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境外主流媒体
当前,国际社会和公众获取有关中国的信息,主要是通过我国的对外传播媒介和其他境外传播媒介。而在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境外媒体与我国政府、媒体甚至国内普通大众的接触变得日益频繁。尤其是中国政府于2007年1月1日正式实施了《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外国在华记者采访规定》、《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港澳台记者在内地采访办法》和《北京奥运会及其筹备期间台湾记者在祖国大陆采访规定》,明确了境外记者只需经得被采访单位和个人同意就可以进行采访。2007年的“两会”报道成为境外媒体记者对该政策的初次体验,奥运报道更是让境外记者有了“采访零拒绝”的感受。境外媒体正在离我们越来越近,而实际上,由于长期以来政策体制等方面的客观原因,我们对境外媒体的了解其实并不充分。下面,我们主要介绍以欧美为主的境外媒体,以及部分有影响力的境外华文媒体。
中国对外传播的主要任务是在国际舆论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因此核心受众应该是西方发达国家的受众,尤其是西方社会中的主流人群,即以中上层人士为重点对象,包括政界人士、工商界人士和知识分子,因为他们或是掌握着国家的政治权力,或是操纵着国家的经济命脉,或是影响着国家的思想舆论。因此,外宣工作应该将重点放在对象国的主流媒体,加强与它们的交流与合作,特别是要与国外媒体人士建立密切的联系,通过他们做好外宣工作。
另外,华侨华人和我国留学生是我们外宣的另一重点对象。他们中有不少人已进入所在国的主流社会,甚至成为颇有影响的精英人物,外国人往往通过华侨华人了解中国,他们可以起到独特的桥梁和辐射作用。因此,有影响力的境外华文媒体也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关注的对象。
一、美国主流媒体
美国无疑是当今世界的超级传媒大国和超级传播大国。尤其在新传媒环境下,美国享有绝对的话语权,掌握和影响着很多全球性的媒体,而互联网和卫星电视也增强了这种影响力。再加上超强的资金优势、技术设备优势、吸引人才优势、制作技巧优势,以及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和军事扩张优势,美国构建了面向全球进行跨语言、跨地域、跨国界传播的超级传媒大国的地位。“美国媒体比较特殊,因为它们非常国际化,美国的新闻报道被全世界阅读、观看和分析。”[2]
(一)世界性通讯社
1.美联社(The Associated Press)
在全球新闻发布的整个流程中,特别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各世界性的新闻通讯社处于上游位置。当今世界各国,不论地方性、全国性还是世界性的报纸、广播、电视,无不依赖新闻通讯社,以弥补自身新闻采访的不足。
当前世界级的五大通讯社是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和中国的新华社。其中,拥有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的美国就占据了两个席位。当然新华社作为我国的国家通讯社,虽然已发展成为报道形式多样、种类齐全、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性通讯社,但是对外新闻稿在国外的落地率仍然较低,特别是极少被西方发达国家的主流媒体直接采用。这就意味着我们在全球舆论传播格局中的影响力还不大。
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合众国际社这四家通讯社在国际传播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国际新闻80%以上被这四大通讯社所垄断。近年来,合众国际社的影响力在不断削弱。而在美联社、路透社和法新社三巨头中,在全球新闻体系中起主导作用的当属美联社。
