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职场处世篇:进策术
与上级谈话的原则
〈原 典〉
故与智者言,依于博;与拙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要;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高;与贫者言,依于锐;此其术也,而人常反之。是故与智者言,将此以明之;与不智者言,将此以教之;而甚难为也。故言多类,事多变。故终日言,不失其类,故事不乱。终日不变,而不失其主,故智贵不妄。听贵聪,智贵明,辞贵奇。
〈释 义〉
所以与智者谈话,就要以渊博为原则;与拙者说话,要以强辩为原则;与善辩的人谈话,要以简要为原则;与高贵的人谈话,要以鼓吹气势为原则;与富人谈话,要以高雅潇洒为原则;与穷人谈话,要以利害为原则;与卑贱者谈话,要以谦恭为原则;与勇敢的人谈话,要以果敢为原则;与上进者谈话,要以锐意进取为原则,这些都是与人谈话的原则。然而,不少人却常常背道而驰。所以,与聪明人谈话时,就要让他明了这些方法,与笨人谈话时,就要把这些方法教给他。但事实上很难做到。所以说,谈话有各种方法,所论事情会不断变化(掌握这些)终日谈论,也不会把事情搞乱。事情不断变化,也不会失其原则。故就智者而言,重要的是要不乱不虚,听话善辨真伪,聪颖则善断是非,出言要变化莫测。
古为今用
生活中不免会接触到一些油滑的人,常常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人们对于这些人是既羡慕他们这种在别人面前游刃有余的能力,同时也讨厌他们的油滑。那么怎么来看待这种性格油滑的人呢?如果我们碰到一些左右为难的情况,是不是也需要变得油滑一些,以适应现实呢?
其实对于这样的问题,200多年前乾隆年间的纪晓岚已经做过很好的解释。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这个意思就是说处理具体事情的时候,可以适当掌握尺度,依情况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但是内心一定要诚实忠厚,做人要保持诚信。该坚持的事,你应该坚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可以妥协的事,应该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别人的意思,做出适当妥协,甚至放弃自己的意见。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和别人打得头破血流,那不但会让人觉得你是个好斗的公鸡,也觉得你情商偏低;但如果一个人什么事都没有主见,只会点头奉承,那不但会被认为生性圆滑,也得不到别人的尊敬。
从社会交往的能力和适应力的角度看,为人适当圆滑是一种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体现。他们往往对所处的环境和他人的感受有着极其敏锐的判断,会根据当时的处境说出在当时最该说的话,做出在当时最该做的事情。这种人通常在各个方面都适应得比较好,能够很快投入到一个全新的人际环境当中。
在办公室中,这一点尤其重要。在办公室中,大家都在憋足了劲往上爬,但是僧多粥少,位置就那么几个,肯定不会每个人都有份,要想得到提升,除了本身的工作能力之外,和上司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要将自己老板的“路数”摸透,否则即使你有“金刚钻”,也揽不上“瓷器活”。
与上司沟通,只要考虑“天时、地利、人和”,多半出师必捷。所谓天时是“时机”,别挑老板正在气头上时找他谈事情;地利是“场合”,若是不适宜在公开场合谈论的事情,最好找机会私下与老板协商;人和是“话题”,先了解老板的个性,才知道施力点何在,花最少的力量,争取最大的效果。
一般来说,上司可以分为“听者”和“读者”两大类。如果你向喜欢听取口头汇报的上司提交一份长篇报告的话,那只能是浪费时间,因为他只有在听取口头汇报时才能抓住要点。
对喜欢当读者的上司,你谈得再多也只是浪费时间。他只有在读过材料之后,才能听取你所提出的问题。如果领导需要详细的报告,那你无论如何要准备详细。如果领导需要的是建议或者是解决问题的方法,那你做简单的报告就可以了。如果你的行事方法与众不同,要想改进与上司之间的关系的话,你需要适应上司的习惯。因此,对于那些身为下属的员工来说,必须花一些时间对上司的性格特点做一番了解。
(1)花时间去了解上司的目标、压力和优缺点。上司在公司里的工作目标是什么?个人目标是什么?他有些什么压力,尤其是来自他的上司和同级经理的压力?他的长处、短处在哪里?他的工作方式是什么?他希望别人的工作方式是什么?
