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完整的一生,必然会过渡到更年和老年阶段,这个时期的人,许多适应模式及观念已经固定下来了,对外界的感受性降低,可变化的几率很小。但这个阶段的老年人的心理活动并不是停止发展,如果能进行心理卫生教育,是有助于延年益寿的。
更年期是中年向老年过渡的重要标志。一般讲女性从46~52岁,男性比女性晚10岁左右。这个阶段是人生理和心理上变化比较明显地呈现衰老过程的开始,是人一生中变化比较剧烈的时期。对此要给予更多的关怀和心理支持。
更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大脑功能开始衰退,内分泌系统开始下降,由于性腺与神经系统的重要关系,出现一些月经紊乱,性功能下降,记忆力下降,感知觉迟钝,动作缓慢等。这些变化是一个渐进的变化过程,有些人明显有些人变化较不明显,并可以通过神经调解及行为改变来适应。也有一些人的变化较明显,产生一些临床症状,如心悸、耳鸣、失眠、多疑、注意力不集中、絮叨多语、无名火起、易激惹等更年期症状。
更年期症状可有轻重不同,如果多而集中,临床上就称为更年期症状。这些症状是功能性病症变化,而不是器质性的病变,经过一段时间这些症状可以逐步地消失。如果人们了解了这些,就大可不必担忧,正确对待即可。事实表明,健康的心理、乐观的情绪,是战胜疾病的有力武器。如果掌握了这些生理心理卫生知识,就能更平稳地度过更年期,也会对家庭和社会带来有益的影响。
对老年期心理卫生教育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科学地解释更年期是生活中的必然过程,使老年人有心理准备,提高自我控制能力,主动地有意识地控制更年期各种症状,就可以大大减缓更年期症状的发展。
2.正确对待更年期症状,有病早治,适当调理。老年人处于机体衰退期,一旦发生症状,就要及时就医,主动积极地求医诊治。一方面是心理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科学的检查,及时发现器质性疾病及时治疗。同时要积极参与户外活动,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常,适当体育锻炼等都有很大好处。
3.处于更年期的老年人,对个人、家庭、社会,以及对过去、现在和未来都要有正确的认识和合理的对待。与老年人共同生活的子女或家庭中其他人,也需要对处于更年期的老年人有一些了解,对他们出现的更年期症状,要有谅解和同情,并给予积极的关照,以使其平稳度过更年期。
4.正确认识老年期心理卫生变化规律,主动适应变化了的情况。老年人要了解一些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其规律,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对待。有关老年人年龄界限,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变化,如60岁还是65岁为界限划分,全球还没有统一。我国按退休年龄计以60岁为准,这里要注意一个生理年龄与心理年龄的关系问题。如果一个人心情愉快,生理代偿能力强,一样会老当益壮,不沉溺于衰老。如果能清心寡欲,保持乐观情绪,就会有良好的心理环境,就能在积极参与和社会交往中获得积极的动力。所以老年人要起居有常,饮食有节,正确对待性衰老,在积极的生活中,度过自己的人生。
5.社区医务人员要掌握老年人心理变化的规律和特点,帮助老年人努力改变不良心态。如果出现了以下一些诸如急躁、孤独、忧虑、多疑及牵挂等心态,需要给予积极的帮助和心理支持。如老年人由于社会地位变化,如有不顺心事情,自我控制能力会降低,就会产生急躁心态,心情焦虑,表现遇事急躁,易动肝火;总以我为主,关心自己为重;记忆不如以前;喜欢谈过去的事;对过去的事常常后悔;对现在发生的事表现为无所谓;愿意一个人过日子,不愿去麻烦别人;讨厌喧闹;不愿与陌生人接触;对社会的变化疑虑重重;总是关心自己的情绪和自我感觉;常讲自己过去的才干和功劳;好固执己见;常发生收集和贮藏一些无聊的东西,且自得其乐。面对老年人这些心理变化,要及时给予支持帮助,以预防其心理适应不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