美联社和合众国际社是美国以批发方式向全球的报社、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大众媒体和其他机构每日每时发送主要是美国视角的国际国内新闻稿件与图片的主要机构。[3]特别是美联社是全球最大的通讯社,它是由美国报业(1300家报纸)和广播成员(3890家电台、电视台)组成的新闻联合组织。全社工作人员约3000名,其中编辑、记者1600多人。国内分社134个(包括6个总分社、100多个分社和记者站)。国外分社83个(包括3个总分社),驻外记者500人。每天用6种语言提供近百万字的新闻稿以及照片、图片,在全球有2万家媒体的订户,遍布世界115个国家和地区,全球每天有15亿人会接触到美联社新闻。[4]美联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是国内报纸、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订费。
近几年,美联社大力开发网络新闻业务。1995年成立美联社多媒体服务部,第二年推出为其成员服务的新闻网站“连线”(The Wire),日夜滚动发布全球最新消息。订购“连线”的用户除了可以随时接收最新消息外,还可以在“连线”的页面插上广告,作为自己网站的一部分,向公众传播。目前订购“连线”的成员已有数百家。2000年2月,美联社又和真实网络公司联合推出专为媒体网站服务的实时声像新闻,名为“美联社源流新闻”,内容包括口播新闻摘要、电视新闻播报、现场新闻直播等。目前,《纽约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的网站已开始使用这种“源流新闻”。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美联社已成为使用多种形式向各种媒体全方位播送新闻的国际通讯社,每天的受众在1亿以上。
2.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
成立于1981年的美国彭博资讯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财经资讯公司。它用一种外观像笔记本电脑,可折叠、双屏幕的彭博终端改变了一个行业的赢利模式,成为金融资讯的代名词。现在,该公司已经发展成为集新闻、数据和数据分析为一体的全球性多媒体集团。彭博仅用了22年的时间,就使它的金融数据市场的销售收入超越了具有150年历史的、世界上最大的资讯公司——路透集团。[5]
(二)国际化印刷媒体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三家报纸,是各国政要、金融人士必须关注的案头报。除此之外,还有《今日美国报》、《洛杉矶时报》、《国际先驱论坛报》、《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这些报纸在全球各大媒体都有较高的引用率,在世界舆论格局中有较大影响力。它们是美国影响各国政界要人、各界精英的大众媒体。
美国的杂志在全球的影响力也不可低估。《时代》、《新闻周刊》是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两份新闻周刊。《时代》自1927年开始的“年度人物”评选已经成为记录历史的一种标尺。而《时代》周刊上的中国封面人物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国家领导人到新生代的偶像明星姚明、李宇春等,也可以让我们看出《时代》把握中国历史脉搏的轨迹。根据其母公司美国在线—时代华纳(AOL-Time Warner)公布的数据,《时代》发行量超过400万份,拥有全球读者2800万。[6]尽管《时代》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但很少发表社论。
《新闻周刊》创刊于1933年,从1961年开始由《华盛顿邮报》收购,全球发行400万份,其中约有三分之一在美国以外。该刊与MSNBC.com合作,在网上提供每周杂志的电子版、每日新闻更新、图片库和档案库。《新闻周刊》在全球建有22个分社,海外分社有北京、开普敦、法兰克福、中国香港、耶路撒冷、伦敦、墨西哥城、莫斯科、巴黎和东京。[7]
此外,像《读者文摘》、《国家地理》、《科学》、《花花公子》等各类专门期刊,也在全球不同类型的读者中具有广泛影响力。杂志对读者的影响力虽不如日报、电视,但是对读者的针对性、渗透性更强。
(三)主流电视媒体
美国家庭电视有三种类型,有线电视用户占68%,直播广播卫星电视用户占17%,其他为无线接收的电视用户。在美国,用户无须安装有线电视,使用天线甚至易拉罐就能接收到无线商业电视台的信号。美国五大无线广播电视网分别是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美国广播公司(ABC)、全国广播公司(NBC)、福克斯广播公司(FOX)和哥伦比亚及华纳兄弟联合电视网(CW),全美三分之二的电视台都加盟了无线广播电视网。这些电视台的共同特点是面对最广泛的民众,所提供的节目多是谈话节目、真人秀、电视剧,新闻只占极小比例,且大多数是当地新闻,连美国其他州的新闻所占比例都极小,走的是典型的本地化路线。因此,无线商业电视台中美国境外新闻极少,而且意识形态色彩较浓。下面,我们重点介绍美国较具国际影响力的电视新闻媒体。
