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做人的四种意识。心理素质的核心是“人性独立”,而要做到独立,就必须要先“学会做人”。它是一个人顺利成长并能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关键。
但要“学会做人”,首先就要培养自己的4种意识:
一是爱国主义意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祖国。热爱自己的祖国,是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公民共有的一种感情。对养育了本民族一代又一代的祖国,对给了自己特有的历史、传统、文化教养的祖国,对与自己命运息息相关的祖国,应当抱有最深沉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我们知道,人们从事任何活动,都是由一定动机所引起的,动机是直接推动人们进行活动的内部原因或动力。人的动机的性质决定着人的行动的性质。人的动机制约着人的行动的效果,实现行动的方式及行动中的坚持性,等等。爱国主义是一种千百年来建造、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最深厚的感情,它植根于人民的心灵沃土,是道义上的一种巨大力量,本身就是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激发个体奋发向上和使自己的祖国繁荣昌盛的使命感的强大动力。因此,我们应当从平时的言语行动中,把热爱父母、热爱老师、热爱同事、热爱集体和热爱家乡作为起点,进而升华到热爱祖国的山河历史、热爱人民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从而激发出为振兴中华而勤奋学习的坚韧不拔的意志和永不停滞的创造力。实践证明,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如果我们时时刻刻都能以灼热的情感和无私的爱心来对待我们周围的人和事,就不仅能够激发起别人奋发向上的生活勇气,而且可以使自己永葆青春的活力不会堕落与消沉,这样,个人被激发出来的创造力也会长盛不衰。
需要说明的是,在当前经济全球化、人才流动自由化的今天,我们更需要成熟的爱国主义。它的含义是: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确实知道自己的缺陷和弊端;明白自己落后在哪里,落后到何种程度;了解强敌的优势和实力,对自己处于优势的项目不乐观,对处于劣势的项目不绝望;爱自己的祖国不爱到无知和热昏的地步,恨敌人恨对手不恨到拒绝学习对方长处的地步,等等。要警惕它的反面“盲目的爱国主义”。“盲目的爱国主义”建立在“无知”的前提上;或是自己不愿去了解敌之长,我之短,或是阻止他人去谈论敌之长,我之短。这种爱国主义集愚昧和脆弱于一身;在与强手交锋前,文过饰非,“老子天下第一”;一旦被迫睁开了眼睛,看清了现实,就元气大伤,一蹶不振。
二是法纪意识。社会的发展是一种有序的运动,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遵守社会公德,以健康的心理,积极自觉地按照法律的、社会的、道德的行为规范自己的活动与做事,善处人际关系,对社会负责,做一个文明、遵纪、守法的人。
三是道德意识。在构成人才的“德”、“识”、“才”、“学”等要素中,“德”是处于首位的。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意识,净化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在信息化社会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显得迫切。在树立良好的道德意识中,主要是要形成良好的品质和行为习惯,如勤劳节俭,艰苦奋斗,不怕挫折,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尊老爱幼,助人为乐,扶危济困,爱护公物,讲究卫生及遵守秩序等,都是要着力训练和培养的。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真正学会做人:“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有益于社会和人民的人。”
