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老年人退出社会主流舞台,受到社会排斥,影响了老年人口的社会融合
社会融合,是指公民享受正常的物质生活,获得相应的社会福利待遇;获得平等的法律权利和其他公民权利;对个人或群体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有肯定性的评价。
一般来说,老年人的社会地位与社会变迁速度成反比。社会变迁速度越快,老年人的社会地位越低。现代社会,社会变迁速度快,社会流动频繁,强调个人中心主义,对老年人的社会价值和作用缺少全面的认识和评价。
社会排斥是与社会融合相伴随而产生的一个概念,其内涵与社会融合相反。而关于社会排斥的讨论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在法国出现了,当时的政治家、官员、记者和学者笼统地将贫困者、单亲家庭、残疾人等没有受到社会保障制度完全保障的人称为被排斥者。[7]对老年人而言,社会排斥的具体表现为,过低估计老年人的思维能力、工作能力;在实际生活中排斥老年人;不了解老年人的实际生理、心理、情感需要,在社会生活中不尊重,甚至虐待老年人。媒体天天强调年轻的重要性,而展示的老人形象,或是坐在轮椅中或是在吃养生、抗衰老的保健品;飞机上、火车上、长短途公共汽车上、地铁中充斥眼帘的也是脑白金、青春宝之类的抗衰老广告。衰老成为主流社会排斥的名词,老年人是衰老的也是社会经常传达的信息。如果老年人自身也受消极观念的影响,就会形成退却保守的性格。而老年人如果始终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就可避免消极观念的感染。笔者2009年在美国做访问学者时,曾经邂逅过一位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她原来是美国注册会计师,退休后,仍然学习电脑应用,并且将电脑技术应用于自己的书稿写作中。在她身上,笔者感受到的是青春的活力,而不是暮年的沧桑。社会观念不可改变,老年人自身的心态需要调整。紧跟时代律动的旋律,人就不会变老。
养老机构在其规模、档次和时代特色上,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数量少,未纳入城镇建设规划,供不应求,出现了老人入养老机构难的情况;二是有些已建养老机构选址不当、服务水平不高、收费标准不合理,不符合老年人的需要;三是有些养老机构在从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未全面贯彻《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四是公共环境设施建设未充分考虑老年人的身心特征,不能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