1.美联社电视新闻社(Associate Press Television News)
1999年,美联社兼并了位于英国伦敦的国际电视片交换中心——世界电视新闻社(World Television News),将其与自己的电视新闻分社合并,组成美联社电视新闻社和路透社电视新闻社(Reuters Television News)。它们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电视新闻供应商,全球50%左右的国际新闻由这两家机构提供。[8]
目前,美联社电视新闻社在全球67个国家建立了83个分社,拥有350个电视用户,包括NBC、CNN、CBS、Fox News Channel、ABC以及BBC,一天24小时向全球用户提供电视新闻,并提供体育和娱乐新闻。如果再加上一些门户网站和新闻网站,那么其全球视频新闻用户共达到500个。[9]美伊战争期间,美联社电视新闻社直播专线的直播画面出现在全球40家电视台,其中包括中国中央电视台。
(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able News Network),简称CNN,是世界上第一个24小时新闻电视台。泰德·特纳(Ted Turnl)于1980年创办CNN之初,就明确定位受众主要是政治家、企业家和中产阶级。在1991年海湾战争中CNN声名大振,以连续十多个小时的独家战况报道让传统的无线商业电视网黯然失色。其定位和口号已从“世界新闻领袖”转变成“新闻中最值得信赖的品牌”,强调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公平性和权威性。
CNN在1995年8月30日启动了自己的新闻网站CNN.com,CNN的全部内容都通过互联网向全世界的观众传播,被称作是互联网上第一个新闻网站。CNN向来都与美国政府保持高度一致,所以它通过与美国政府的紧密合作获得了很多的新闻资源。现在,CNN在各地的新闻中心聘请了很多当地记者,以确保能从更具国际视野的观点来报道新闻,稳固其国际一线地位。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珠峰展示活动对媒体采取定向邀请报名的方式,最终有7家境外媒体获邀采访圣火登珠峰,其中邀请的美国媒体就是CNN。CNN的国际主流媒体的地位可见一斑。
目前,CNN在美国国内受到了福克斯新闻网(Fox News)的严峻挑战。两家全天候的有线新闻网在美国国内的竞争日趋激烈,而且CNN在市场份额方面已经输给了Fox News。不过在对待国际政治问题的观点上,CNN和福克斯新闻网还是保持一致的。
(四)互联网
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的主要新媒体之一。从理论上讲,人们可以看到全球各个地方的网站。当互联网成为新闻的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全球新闻便诞生了。
美国真正有影响力的新闻网页,大部分都是传统媒体制作的,像CNN、ABC、NBC、CBS、PBS(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美国公共电视网)、MSNBC(微软全国广播公司)等大广播公司均已上网播出,仅CNN的网络版每天就有350多万用户访问。全球现有的3.2亿个网页中,80%的信息来源于美国。即使有些门户站点,如AOL.com、Yahoo.com等,其新闻也都来自美联社、《纽约时报》和CNN等传统媒体。
美国新闻媒体最大的特点就是私营化、商业化程度极高。除PBS和NPR(National Public Radio,公共广播电台网)之外,其他媒体基本上都是私营的,并且完全是商业化运作,广告是其主要收入来源。商业化运作的基础决定了美国媒体格外重视受众调查,每一种媒体、每一家媒体都确立了自己的核心受众,并根据受众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内容。
通过世界通讯社、报刊,以及电视新闻、互联网,美国编织了一张笼罩全球的新闻传播网络。
在美国全球新闻网络的笼罩下,可以略带夸张地说:一个美国人的知情权就是全世界的知情权,因为大多数由美国媒体报道的新闻能够并且经常在全球范围内迅速传播。[10]
二、西欧、日本等国家主流媒体
(一)英国
