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设计的现代性隐忧

设计的现代性隐忧

时间:2023-02-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当代设计理性困境通过物的逻辑和设计理性逻辑取代人的主体逻辑而达到极致,设计沉迷于科技的无所不能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忽略了人生存的主体性。操纵者们在精神上对主体的感官进行贬值,而主体却对那些轮番轰炸的、可有可无的物质迷恋甚至痴狂。这种人为控制大众需求的方法可称为“有计划的废止”。
设计的现代性隐忧_观城论市: 城市化背景下场所认同的危机与重建策略研究

2.1.4.1 技术至上的设计取向

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迅速发展,更进一步滋生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欲望。航天技术的探索突破了古人仰天长叹的束缚、通信设备的进步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基因技术的问世控制了物种的变化、计算机的普及更新了人类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无论是大规模的生产建造还是微观技术上的探索研究,科技的迅猛发展已成为人类的无限推动器,瞬间改变了世界,并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然而人类对这突如其来的发展在还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时,便已开始陶醉于利用最先进的技术和工具进行各种式样的创造。科学技术的进步虽带给人类极大的物质财富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但同时也使人们逐渐被包围在工具所创造出的世界中。它改造了人的内在结构,使人以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的无限膨胀压抑了其他方面的需要,从而使人的自我意识和存在萎缩了。

当代设计理性困境通过物的逻辑和设计理性逻辑取代人的主体逻辑而达到极致,设计沉迷于科技的无所不能和震撼的视觉效果,忽略了人生存的主体性。当国外在忏悔高层建筑给人的生活带来各种弊病时,我国的摩天大楼却如雨后春笋般生长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它们的崛起和盛行表明了人的生存理性最终被导向完全的技术合理性控制中,而摩天大楼本身所体现出的象征性和炫耀性,将设计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和政治理性形式。金茂大厦的设计师和结构工程师法兹勒·康曾说过,今天建造190层的建筑已经没有任何实际困难,要不要盖摩天大楼或在城市里如何处理摩天大楼,那并不是工程问题,而只是个社会问题,某种程度上就是设计现代性的文化价值问题。摩天大楼的盛行受技术迷恋、商品经济发展和现代理性价值等因素的影响。设计对结构和技术的崇拜,使大众的日常生活成为工具理性形式的附属形式,人的日常生活主体性被技术崇拜的极权形式所主导,技术理性的不断扩张,使其占据了统治力量,成为统治人、束缚人的异己力量。

人在高科技的光环下不能正确地看待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盲目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和个人价值,逐渐从自然的主人沦为科学技术的奴隶,从而导致了技术理性异化的产生。对科学技术的崇拜让设计共同体中的各个群体走上了极端,也走进了设计的误区。设计不再关注人的正常生活的居住和使用需求,设计师沉溺于高科技的享受,开始对设计中纯粹的理性形式的探索,这种向技术理性崇拜的设计理念,致使人作为一种生存主体和功效主体的价值和需要被忽视,导致了人类审美传统与伦理精神的失落。

2.1.4.2 物凌驾于人之上

在当今的设计实践中,人与物的关系出现了颠倒,使用者的主体地位无形中被“物”所取代。人们不是让“物”来适应人的使用需求,而是牢牢地被物品所控制。由于批判意识的缺失,主体还觉察不到这种来自产品的操纵,成为它的牺牲品和执行者,“物”进而成为统治主体的异己力量而存在。

在消费至上的现代社会,越来越多的设计精英步入奢侈品的设计行列,生产出脱离大众日常生活需求的高端产品。设计与商业的合作,导致设计对人的价值的重视、对人的内心的关怀迅速让位于产品奢华的外在形式,“设计以人为本”变成了没有任何意义的广告招牌。在当今日益物质化和肤浅的享乐主义之下,大多数人的内心充满了空虚和不安,而设计作为一种能控制大众日常生活的最直接、最具体的策略形式,引导并牵动着消费者的视听。操纵者们在精神上对主体的感官进行贬值,而主体却对那些轮番轰炸的、可有可无的物质迷恋甚至痴狂。正是消费者对产品的无限追逐促进了产品的再设计,而产品的再设计又把人们导向对其更为狂热的追逐中。如此的恶性循环牢牢地控制了人们的行为和思想。这种表面虚假的、被设计的幸福形式让使用者难以分辨自己是真的需要还是出于自主的欲望之外。表面上看,好似是主体的日常生活个性价值得到了张扬,在本质上却因产品所呈现出的意义的浅薄导致了人类精神和文化更为深刻的危机。作为产品使用者的“主体”像玩偶一样被物品以及物品背后的创造者们牵动、控制着,失去了自主的选择权。

在如今的社会中,人的多样化需求被忽视,人的概念被整齐划一,人所拥有的丰富性和多种可能性被设计师的主观意志剥夺。设计不再考虑人的宗教和民族差异,也不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他们认为人人都有同样的身体、同样的功能,人人都有同样的需要。设计忽视了一些人作为有机体的必然的、不同的需求,并把所有人都放在同一起跑线上对待,然而这个起跑线也是被幕后的操纵者调整了的、远离日常生活的起点。在这种对非日常生活过度重视的世界里,使用者逐渐失去了支配和影响客体的能力,从而被抛弃在一种被意识化或符号化了的抽象的生活世界里。

2.1.4.3 受控的大众生活

物品生产只有极大地刺激消费,才有可能赢得高额利润回报,所以生产商在追求销售额的利益驱使下,要求设计师的产品推入市场后具有一定的流行期限,并把最新研发的产品作为保留产品,在旧产品推出一段时间后再上市,目的是让消费者觉得自己先前拥有的到今日已经陈旧,需要激起消费者再次购买的欲望。在这种消费社会所建立起来的大批量生产、消费,并大批量废弃的模式中,产品的使用周期大大缩短,人们手中的产品不断更新,旧产品在3~5年时间内就被新产品取代。这种人为控制大众需求的方法可称为“有计划的废止”。它包括“功能型废止、样式型废止、质量型废止”,然而这些制度并不是设计师个人的创造,而是企业生产商、设计师、工程师、金融和市场专家等通力合作的结果。他们的合作使设计目的不再纯正。

这同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有计划的废止”如出一辙。但那时此方法的实施对当时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的美国来说,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繁荣,而目前的市场依然仿照那时的设计理念和销售理念,设定产品的使用期限,致使消费者手中拥有大量“用之不得,弃之可惜”的生活用品。设计源于因对商业利益的追逐而进行的外观样式的改变以及对流行趋势的控制,这让使用者完全处于被动状态。正是这些片面追求商业价值的设计导向,使人们陶醉于人为操纵下提供的丰富物质生活中,它催生了无限制的需求膨胀,从而更有效地刺激了商业设计的发展。

诚然,消费设计本身并不存在道德伦理问题,但当利润和消费成为设计唯一的追求,当设计师变成资本运作链条上的一个零件时,设计则完全变成了一种商业营销技术。在这样一种利益至上的消费社会,设计师逐渐失去了对设计道德的思考,从而陷入一种系统的、体制性的盲目之中。基于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和企业生存、竞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消费主义设计,已然介入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它严重地腐蚀着每个人的价值观念甚至是整个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然而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人们不但没有深刻地认识到设计伦理的重要性,还在无形中加剧了价值观念中的偏差,使设计丧失了对适应现代日常生活的新伦理观进行探索的意识,最终导致了当代设计伦理的缺失。[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