(2)了解上司的长处和弱点。哪些事情他处理起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哪些方面他又希望得到下属的支持和协助?关键是要做到扬其所长,抑其所短,这一点与管理下属是相同的道理。举例来说,你的上司精通市场业务,而对财会工作却有些不甚了解,那么影响上司就意味着事先做好细致的财会分析,以帮助他做出正确的决策。
(3)了解上司的领导风格。上司是希望扼要地汇报还是属于事无巨细都应该向他汇报?汇报工作时,他是希望下属提交一份数据和图表极为详尽的书面报告,还是做口头陈述,甚至有时还应考虑在什么时间向上司汇报更合适?
(4)了解上司的性格特点和脾气秉性。上司固然是领导,但他首先是一个人。作为一个人,他有他的性格、爱好,也有他的语言习惯等。如有些领导性格爽快、干脆,有些领导则沉默寡言,事事多加思考。你必须了解清楚,然后适当地利用领导的性格特点。
(5)了解上司的好恶。他经常抱怨的问题是什么?你能否分辨出他是发怒还是满意?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撞枪口,说领导不爱听的话。
对上司的性格做到心中有数之后,在日常交往中,就要根据不同上司的性格,有的放矢地说话,以免出错。
任何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对象,与人说话,必须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如年龄、身份、地位、文化修养、性格、彼此间的关系而定,说话不看对象,难免事与愿违。我们常常在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是否想过可能是由于自己的缺乏变通而导致的处事僵硬?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我们是不是也有必要改变一下,学会见缝插针,见人说话了?
商学案例
赵先生过五关斩六将地好不容易通过了一家会计师事务所的面试,开始了试用期的工作。赵先生的上司是一个年龄和他相仿的年轻人,刚到公司,赵先生显得很谨慎,做事中规中矩,一天,赵先生向上司汇报完工作后,上司随便问了几个常规问题后,他话锋一转问赵先生的兴趣爱好。赵先生就和他瞎扯了几句法国小说,结果上司来了劲,张口雨果闭口巴尔扎克和他聊了起来。
话题轻松,聊的又是赵先生的“强项”,自然有恃无恐。刚进大学那阵子,赵先生曾猛啃过一阵欧洲小说,没想到还真会帮上大忙。这家伙也是同道中人,而且水平比自己只高不低。领导这么有兴致,当然要奉陪。两人聊了1个多小时还没尽兴。赵先生觉得既然和上司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聊得又这么投机,自己肯定给领导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看来过试用期是没有问题的了。赵先生觉得浑身轻松,在剩下的时间里,赵先生在工作中不知不觉地就放开了,和同事的交流也慢慢多了起来。
很快,试用期就满了,没想到上司告诉他没有通过试用考核,这让赵先生大惑不解,硬着头皮问原因,结果对方说“这个岗位要求员工性格比较稳重……”闹了半天,原来是嫌赵先生话太多。
不久后,赵先生又去了一家芯片制造公司上班,这回上司还是个小伙子,赵先生再次遭遇“不幸”,在和上司的一次交谈中,谈了几个技术问题后,上司突然问:“×××是你们辅导员吧?那个傻人是我哥们,什么好事他没干过,现在居然当老师了噢!”“傻、傻人?又是陷阱?”有了上次的教训,赵先生一时想不好该如何作答。上司看出了他的尴尬,大大咧咧地拍起了他的肩膀:“紧张什么,该问的都问完了,不过是随便聊聊嘛!但是我们公司向来很宽松的,你好像太拘谨了一些噢……”
赵先生这样的例子在职场中是很常见的,由于不了解上司的性格而表达不到位,很容易和上司造成隔阂,从而给自己的前途蒙上阴影。在职场中,员工必须知道该如何和不同类型的上司打交道,才能在职场走得一帆风顺。
提出中肯的建议
〈原 典〉
内者,进说辞也。揵者,揵所谋也。欲说者务隐度,计事者务循顺。阴虑可否,明言得失,以御其志。方来应时,以合其谋。详思来揵,往应时当也。夫内有不合者,不可施行也。乃揣切时宜,往便所为,以求其变。以变求内者,若管取揵。
〈释 义〉
所谓“内”就是接受采纳意见;所谓“揵”就是进献谋策。游说的人一定要暗地里揣度好,谋划事情时要按照规律。要考虑一件事情是否可以做,说出来有什么后果,从而控制对方的心志。方法策略要适应时势的变化,与自己的谋略相合。仔细思考进献的谋策,过去合乎现在是很重要的。意见有与君主志趣不一的,就不要施行。要揣摩切中时宜,往往会方便自己的所作所为,求得事情的改变。以灵活变化求得君主采纳意见,进献谋策就方便多了。
古为今用