英国有三大媒体机构:路透社、《泰晤士报》和BBC,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1.路透社(Reuters)
路透社是首屈一指的环球财经新闻及资讯服务集团,世界五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0年由保罗·朱利叶斯·路透(Paul Julius Reuter)在德国亚琛创办,1851年迁址到伦敦。
该社是全球新闻报道、新闻评论、新闻图片的主要来源之一,也是全球电视国际新闻报道的两个主要批发商之一,号称是“世界上最大的国际多媒体新闻通讯社”。该社在全球约130个国家或地区设有196个记者站,派驻有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摄像记者和编辑2300人;在89个国家或地区有雇员15300人。该社以18种语言发布有关全球209个国家或地区的新闻消息250万条,平均每天近7000条。其新闻稿用户主要是全球1000多家报社和100多个国家的450家新闻广播机构,涉及1000多个频道,阅读或收看其新闻的受众约10亿人;其互联网站的月访问量约1200万人次。[11]
路透社的另一大特色是全球性的金融服务,其收入占到了该社总收入的90%以上。该社每天提供全球300多个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直销市场的信息,以及全球3500多家公司的信息。其金融信息每秒钟更新8000乃至23000次。其用户是全球从事股票交易、外汇交易、商品交易和能源市场交易的33万金融市场专业人士。2005年,路透集团的总收入达24亿英镑。[12]
2.《泰晤士报》(The Times)
《泰晤士报》是英国历史最悠久、最权威的报纸,创刊于1785年1月1日,创办人为约翰·沃尔特(John Walter)。《泰晤士报》的黄金时代是在19世纪前期和中期,对当时英国和世界的影响力可谓独一无二。1981年,默多克接管《泰晤士报》。之后,《泰晤士报》开始注重商业经营,在编辑方针、经营策略、人员管理等方面都做了较大调整。2004年起,《泰晤士报》改版为小版面。小版面《泰晤士报》的发行改变了报纸的经营状况,使得《泰晤士报》在英国的报刊中更加有影响力,同时也维系了原有的那些保守派读者。尽管《泰晤士报》的所有权一再易手,但它在英国国内和全世界的影响力却一如既往,至今还是各国政要的案头报。
3.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英国的广播、电视在全球也有巨大的影响力。其中最著名和最主要的是创办于1922年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简称BBC,目前在英国国内经营8个电视频道、10个电台广播网,以及46家地方和全国性电台。面向全球传播的有BBC世界服务节目电台(BBC World Service),以33种语言对外广播,全年播出65400小时,每周听众约1.83亿人;此外,还有BBC世界电视台(BBC World)。BBC世界电视台是一个商业化运作的、全天24小时播出的英语国际电视新闻与信息频道,可为全球2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观众接收,其全天候到达的全球电视家庭约1.27亿户,部分时间到达的家庭约1.43亿户,总计约2.7亿户。[13]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公营台和私营台并行双轨制的国家。1927年,英国国王颁布“皇家约章”,将私营的英国广播公司改组为公营性质。1936年,BBC电视台成立,是世界上第一家公共广播机构。根据《1954年电视法》,1954年商业电视台开办,1972年正式改名为独立广播联盟(ITV),形成了当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私并举的双轨制。目前,公营的BBC和ITV平分了英国电视市场。大部分西欧国家和日本都实行公私兼顾的双轨制体制。比如意大利是公营的意大利广播电视公司(RAI)与私营的贝鲁斯科尼领导的菲宁威特集团(Fininvest)平分意大利市场。日本是公营的NHK和四大私营电视网角逐日本国内电视市场。
(二)法国
李良荣在《当代西方媒体》中这样形容法国新闻媒体:法国的新闻媒体是西方各国中历史最悠久也是最年轻的媒体。悠久是因为它是现代新闻媒介和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之一。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所确立的新闻自由原则开启了现代文明之门。说它年轻,因为现在法国的报刊、电台、电视台绝大多数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创办的。
