后访谈者开始访谈的过程。
根据访谈者与受访者双方接触的方式,正规型访谈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两种类型。直接访谈是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双方在一个共同的场合中进行谈话;间接访谈是通过一定中间媒介进行的询问,包括网络通信工具、电话等。
根据受访者的人数,访谈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类型。个别访谈是指研究者在单独的情况下与单个受访者进行交流,两个人就研究的问题进行交谈;而集体访谈可以由1~3名访谈者和6~10名参与者组成,访谈者主要协调谈话的方向和节奏,参与者相互之间就有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在个别访谈中,受访者可以得到访谈者较多的个人关注,有较多的机会与访谈者交流,因此,可能对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比较深刻的挖掘,由于只有访谈者一个人在倾听自己的故事,受访者可能感到比较轻松,不像在公众场合中那样不愿暴露自己的隐私。与个别访谈相比,集体访谈可以为参与者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机会,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就有关问题进行争论,对事实和知识进行集体性建构。
根据访谈的次数,访谈可以分成一次性访谈和多次性访谈。一次性访谈通常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以收集事实性信息为主;多次性访谈则通常用于追踪调查,或深入探究某些问题,可以有一定的结构设计,逐步由浅到深,由表层到深层,由事实信息到意义揭示。在质的研究中,如果不是特殊情况,研究者通常提倡进行多次访谈。第一次访谈往往是研究者与受访者建立关系的好机会,通常只能了解受访者的一般情况,很难就研究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美国学者塞德曼认为,如果要就有关问题对受访者的经历和看法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起码应进行三次访谈。第一次访谈主要粗略地了解一下受访者过去的经历,访谈的形式应该绝对开放,以受访者自己讲故事的方式进行。第二次访谈主要就研究的问题询问受访者目前有关的情况,着重了解事情的有关细节。第三次访谈主要请受访者对自己行为的意义进行反省和解释,重点在认知和情感层面对受访者的反应进行探索,在受访者的行为、思想和情绪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无论进行多少次访谈我们都应该遵循一个原则:收集的资料要尽可能达到饱和状态。如果我们在后续访谈中得到的资料只是对以前收集到的资料的重复,那就说明访谈的次数已经够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