向上司或者决策者贡献自己好的建议与计划是每个下属应尽的职责。然而,下属们在献计策的时候,常常会因为不受重视、不被采纳而苦恼,特别是当一个经过潜心研究、周密思考后提出的优秀建议或计划被上司断然拒绝的时候。
这样的问题关键在于人们通常会以“我”的角度,而不是“我们”的角度来陈述事情或者观点。这样做的弊病在于往往会引起听者对自我观点的防御性保护,即使他的那个观点根本是错误的。手中握有权力的领导人物更是如此,大多数领导人都是“恃才傲物”的。没有任何一位上司愿意提携与他一样自负的家伙,所以,作为下属,应该永远记住的一点是:发言权并不等于决策权。
上司手中常常把持着下属们的“命运”,特别是在那些制度不够健全的机构中,人际关系时常影响着低级职员。所以,向上司建议或者是说服其他什么人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低调一些,不要过分渲染“我”在这个观点中的位置。可以选择另一种表述方法,比如:“我有这样一个想法,不一定正确……”、“现在出现了一个新情况,我需要您帮我拿主意……”
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只是运用“口才”对上司一味地奉承和附和,也不可能给上司留下良好的印象。所以,也千万不要期望用降低身份来取得上司的重视与尊敬。保持自己独立的人格并不妨碍对上司的尊敬。
商学案例
许多跟随英国首相丘吉尔身边的人给了他一个很有趣的绰号——“一架老的B-2轰炸机”。因为这种轰炸机的最大特点是,任何优质燃料只要进入它的发动机,都会被毫无例外地检测为不合格的油品而禁止进入燃烧室。
与之相似的是,丘吉尔拥有卓越的才能,却相当自负,对于别人的意见或建议常常看不起。要么不采纳,要么根本不予理睬。
不过,他的助理史蒂文斯却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例外,他的意见总能得到丘吉尔的特殊惠顾。被丘吉尔单独召见使他改变了这一处境。史蒂文斯明知首相不容易接受别人的建议,但因为是经过苦心研究的,他自认为这个方案相当可行,所以说得理直气壮,十分自信。
但这一次他没有得到幸运之神的惠顾,他得到的结果是,丘吉尔听完他的话,尖刻地说:“在我愿意听废话的时候,欢迎你再次光临。”
令史蒂文斯吃惊的是,在数天之后的一次宴会上,他听到丘吉尔正在把那天他的建议当做自己的见解发表。这件事使史蒂文斯“大彻大悟”,原来并非是他的建议本身不好,而是他提出建议的表达方式不够完美。
终于,他找到了向首相提建议的最好方法:低调建议,不再强调某个计划是他想到的,就好像那是首相自己的想法一样。在首相不知不觉地感兴趣以后,再将这个计划作为首相自己的“天才构思”公之于众。这样,这个计划就被“移植”到首相的头脑中了,他就会坚定不移地相信这是一个好主意。
史蒂文斯决定,为了使一个好计划得以实现,他甘愿牺牲自己的功劳。
后来史蒂文斯奉命到美国做外交上的接洽,这一次他已经掌握了提出建议的最好方式。出发前,丘吉尔虽然在原则上同意了史蒂文斯的计划,不过态度却相当谨慎,看起来这个计划短期内很难被批准。
史蒂文斯到纽约以后不久,向丘吉尔寄回了他同美国国务卿的谈话记录。在谈话中,史蒂文斯把自己想出的那个只是首相谨慎同意的计划说成是“首相的创见”,并且对这个“天才、勇气、先见之明”的主张热情赞扬。
结果丘吉尔看了这个记录后,毫不犹豫地正式批准了这个计划。
与领导和睦相处
〈原 典〉
言往者,先顺辞也;说来者,以变言也。善变者审知地势,乃通于天,以化四时,使鬼神,合于阴阳,而牧人民。见其谋事,知其志意。事有不合者,有所未知也。合而不结者,阳亲而阴疏。事有不合者,圣人不为谋也。
故远而亲者,有阴德也;近而疏者,志不合也。就而不用者,策不得也;去而反求者,事中来也。日进前而不御者,施不合也;遥闻声而相思者,合于谋待决事也。
〈释 义〉
说过去的事,要用顺乎君主心意的词,说将来的事,要用灵活的语言。善于变化的人知道地理形势,与天所沟通,教化四时,驱使鬼神,达到阴阳和谐,控制人民。看到他决策事情,就知道他的心意。事情要是不合形势,就是有所不知。相合却不联系,就是表面亲近而实际上疏远。事情达不到统一,圣人就不为他策划了。
所以说,与君主相距很远却被亲近的人,是因为能与君主心意暗合;距离君主很近却被疏远的人,是因为与君主志趣不一;在职上任而不被重用的人,是因为他的计策没有实际效果;革职离去再被返聘的人,是因为他的主张被变化着的现实证明可行;每天都出入君主面前,却不被信任的人,是因为他的行为与实情相悖;距君遥远却被思念的人,是因为其主张正与决策者相合,正等他参加决断大事。
古为今用
在职场中,资深员工常会告诫后生晚辈要“跟对人”。简单地说,在工作场合中,与某领导建立良好关系并获得赏识,工作起来会比较顺,即便业绩不好,也会受到领导关照,虽然这句话未必是真理,但是与领导搞好关系是非常重要的,肯定利大于弊。可是,也有很多职场中人认为与领导搞关系是走旁门左道,只有拿出好的业绩才是真本事。那么,在工作中,与领导搞好关系和提升工作业绩哪个更重要呢?