1.法新社(Agence France-Presse)
在法国,世界级新闻社是法国新闻通讯社和十几家专业新闻社,特别是图片新闻社,如伽玛图片社(Gamma)和西格玛图片社(Sigma)等。
法新社由哈瓦斯新闻社(Agence Havas)发展而来,1957年1月10日法国颁布的保障新闻独立的法令使它享有特殊的地位。它既不是公共机构,也非私营企业;管理委员会是其最高领导机构,并由主要媒体用户代表、政府代表和法新社工作人员代表组成,以保障其运行不受来自各方的压力的制约。
法新社拥有2000名记者和技术人员,有2.53亿欧元的预算(其中40%来自政府订阅);法新社拥有最完整、分布最广的新闻发布网,包括分布在165个国家的110家分社和分属巴黎、华盛顿、蒙得维的亚、香港、尼科西亚五大地区总分社的50名驻地记者。在最近10年中,法新社在图片业务、无线通信和电子通信(主要是互联网)服务方面有了长足发展。但是,它在电视领域的发展远远不如路透社和美联社。
2.日报
法国付费报纸的发行量在经历连续5年的下跌后,终于在2007年迎来了增长。据法国媒体发行监督机构OJD公布的统计数据,法国绝大部分日报2007年的发行量都呈现上升趋势,《费加罗报》(Le Figaro)列法国全国发行付费日报之首。在全国发行的综合类日报中,《费加罗报》、《世界报》(Le Monde)和《今日法国》(Label France)分列前三位。
目前,法国有81家日报,其中有十几家政治、综合类的全国性日报,十几家经济、体育类报纸,60多家省级或地区级日报。在110亿欧元的文字媒体营业额中,日报仅占40%。在过去的几年中,虽然法国的日报发展艰难,但是日报中的“高档品”(“高质量报纸”,Quality Paper),如《费加罗报》、《世界报》和《解放报》却在发展新读者的同时较好地维持了它们的发行量,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
3.杂志
法国拥有世界上阅读杂志相对最多的人群,每1000居民购买1354份杂志。目前,在法国,杂志是日报最有力的竞争对手。在排名前100种期刊中,有6种期刊的发行量超过100万份,8种超过50万份。其中,《巴黎竞赛画报》(Paris Match)、《快报》(L’ Express)和《新闻观察家》(Le Nouvel Observateur)分别位居全球50大财经、新闻类周刊的第6、7、8位,发行量分别达70万份、54.6万份和53.7万份。[14]
法国著名时尚杂志《她》(ELLE)创刊于1945年,是一本关注时尚、美容、生活品位的女性杂志,在全球3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拥有超过2000万的忠实读者。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ELLE已发展成为一个著名的服饰品牌,旗下拥有ELLE SPORT和ELLE PARIS两个各具风格的女装品牌。
4.电视台
法国的电视业相当发达。法国有4家全国性国家电视台:法国电视二台(France 2)、法国电视三台(France 3)、法国电视五台(France 5,教育台)以及法德文化频道(Arte);此外还有3家全国性私营电视台:法国电视一台(France 1)(法国收视率最高、影响最大的综合台)、法国电视六台(M6)以及加密台“新增频道”(Canal Plus)。法国拥有20多个全国性和地方性的有线电视频道,40%的家庭分别接入各个有线频道网。法国电视五台和国际电视台(CFI)是法国专门对外播出节目的两个国际频道。观众可以通过卫星收看众多电视频道(见表1-1)。
表1-1 法国可在网上浏览的电视台
(三)德国
德国在印刷媒体方面,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力的有:《图片报》(Bild)、《法兰克福汇报》(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南德意志报》(Süddeutsche Zeitung)和《世界报》(Die Welt)等。还有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Der Spiegel)。
成立于1960年的德国之声电台(Deutsche Welle),是由联邦出资兴办的国家广播机构,总部设在科隆,该台除用包括中文在内的31种语言面向全世界广播外,还用德、汉、英语言播放电视新闻节目。[15]
