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是专门从事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的综合性学术研究机构,研究范围涵盖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社会保障法、婚姻家庭法、民事诉讼法等多个领域。2000年9月,此中心被批准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员基地。目前,此中心拥有专职研究20人,其中教授13人,兼职研究员43人,客座研究员6人。
一、主要成绩
此中心在教育部社政司、中国人民大学及其法学院领导下,经过全体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资料信息建设、咨询服务和科研改革等方面取得良好成绩,已成为民商法学界公认的学术中心、教学中心、信息中心和国际交流中心,是我国民商事法律立法的智库、沟通司法实践的桥梁,引领学术前沿发展的旗帜。在2004年、2009年教育部两次重点研究基地评估中,此中心均获得“优秀”,在9所法学研究基地中排名第一。2007年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荣誉称号;2009年荣获“首都维护消费者权益突出贡献奖”。
10年来,此中心共有3人3次在中央政治局、6人7次在全国人大常委会主讲法制讲座,为党和国家的最高决策提供法律意见。此中心有5位专职研究员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王利明、陈桂明、张新宝、刘俊海、王轶),多名专、兼职研究员担任相关领域的学科带头人。此中心坚持以科学研究作为核心工作,共取得各类科研项目近150项,已经结项100多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1个、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2个、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18个,承担国家其他部委及北京市社科项目50个,承接横向科学研究项目60个,经费近1000万元。10年间,此中心研究人员出版署名中心著作167部、论文587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法学研究》、《中国法学》三大刊物发表54篇。
此中心承担了国家重点研究项目即中国民法典起草研究,王利明教授亲自率领课题组攻关完成,目前推出了一项标志性科研成果——《中国民法典学者建议稿及立法理由》(共五卷),建构了我国民法典起草的大致框架,全面阐释民法典立法中涉及的诸多疑难问题,对我国民法典的立法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起到了重大作用。
二、主要经验
此中心之所以能够这样的成绩,归功于始终将“开创一流学术”作为首要任务。为此,此中心积累了一定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此中心的“法宝”,是推动工作不断走向卓越的保障。
1.密切配合国家民商事立法展开研究
此中心始终走在中国民商事理论研究与立法的最前沿,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不断推动民商法学理论转化为国家制度建设成果。10年来共向全国人大提交立法建议12份,咨询报告83份。《合同法》、《物权法》、《专利法》、《民事诉讼法》、《公司法》、《破产法》、《劳动合同法》等重要法律的制定和修订无不凝聚着全体研究人员的智慧和心血。在2009年年底通过的《侵权责任法》起草工作中,此中心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起草核心组的9名专家中,有3名专家为中心研究人员,并发挥着主导作用。两年中,此中心组织起草了《中国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及说明》,并配合或者与法工委共同召开了10余次国际、国内会议,保证了《侵权责任法》按计划顺利通过。2010年,此中心发起设立了“国际民法论坛”,主办了第一届学术研讨会,并在会后向全国人大法工委提交《关于召开“国际民法论坛”讨论中国人格权法立法的报告》,推动了我国人格权法的立法进程。
2.始终坚持理论界与实务界的广泛交流
此中心始终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指导,致力于推动民商法理论界与实务界的普遍交流与合作,把配合最高司法机关推进民事司法发展作为重要任务认真抓好。此中心有多名研究人员担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顾问,接触第一手的司法案例材料,为司法改革及重大疑难案件的处理提供咨询。10年来,此中心多次为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司法解释提出建议稿,召开专题研讨会,为多部重要民事司法解释的制定做出了重要贡献。另外,此中心创办了“法官与学者对话”、“检察官与学者对话”和“律师与学者对话”三个论坛,加强了理论和实务工作者的交流和联系,在高层次上就诸多疑难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目前,“法官与学者对话论坛”已举办七届、“检察官与学者对话论坛”已举办三届,“律师与学者对话论坛”已举办两届。
3.着力打造引领学术发展的特色品牌
2000年,此中心设立“民商法前沿”论坛,邀请国内外著名学者专家举办学术讲座,彰显学界动态,宣扬前沿思想。至今,此论坛共邀请海内外著名学者近300人,举办讲座359场,现场观众超过7万人。此中心将论坛录音整理上传网络,以最快速度对民商法领域最新成果进行传播,引起了国内理论与实务界乃至世界的普遍关注,讲座实录在中国民商法律网上累计阅读次数已超过400万次。民商法论坛作为民商法中心着力打造的特色品牌,已成为国内大师魅力的展示舞台、前沿资讯的传播媒介、学术思想的交流平台,也是传播中国民商法学术思想及国外了解中国民商法学的重要窗口。2010年7月已成立东亚侵权法学会,组织开展《东亚统一侵权法示范法》的起草。同年10月,此中心发起设立了“国际民法论坛”,为各国民法学说与实践交流搭建平台。
4.不断培养民商法学研究的后备力量
在抓好科研工作的同时,此中心对培养后备研究力量的工作也丝毫未曾懈怠。10年中,此中心共培养博士249名、硕士556名,其中有许多优秀博士被聘为中心专、兼职研究人员,为中心不断输入新鲜的思想和年轻的活力,使中心永远保持发展后劲。为发挥学生科研热情,加强学生科研实力,培养民商法研究新生代力量,此中心组建民商法研习社以引导学生开展学术活动。目前已举办专题研讨会8场、博士沙龙19次,出版会议论文集4本,与台湾大学联合主办的海峡两岸民商法硕博论坛已举办两届。
三、“十二五”发展思路
“十二五”期间,此中心拟采取有力措施,拓展思路,扩大影响,将各项工作不断推向前进。
1.加强国际交流
在整合、引领国内民商法研究力量的同时,顺应经济一体化及国际化进程,积极推动私法一体化的发展。“十二五”期间要进一步促进国际交流,加强世界各国民法的对话与合作,扩大中国民法研究的影响力。要不断拓展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的合作,适当时候组织建立国际民法研究机构,使民商法中心成为具有重要国际影响的研究基地。
2.推出学术精品
要不断提升层次,继续“高标准、严要求”地突出学术特色和专业品牌,精心培育真正能够代表国家水平的精品科研成果,争取在三年内完成一项集体攻关的标志性项目,一项具有前沿性、创新性的个人研究项目,作为“十二五”期间的标志性成果。同时,围绕中国特色民商法学体系建设的课题,展开深入研究,形成系列专著,展现中国民商法学研究的水平。
3.夯实基础设施
要以专职人员为基本核心,补充青年研究人员,调动兼职人员积极性,团结全国民商法研究力量,搞好研究工作。充分发挥现有研究所组织和项目攻关作用,加强中心资料室建设,继续办好机关刊物《判解研究》和信息窗口“中国民商法律网”,发表更多学术精品,提高引用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