事实上,上下级之间建立所谓心腹班底的亲信关系,下属忠于上级,上级关照亲信,长久以来已成为职场上心照不宣的游戏规则。因此,许多人得出一个结论:在公司里,与领导搞好关系要比专心一致提高业绩更重要,因为与领导亲近比较容易立足,并得到发展机会。
难道业绩就这么不重要吗?如果大家都一门心思地跑去和领导拉关系,活该谁干了?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理解,事实上,与领导搞好关系和提高业绩二者之间没有什么可比性,在实际工作中,与领导处好关系有助于提高业绩;而业绩好的员工,一般也容易和领导的关系走得比较近,可以说,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都同样重要。
因此,职场人应该同时发展业绩以及与领导的关系,现在多数企业都在努力培养员工的团队协作精神,而一个团队必定有一个核心——领导。那些一味强调凭借自己努力,不依靠领导关系的人,往往会与整个团队显得格格不入。
现在职场竞争激烈,若只会埋头苦干,站在自己的角度而不是站在高一层角度看事情,就不会了解公司的发展远景,很难长久保持好的工作业绩。
任何一位领导都有可能被下属说三道四,但是不管他有什么缺点,只要他坐在领导的位置上,就说明他会有其高明或过人之处,下属若能放下“与领导打交道的都是阿谀奉承之徒”的成见,把领导当做良师,便可让自己的业绩更上一层楼。
那么,该如何与领导搞好关系呢?如何迅速地接近领导?鬼谷子告诉我们:私下共同的意趣和秘密是和领导搞好关系的关键所在,领导的爱好是攻破堡垒的最佳突破口。正所谓“不怕领导讲原则,就怕领导没爱好”。员工可以从一点一滴的小事甚至只言片语中揣摩出领导的爱好,由于掌握了领导的特点,摸准了领导的爱好,就可以在每一次的接触中使所说的和所做的符合领导的心意,使领导产生“正中下怀”之感,由于话语顺耳,事事妥帖,极容易拉进和领导的距离,产生亲近感,为与领导和睦相处奠定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商学案例
一位刚刚调换到新部门供职的年轻人很希望一开始就同他的新上司搞好私交,于是频频拜访。不料新上司由于同年轻人的旧上司关系不好,由此“厌屋及乌”,每次都借故避而不见或只是打哈哈,不肯放松谈话的语气。
有一次,年轻人注意到上司在衣架上的明尼达垒球队的帽子和办公室周围摆设的这个球队的衣服和用品,他觉得抓住了些什么,决定冒险一试。
“我必须给你看一样东西,你会认为值得的,”他对上司说,并站起来,伸手到腰部抓住短裤的弹性腰带,并解释这是太太送的礼物,他把它拉出来足以让上司看到那上面印着的明尼苏达垒球队的商标。
两人大笑起来,气氛迅速轻松了下来,他们开始谈垒球,共同的爱好使谈话变得相当愉快,且大有收获。年轻人也得到了好处。
和领导建立起个人关系会减少自己的紧张,使领导看起来不那么可怕,并创造出一种轻松的、亲切的工作环境,打破互相间开始时不舒服的僵局。
当然,我们在试图与上司或同事建立友谊之前是需要冒险的。虽然你不必像那位年轻人那样大胆去获得私人关系的回报,但你仍要冒一下风险并要有勇气和热情去获得这种关系,你如果不这样做,特别是在别人先走出这一步后,将会造成对方对你的不信任、冷淡和不满——这无疑不利于你晋升和保持职位、获得发展。
善处同事之间的关系
〈原 典〉
欲合者用因,欲去者用处。处因者,必明道数,揣策来事,见疑诀之。策无失计,立功建德。治民入产业,曰:揵而内合。
〈释 义〉
要想与人合作,就要在内部努力,要想离开现职,就要把力量用在外面。处理内外大事,必须先明确理论和方法,会预测未来,并善于在各种疑难处当机立断。在运用策略时没有失误,从而建立功业和积累德政。管理百姓,要使他们从事生产事业,这叫做内部安定,团结一致。
古为今用