另外,德国跨国传媒公司贝塔斯曼在全球的图书发行等领域有广泛影响。贝塔斯曼媒体拥有三大核心业务:媒体内容、印刷服务和客户直销。进入21世纪,贝塔斯曼由一家欧美传媒公司转型为全球化的信息传播公司。其发展的两大中心目标是:第一,保持图书出版销售、报纸杂志出版业务的稳定性,并向潜在的、动态发展的媒体市场扩展;第二,经过一系列收购重组之后,多媒体产业和娱乐业,包括电影、电视、电台和音乐,将成为其重点发展对象。
(四)俄罗斯
俄罗斯原国家通讯社的塔斯社(Telegraph Agency of the Soviet Union,TASS),在冷战时期曾经是堪与世界上最大的通讯社美联社相抗衡的国际性通讯社。现在,塔斯社仍然是国家级通讯社。目前塔斯社在俄罗斯和世界其他国家拥有130多个记者站、200多名记者,还与80多个外国通讯社有合作关系。其每天发布的新闻稿件可覆盖300多家报纸的版面。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俄新社,全称为俄罗斯国际新闻通讯社,创建于1941年6月24日。俄新社以锐意创新、顺应市场需求的理念,在短短的几年间,已稳坐俄罗斯第一大通讯社的宝座。
另外,还有国际文传电讯社(Interfox),简称国际文传社。国际文传社作为前苏联时期第一个非政府新闻机构,成立于1989年。不同于国营性质的塔斯社和俄新社,国际文传社是私营性质。它主要提供财经、金融方面的信息,现在其网络已扩展到美国、英国、德国和中国等国家。
(五)日本
1.共同社
共同社于1945年建社,是日本的国际性通讯社。共同社独立于政府,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并将之提供给日本全国各报社、民营电视台以及NHK等新闻机构,同时还将日本动态提供给世界上其他各新闻机构。此外,共同社还通过网络联机系统,将采访、编辑的新闻迅速地提供给各报社、电视台和广播电台,彰显了新媒体时代的应变能力。共同社除了在日本国内的札幌、仙台、东京、名古屋、大阪、福冈设有分社,还在各都府县政府所在地以及其他主要城市设立46处分局;海外则分别在纽约、华盛顿、伦敦、巴黎、莫斯科、北京、曼谷、开罗等世界41个主要城市设有总局或分局,员工总人数约为2000人,其中200人常驻海外。之前,我们提到的受邀参加报道奥运圣火登珠峰的7家境外媒体中就包括日本共同社。
2.报纸
无论是发行量还是普及率,日本的报纸在世界上都是少有的。其中《读卖新闻》和《朝日新闻》的发行量在世界报业分别排第一、第二位。但日本新闻媒体的垄断程度极高,日本虽然有110多家报纸,但真正有影响力的也就5家,分别是《朝日新闻》、《读卖新闻》、《每日新闻》、《日本经济新闻》和《产经新闻》,这五家报纸的发行量占日本全国报纸发行量的一半以上。
3.广播电视
与报纸相同,日本的广播电视公司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也只有5家,这说明了日本媒体的垄断程度之高。这5家公司分别是公营的日本放送协会(NHK)以及私营的东京广播公司(TBS)、日本电视广播网公司(NTV)、富士电视公司(FUJI TV)、全国朝日广播(ANB)。
其中NHK是日本唯一公营性质的媒体机构,也是日本最大的电视公司。NHK总部设在东京,台长由政府提名、议会批准,视听费由政府的邮政省代收,这就决定了NHK的舆论导向倾向于政府。NHK在全国的大城市设有8个地方总局和54个地方台,在国外设有34个分局,并与国外42个新闻机构有合作关系。它拥有3套广播节目和2套电视节目,覆盖日本全国99%的地区,制作的节目包括新闻、文化、娱乐、教育、体育等。现在的NHK约有12077员工,占据日本广播电视业的半壁江山。[16]
值得一提的是在日本,从国会、政府各部、司法机关到地方各级行政机构,从各政党到各团体,都设有记者俱乐部,例如国会记者俱乐部、首都官邸记者俱乐部、外务省记者俱乐部、警视厅记者俱乐部、自民党记者俱乐部等,各新闻机构都可派遣自己的记者常驻在俱乐部。俱乐部常向各新闻媒体发布消息或内部吹风,例如透露某些机密,发放探测气球,而各媒体记者则可从中获取信息来撰写新闻。各媒体还专门设立政治部,专职采访政府、议会、司法当局以及各政党、大团体的新闻。这批政治记者成了议会、政府、政党和大团体在媒体的代言人或双方的中介者。[17]
三、境外华文媒体
从1815年《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在南洋马六甲创刊,海外华文媒体已有190多年的历史。在意识形态方面,由于来源、背景、身份、处境以及政治倾向的不同,海外受众群体在观念上始终是非常多元化的,与中国国内相对一致的舆论环境有本质的区别。可以说,大多数海外华文媒体更接近于国际媒体的“华人版”,而不是中国媒体的“海外延伸”。海外华文媒体由于扎根海外多年,熟悉当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和市场,因此在连接海外华人与祖国、加强中国与海外的联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拓展我国对外传播的重要渠道。这里,我们主要介绍部分有代表性和一定影响力的境外华文媒体。