四是奉献意识。努力培养帮助别人、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品格,比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更为重要。不要把物质财富作为衡量成功与否的标准,我们看不到的东西要比物质财富重要得多。比如,人们看不到的正义、谦逊、奉献、宽容、同情和爱心,这些无形的东西是衡量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准,也是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使自己今后走上成功的坚实基础。
只有坚定地树立了这4种意识,才能不断从更高、更广的层次上提高做人的标准,生命之火也会愈烧愈旺,创造的智慧也会像甘泉喷涌。
(2)做人的行为准则。主要有如下一些:
一是不对自己过分苛求。为了避免挫折感,能够把目标和要求定在自己能力范围之内,懂得欣赏自己已有的成就,而不是在做事时要求十全十美,对自己的要求吹毛求疵,因为小小的瑕疵而自责。
二是不对他人期望过高。能够清楚地懂得每个人都有他的思想、优点和缺点,因此,不会要求别人迎合自己的要求,不把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
三是能够疏导自己的愤怒情绪。要懂得与其事后后悔倒不如事前加以自制的道理,善于把愤怒转移到其他方面,如打球和唱歌之上。
四是善于屈服。要懂得一个做大事的人处事是从大处看,只有一些无见识的人才会向小处钻牛角尖的道理。因此,能够在大前提不受影响的条件下,在小处无需过分坚持,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五是懂得暂时逃避。在生活受到挫折时,能够暂时将烦恼放下,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如运动、睡眠和看书等。等到心境平衡时,再重新面对自己的难题。
六是乐意找人倾诉烦恼。要知道把所有的抑郁埋藏在心底,只会令自己郁郁寡欢的道理,所以乐意把内心的烦恼告诉知心好友或师长,使自己的心情尽快恢复舒畅。
七是乐意为别人做事。心存善良,乐于助人,并把这视为快乐之本。因为帮助别人不但会使自己忘却烦恼,而且可以确定自己的存在价值,更可以获得珍贵的友谊。
八是在一个时间段内只做一件事。了解构成人忧思、精神崩溃等疾病的主要原因是面对很多急需处理的事情,从而造成精神压力太大而引起精神上的疾病。
九是不处处与人竞争。懂得与人相处以和为贵的道理。就是竞争,也是与事竞争,与自己竞争。与事竞争,经过事与事的比较,优劣高下,一目了然,容易比较清醒地找到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差距,从而产生积极的心理效应,激发自己的进取心与创造力。与事竞争,实际上也是同自己竞争,主要是同自己的过去和现在较劲,是纵向的争,不是横向的比。重在给自己施加压力,进行激励,从而高标准要求自己,竭精尽智,发奋图强,一定要使自己的今天比昨天做得好,而明天又要比今天做得更好的激情。
十是对人表示善意。信守“能帮人处就帮人,得容人时就容人”的座右铭,广交朋友,少树敌人,保持平静、平和的心境。
十一是寻求娱乐。不讲究娱乐方式,最重要的是使心境舒畅,以消除心理压力。
(3)做人应遵守的德行:生存的目的是“奉献”,而不单是为了个人的功名利禄。这就要求我们:在利用自己的才能搏取功名财富的同时,要遵守做人的德行,不要见利忘义,使自己陷入了昏昏然的状态,不然,会把已经得到的东西丧失殆尽,人也会陷入绝境。1923年一群名噪一时的美国八大金融家,尽管手中掌握了总数超过美国国库总额的财富而红极一时,但在25年后的1949年,却一个个穷困潦倒,名落孙山。如下表所示:
可以说,这些人一个个都学会了赚钱,并且精于竞争之道,但他们却丢掉了做人的德行,没有守住做人的根本。
而德行好的人,往往能够在机遇和成功方面受到照顾。比如,法国银行大王恰科在年轻时,有一次到一家银行找工作,被拒绝后他垂头丧气地往外走。在大门口他发现地上有根铁钉,怕扎伤别人,他马上把它拾了起来,丢进垃圾桶里。出人意料的是,第二天银行的录用通知书来了。原来恰科弯腰拾铁钉时,恰好被董事长看到了。董事长认为如此有责任心、如此细心又能为他人着想的人,很适合做银行的职员。再如,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金利来公司为内地某报社组织的一次活动提供赞助,奖品是金利来领带。活动结束后,报社负责发放领带的罗小姐把剩下的3根领带交还给金利来公司,这让总裁曾宪梓先生非常感动。几年后,金利来公司准备进入内地市场,曾先生毫不犹豫地聘请了罗小姐做了分公司的总经理。恰科和罗小姐的德行都是非常高尚的,尽管他们在表现他们的德行时并没有考虑到回报,但机遇还是主动找到了他们。
