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最早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日历史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提议并委托该委员会委员、南京大学中华民国史研究中心主任张宪文教授组织实施,联合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江苏省行政学院、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南京市档案馆等高校、科研单位及档案馆近百位学者经过10年时间,共计编纂72卷、约4000万字史料,由江苏人民出版社于2005年、2007年和2010年出版,获历史学一等奖。
一、内容简介
此书所收集的资料来源于中国、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等国家档案馆、重要机构,涵盖加害方(日本)、受害方(中国)、第三方(欧美),有政府外交文件、战争纪录、当事人日记和书信、国内外著名报刊报道、战争损失调查、编者对幸存者所做的广泛口述调查、远东军事法庭和中国国防部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史料等。
此书所收录的史料,从不同的角度厘清历史事实,最详细、最全面地鉴证了南京大屠杀是日本军国主义制造的反人类文明、反基本道义的惨剧。
二、主要创新
(1)学术原创性:
①约29卷1600万字译自英、日、德、意、俄文原始历史文献,其中有难识的古日文、手书草体文字和东京审判判决书,翻译难度高。纠正了东京审判中控方、辩方英文、日文文件互译中的许多错误。
②编者对南京地区和周边农村幸存者作了广泛、大量的口述调查,写出科学的口述历史调查报告。同时,根据大量的历史文件和口述调查,筛选、整理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名单简历13000余人。
③对大量史料进行了考订,维护了史实的科学性。
(2)从学术上解决了中日两国间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争论:如1937年南京的人口问题,南京大屠杀的人数问题,南京大屠杀发生的原因问题,对日本文化的民族性认识问题,对日本军国主义精神教育和反人类文明的认识问题,南京大屠杀违反国际法与反战条约问题。
三、社会影响
(1)中央、江苏省委、南京市委和教育部高度重视:
①中共中央外宣办、国务院新闻办2007年7月以成功的、典型的《外宣工作案例》向全国各省市委宣传部、省市委外宣办发布文件,指出《南京大屠杀史料集》“是我国南京大屠杀史研究的重要突破,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对“促进人类理性反思,真正实现中日友好及世界和平具有重要意义”。
②2007年,江苏省委宣传部向省委和中央有关部门就此书做出专题报告。
③教育部南京大学“211工程”专家组在工作总结会上,对此书给予了高度评价。
④教育部在2006年、2007年两次全国性会议和发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的文章中均赞扬了此书。
(2)引起日本、美国官方的关注:
①日本外务省2006年4月指令上海总领事馆派领事来南京大学访问,随即在外务省对内阁会议的答辩书中称:“根据截至目前公开的文献等进行综合判断”,“不能否定日军进入南京后,对城内非战斗人员进行的杀害或掠夺行为”。
②2008年1月,中日历史研究共同委员会日方代表、防卫省官员和驻上海副总领事专程到南京大学,就此书与张宪文教授等对话。
(3)引起了国内和国际社会广泛关注:
国内外各类媒体做了大量报道,反响广泛、强烈。美国《纽约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英国广播公司(BBC)韩国KBS广播公司和爱尔兰电视台等,均派记者或摄制组来南京大学专访。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国新闻》和《东方时空》专栏均作了专题报道。新华社以“四年磨一剑:《南京大屠杀史料集》再现历史真相”为题,发了特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解放日报》、《中国青年报》和国内许多省级以下各种报纸作了大量报道和评述。日本的媒体,如共同社、《朝日新闻》和《每日新闻》的记者也曾到南京大学专访。
(4)获奖情况:
①2009年被评为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
②2006年被评为华东地区第20届优秀哲学社会科学图书特等奖(唯一的奖项)。
③2006年被南京市评为首届“十大文化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