(一)东南亚
在华人华侨数量集中的东南亚地区,华文媒体最为兴盛的当属新加坡和马来西亚。在这两个国家,华文媒体已成为当地主流媒体的一部分。新加坡报业控股公司出版的《联合早报》,不但是新加坡的主流华文报,还通过互联网将其内容迅速传送到全球各地,受到世界各地中文读者的欢迎。《联合早报》已成为东南亚地区规模最大、最具权威性的华文大报。
马来西亚现有华文报18家、华文期刊63种,是海外拥有华文日报最多的国家。虽然马来西亚华人只占总人口的约28%,但18家华文报的日销售量超过马来文报和英文报。[18]
(二)欧美
目前,海外各类华文媒体中最多的还是报纸,这是因为相对于办电台、电视台来说,在海外办报要容易一些。在北美地区传统的印刷媒体行业,港台背景的报刊在读者市场长期占有优势。
1.《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双雄争霸
属于台湾《联合报》系的大型日报《世界日报》创立于1976年,至今已发展成为美国中文报纸的“龙头老大”,也是北美地区最大的中文报纸,基本覆盖美国所有华人社区,发行总量达30余万份。而在香港出版的《星岛日报》则采用另一模式,在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同时创办发行8份日报。《星岛日报》以香港为新闻编采总部,并在美国纽约设立国际新闻中心,负责全球的采编运作,在纽约、洛杉矶、旧金山、多伦多、温哥华、卡加利、伦敦、巴黎及悉尼等地均有海外分社。据业内人士估计,《世界日报》和《星岛日报》在美国的中文日报总发行量中占六至七成的份额,形成双雄争霸的局面。
香港《明报》出击北美,在加拿大多伦多和温哥华占据中文报业的主导地位。总部设在休斯敦的《美南新闻》于1979年由台湾人士李蔚华、宋勤勤夫妇创办,以免费方式发行,25年来从周报发展为日报,在美南地区一家独大,取得商业上的巨大成功,现已发展成为遍及全美十多个城市的中文报业集团。[19]
2.华侨创办的报刊:《侨报》
美国《侨报》1990年由当地华人创刊于纽约,在美国东西部各主要城市发行。它较多关注大陆新闻,在众多美国华文媒体中独树一帜。《侨报》已经奠定了它在报道中国大陆新闻方面的“领军”地位,这也得益于过去数十年中国大陆移民的迅猛增长。《侨报》虽然在舆论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并一直以来不断取得发展进步,但是由于诸多原因,至今仅占据有限的市场份额,尚不足与《世界日报》等具有港台背景的报纸相抗衡。[20]
(三)港澳台
1.香港
(1)《大公报》
《大公报》历史悠久,于1902年创刊于天津,曾被联合国推荐为全世界最具代表性和权威性的三份中文报纸之一。1948年3月,香港版《大公报》复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地的《大公报》或停刊或改组,香港则继续以《大公报》为名出版至今)。目前,《大公报》在北京、广州、上海、深圳、福建和东北等地设有办事处,在美国派驻有记者。该报还发行海外航空版,行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海内外华人认识和了解中国的重要新闻来源之一。《大公报》网站除发布当日大部分版面内容外,还发放即时新闻,让网上读者即时获取最新信息。网站日点击率达200万,以欧美地区读者居多。
(2)凤凰卫视
成立于1996年3月31日的香港凤凰卫视在短短的十多年,就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令全球关注的电视传媒。到目前为止,凤凰卫视拥有中文台、电影台、资讯台、欧洲台和美洲台5个频道。在中国大陆,凤凰卫视已成功地在相当广泛的区域落地,同时覆盖了港澳地区。凤凰网站和《凤凰周刊》的影响力也日益扩大:凤凰网站每日平均综合访问量约150万次,日平均访问人次约120万人,同时,网站提供短讯服务(SMS)、多媒体服务(MMS)等多项增值服务;《凤凰周刊》则在香港与中国内地同时发行,是港龙航空、中国南方航空等主要航空公司的指定杂志。
