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 改建老年人宜居住宅和社区
人到老年,对自己长期居住的社区有很深的依恋感,这里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鱼、亭台楼榭、邻里故人都是老年人的依恋。异地养老、旅游养老等养老方式是老年人美好的心愿。现实中许多老年人养老之地是自己生活多年的家园和社区。因此,采取可操作性措施,对老年人住宅进行改建,对老年人现居社区进行改造,是非常必要的。在设计与配套设施上,全面贯彻《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从小区规划、设计到配套建筑与设施方面都要符合老年人的特点和需求。[10]
在住宅改建中,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发展“通用型”住宅,满足老年人在不同的生命周期中不同的住宅需求。[11]人的生命周期沿着婴幼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的轨迹发展。在生命周期不同阶段,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以及需求是不同的。“通用型”住宅是指住宅设计要适应人的生命周期变化,尽可能满足人在不同生命周期的需要,尤其是充分考虑老年人的居住需求,当住宅主人变老时,住宅经过简单的改建就能满足老人的居住需求。
对老年人原有普通住房进行适老性改造,以满足老年人居住需求,为其提供更好的居住环境。[12]适老性改造包括以下措施:不同楼宇外观涂刷不同颜色便于老人识别;楼房台阶、楼梯设计放缓坡度、加大宽度,楼梯两侧设置扶手。老人居住房间的地面铺设防滑材料,如木地板或者塑胶材料。室内安装平安钟、呼叫器、呼救通、一键通、居家保等紧急呼救系统,在老年人独居家中突遭意外时可以得到紧急救助。对厨房、卫生间进行适当扩面,以便放置坐凳。卫生间内安装坐便器、长明灯,方便老人使用。厨房、卫生间地面铺设防滑瓷砖。卫生间、厨房、走廊两侧设置扶手。有的老人住在多层住宅的四、五、六、七层,随着年龄增长体力衰退,攀爬楼梯不容易,因此给多层住宅安装外挂电梯非常必要。应根据不同建筑特征,充分征集社区居民意见,在考虑安全性、美观性、实用性的前提下,由政府筹集资金,采用公开招标方式,招募有建筑资质的建筑公司实施电梯安装。
根据老年人的特征改造社区的外部空间环境,以弥补老年人衰退和丧失的机体能力。[13]给老年人提供活动空间,活动空间的选择要避免陡坡、不规则地形,活动场地尽可能平坦,地面应作适当防滑处理。活动空间外围提供绿荫、固定座椅。在社区中设置露天街心花园、老年人室内活动室。在户外设置固定座椅,座椅设置靠背,便于老年人倚靠,座椅之间的距离要考虑老年人谈话方便。
从发达国家的老人福利政策、安居政策以及实践来看,各国采用的福利模式、安居措施都要与自己国家的人口老龄化程度、经济社会特征、文化传统相适应。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结合本土实践进行研究并且实施可操作化的措施,可谓任重而道远。
【注释】
[1]吴水洁:《析马歇尔的社会权利与公民权利矛盾》,《理论界》2007年第4期。
[2]龙奋杰:《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期。
[3]史永麟:《杭州市中老年居住现状及其对未来老年居住模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4]史永麟:《杭州市中老年居住现状及其对未来老年居住模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5]史永麟:《杭州市中老年居住现状及其对未来老年居住模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6]龙奋杰:《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期。
[7]龙奋杰:《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期。
[8]龙奋杰:《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期。
[9]龙奋杰:《老年住宅的供给模式及启动对策》,《中国房地产》2003年第1期。
[10]史永麟:《杭州市中老年居住现状及其对未来老年居住模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1]陶立群:《居家养老与住宅设计新思维》,《上海住宅》2006年第7期。
[12]史永麟:《杭州市中老年居住现状及其对未来老年居住模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13]史永麟:《杭州市中老年居住现状及其对未来老年居住模式的影响》,浙江大学学位论文,2006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