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康复卫生的社会心理干预

康复卫生的社会心理干预

时间:2023-02-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案例介绍,残疾康复者间的相互沟通,以提高患者康复动机和康复信心。(二)康复锻炼的心理效应运动锻炼是康复常用的康复手段。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治疗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的自信心。(三)社会支持对康复卫生的作用社会因素在康复卫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制定康复计划时,要考虑社会诸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因此在康复进程中,医务人员要说服教育患者家属,体谅、理解、关心、照料患者,帮助其战胜疾病促进康复。
康复卫生的社会心理干预_社区医学心理学

(一)残疾人常见心理危机的处理

突然致残往往会使个体陷入严重焦虑状态,造成心理危机。患者表现为惊慌、不知所措、态度被动、不思饮食、睡眠障碍,甚至出现意识朦胧状态。社区医务人员面对这种病人,首先是要分散患者的注意力,鼓励进行简单的康复卫生训练,为进行全面康复训练做好准备。同时要给残疾者制定阶段性达到的康复目标。如果取得成功,患者就会产生成功感,获得心理上的支持,对缓解消极情绪十分有用。在治疗中医务人员要充分运用暗示心理,以自然、镇静和自信的态度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案例介绍,残疾康复者间的相互沟通,以提高患者康复动机和康复信心。

(二)康复锻炼的心理效应

运动锻炼是康复常用的康复手段。合理地使用运动锻炼,对残疾人的心身有良好的康复作用。运动锻炼能减轻患者的紧张和焦虑心理状态,能分散个体对焦虑原因的注意;能对抗焦虑症状的知觉过程;能促进对引起焦虑症状的原因进行再评价等。

中等强度的运动,能治疗抑郁症状,提高康复的自信心。运动能使残疾人产生欣快感,增加快乐的心境,对康复是十分有利的。但康复治疗中要注意运动锻炼的适应症和运动量大小问题,做到因人因病情而异。

(三)社会支持对康复卫生的作用

社会因素在康复卫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制定康复计划时,要考虑社会诸因素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家庭成员对患者的态度,对康复有决定性的作用。由于伤残者工作生活受到影响,其自尊心、自信心受挫,经常出现焦虑、抑郁、孤独、悲观、依赖等。因此在康复进程中,医务人员要说服教育患者家属,体谅、理解、关心、照料患者,帮助其战胜疾病促进康复。

工作单位对残疾者的态度十分重要,如果视为累赘,缺乏关心、对患者的各种困难不予解决,会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影响其康复进程。

社会对残疾者的态度,特别是社会支持系统和社会保障系统的建立,政府政策保障等,对树立残疾人自力、自强的信心都有重要作用。残疾人的生活和就业非常需要社会保障,建立健全的社会支持和保障系统,社会福利、保险和康复机构,社会志愿者都会提高残疾人自信心、自我价值感和谋生能力的提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