在海外,1999年,凤凰欧洲台进入欧洲主流卫星电视SKYIDIGITAL以及英、法、德、荷四国有线电视网;2001年,凤凰美洲台开播,通过美国两大直播卫星网平台DIRECTITV和ECHOSTAR,将节目传送给北美观众;在亚洲,凤凰卫视已进入新加坡有线电视网和马来西亚最大的收费电视公司,用户已由开播时的25万增至目前的50万;2005年,凤凰卫视在加拿大批准落地,并已成功推出电视节目。现在,凤凰卫视通过亚卫三号S.EUROBIRD卫星等直播平台,已覆盖了亚、欧、北美、北非等9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公认的在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华语媒体之一。[21]
2.台湾
(1)报纸
《联合报》、《中国时报》和《自由时报》统治了台湾岛内主流舆论十几年,随着2003年香港《苹果日报》登陆台湾,台湾报业市场四雄逐鹿的格局逐渐形成。
《中国时报》是台湾一份综合性中文报纸,简称为“中时”。《联合报》是在台湾地区发行的中文报纸,由王惕吾于1951年9月16日创办。当时它是由《全民日报》、《民族报》、《经济时报》所组成的联合版,1953年三报正式合并,成为现在的《联合报》。多年来,《联合报》坚持反对“台独”、维护两岸和平的立场。《自由时报》社论的篇数一直是最多的。《苹果日报》(台湾版)的内容以娱乐见长,政治倾向不明显。
(2)东森电视台
东森电视台成立于1991年,前身为友联全线公司,1993年更名为力霸友联公司,以录像带供应、第四台播送为主要业务范畴。自1997年9月正式更名为“东森电视台”,由早期的2个电视频道经营,逐步扩充到目前的8个电视频道经营。
东森电视台目前共经营8个自制频道,是台湾省内频道公司中自制频道数量最多的,并且频道类型均属台湾省内最受欢迎的主流频道,包括新闻、电影、综合、卡通等类型频道。这8个频道分别为:东森新闻台、东森戏剧台、东森电影台、东森洋片台、东森综合台、东森ET-today、东森幼幼台及超视,涵盖了各年龄层的观众,是台湾地区唯一全方位的电视公司。此外,台湾中天电视台、台湾TVBS电视台也是台湾的主流电视媒体。[22]
3.澳门:《澳门日报》
《澳门日报》创刊于1958年8月15日,是澳门地区综合性中文报纸,也是澳门销量最多的中文日报。其创刊宗旨为“立足澳门,服务市民,实事求是地报导祖国各方面的成就和变化,准确反映民意”,服务对象为广大澳门居民。《澳门日报》长期使用新华社和中新社的新闻稿及新闻照片,是澳门最能反映国家政策的报纸。该报在广州和珠海经济特区设有办事处,刊登大量当地新闻和大陆、香港及国际新闻。《澳门日报》与香港、泰国及国内各大报均有业务往来,交换新闻,代理发行等。《澳门日报》主要在澳门地区发行,也在香港、珠江三角洲等地发行,其在东南亚国家也有订户。[23]
(四)境外华文媒体发展特点
1.中国大陆新闻比重加大,城市新闻成为焦点
很多境外华文媒体普遍增加了对祖国大陆新闻的报道,许多报纸都开设了内地版。有些华文媒体还尝试与中国大陆媒体合作,转登或委托组编有关大陆的报道。例如,《星岛日报》和《世界日报》改变了编排风格,变竖排为横排。《星岛日报》每周还出版随报附送的“大陆专辑”,《世界日报》则开辟了“神州乡情”专版。其目的主要是扩大发行量,争夺内地来的新移民。随着中国大陆经济的稳定发展,国内新闻将会吸引众多的华人读者。例如2001年首届海外华文传媒论坛在南京成功召开后,越来越多的城市,诸如长沙、武汉、成都、杭州、大连、重庆等,主动邀请海外华文媒体参观交流,以期将城市的经济、文化和投资环境等方面的信息传播出去,这使得海外华文媒体对中国各大城市的关注度不断提高。例如法国《欧洲时报》2008年以专版形式分别刊发了有关苏州吴中区、吴江市、昆山市的报道。在澳大利亚出版的《星岛日报》以《中国绸都——盛泽》为题作了整版专题报道。此外,加拿大《环球华报》也以专版形式刊发了有关苏州平江区和沧浪区的报道。
2.积极融入当地主流社会和文化
境外华文媒体已经不再只是了解祖国内地和港台地区新闻的工具,而是有意识地增加了对当地社区的报道,同时鼓励华人加强团结,维护自己的权利,积极参政。正因为加拿大华文媒体的关注,才迫使加拿大政府平反“人头税”,为“人头税”这一历史冤案向华裔社区道歉,改写了加拿大的历史。
地方新闻已经成为许多华文媒体吸引读者的焦点。比如在巴黎出版的《欧洲时报》每周以一个半版的篇幅刊登法国与欧盟其他国家的有关法律知识和旅游指南,并将其结集出版成书,受到了读者的欢迎。“9.11”事件发生后,《世界日报》对纽约华埠社区面临的困难作了详细报道,引起了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美国《观察家报》、《亚洲人报》董事长方李邦琴认为,华人报纸除报道中国内地和港台、国际和地方新闻外,也开始注意报道美国政府的动态,例如美国大选和其他社会立法事件。这证明华人报纸已一步步地和主流媒体接轨,关系也越来越密切。[2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