德行,从狭义上讲,就是个人的道德品行;在广义上讲,还应包括理想信念、人生目的、处世原则和态度,以及行为的伦理规范。单就道德而言,它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对个人而言,就是在思维和社会行为方面的伦理趋向。它通过一定的社会舆论、传统力量和思想信念对人们起约束作用。对我们中国人来说,道德的内涵可以概括为:“思无邪,行善事;莫欺心,行方便;守本分,莫忌妒;讲信用,务诚实;顺自然,知己缺;清心、节欲、宽容、柔顺、谦和、知足、廉谨、存仁、节俭、处中、戒暴、戒贪、慎笃、知机、保爱、恬退、守静。”这里,诚信是根本,善良是准则,宽容是手段。
品德是心理素质的核心的核心,对每一个人的成长与成功都是极为重要的。品德由种种原则和价值观组成,它给人的生命赋予方向、意义和内涵。品德构成人的良知,使人明白事理,而不是只根据法律或行为守则去判断是非。放在首要地位的品德是正直,诚实,勇敢,公正,慷慨等。
在20世纪人类跨入工业时代以后,成功的最大要素开始从品德渐渐转移为个人的本事。许多人鼓吹要成功便须具备魅力、技能和手法,至少在表面上要圆滑通达。有些对人无害却高深莫测的格言最能阐释这种处世哲学,例如“微笑比皱眉更能赢得朋友”,有些格言显然是教人玩弄手段或骗人,例如,投其所好就可取悦他人,等等。受这些说教的影响,延续至今仍有许多人相信,靠天资、智力、活力与人缘就可以取得成功。但历史却告诉我们:几乎所有关于成功和自我奋斗的故事,都取决于当事人的德行,从长远来看,“真正自我”比“人家眼中的我”更为重要。杰出人物像富兰克林和杰斐逊等都明确强调:人生须以品德为本,才能有真正的成就和满足。特别是社会发展到了信息时代、网络成了交往媒介的今天,尽管才能对于获取成就仍很重要,但并不能保证可以让人获得持久的发展与成功,得到快乐和满足。而只有品德,才是自己保持持续发展、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动力源泉。
但是道德的提高不是靠学习或灌输道德知识就能解决问题的,它只能通过人从小到大的不知不觉中,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及有意识的道德自我修炼来形成。如何进行自我修炼呢?一般说来,修炼道德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养出自然天性,不奢求于物;二是要养出仁义之心,待人处事求其宽和而忌苛求。主要应当在“一个核心、两个底线、三条原则、四个关心”上下功夫:
一个核心。道德的核心就是一个“善”字。提高道德水平的出发点,就是要时刻在心中保存着善良的愿望,在行动中不忘善良的举动。把“杜绝恶行,爱人不损人,爱物不损物”,“路径窄处,想到留出一步与人行,滋味浓时,想到留下一口与人尝”,“不责人小过,不揭人隐私,不念人旧恶”作为修德的行为规范。
两个底线。其一是“不说谎”。对任何事情,不要“不负责任,煽动炒作。”更不要为一己之私去说假,造假,贩假,搞浮夸。在一生的言行中要坚守“忠实地思考,诚实地做事,老实地获取”。其二是“不害人”。不要为了个人的名利地位、物欲膨胀而无端剥夺了他人的健康或生命。要一生坚守心灵自律,奉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条原则。一是“欲正人先正己,欲人敬先敬人”。这就要有一种平等待人、推己及人的生活态度,有一个恬淡如水、淡泊明志的心理状态,有一个严格要求自己、从我做起的主观愿望。二是“事来则应,事过则忘”。这就要求有一种“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敬一行,随遇而安”的人生态度,以及“心由境生、境由心造、心是奇观”的悟性。要认识到尽管一个人的心总是随境而变的,在爱时它是温泉,在恨时它是利剑;在愁时它是丝网,在乐时它是紫燕;索取时是黑洞,奉献时是春蚕;失败时是霜叶,成功时是花篮。但境也是可以用“心”来造的,有心便有境,常存一份好心情时,心理就永远是一片好风景。三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这就要求时刻要保持心境的高尚,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记住“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塞翁失马,安知非福”的忠告。
四个关心。就是要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关心社会,关心人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