团结就是力量,现在的企业都强调团队合作,同事之间相互配合、互相帮助,不但能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能创造出和谐的团队气氛,营造出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如果同事关系不和谐,彼此间钩心斗角,这样不仅工作做不好,自己的心情也不舒畅,时间久了,工作就会成为一种负担,甚至让自己厌恶工作。良好的同事关系对个人的发展至关重要。对每一位职场人士来说,与同事的关系是和则“双赢”,闹则“两败”。行走在职场,必须学会打造良好的职场人际关系,培养良好的同事关系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不要把同事当“冤家”。同事之间应该是相互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相互竞争的“敌人”。很多人会抱着这个成见,把同事当做阻挡自己前途的人,这样的话你一定难以在办公室里立足,更难以发展。只有互惠互利的关系才可能长久,这是你融入集体而这个集体也接纳你的一个基本前提。
(2)不过问他人隐私。社会复杂,每个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有许多事情是不希望别人知道的。每个同事都有自己不希望为别人所知道的隐私,即使是最要好的朋友,也有不该知道的私事,何况是同事之间呢?所以不要去打听同事的生活状况,除非对方自己主动向你说起。过分关心别人的隐私是无聊、没有修养的低素质行为。
(3)提高兴趣,积极参加集体的娱乐活动。作为白领青年,大多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挣更多的钱,就是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有乐趣。所以在闲暇之时,可以与同事一起出去参加娱乐活动,比如唱歌、郊游、跳舞、泡吧等,借此增加彼此间的了解与亲密。这不仅能让你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放松,稀释内心的压力,更有助于培养一种和谐的人际关系。
(4)说话要有分寸,不能口无遮拦。因为大家都不是很熟悉,所以,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分寸,不能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每说一句话之前,都先考虑一下是否合适。不同的场合,对不同的人,有很多话是不能随意说的,否则会给人留下轻浮、不庄重的印象。
(5)经济上分清楚,AA制是最佳选择。对于白领来说,都有挺可观的收入,加上乐于享受生活,所以会经常聚餐游玩,这时最好的处理方法就是采用AA制。这样大家心里头都没有负担,经济上也都承受得起,千万不可“小气”,把自己的钱包捂得紧紧的,被别人看轻。
(6)团结协作,彼此尊重。与新同事的共处应该注意彼此尊重、配合,只有做到了这一点,你才能得到更好地施展你的才华的机会,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对于你的老板来说,他们看中的是你的才能与创意能否在这个集体中发挥出活力,能否和同事融成一个整体,而不希望因为你造成了集团的不团结。对于周围的同事来说,他们更愿意与那些工作能力强、具有团队精神且志趣相近的同事相处。不管什么行业,都需要团队的配合与同事的团结。而同事之间时常一起研讨,经过一定时间的共处,彼此更为了解,往往能成为知心朋友。
(7)自愿承担艰巨的任务。虽然每个部门和每个岗位都有自己的职责范围,但总有一些事无法明确地划分到个人,而这些事情往往还都是比较繁重的。这时你就该主动去承担下来,不管成功与否,这种知难而进的精神会让大家对你产生认同,很有可能你会因此成为这个集体所倚重的核心人物。
(8)不要把个人感情带入办公室之中。你有自己的喜恶,对很多事物的看法和观念都带有自己强烈的感情色彩,但要记住切勿将此带入办公室的同事之中。因为你的那帮新同事可能有和你喜恶一致的,但也有可能与你喜恶观念完全不同的。对于和你看法不一致的,你可以保持沉默,不要妄加评论,更不能以此为界,划分同类和异己。为了工作,最好能多点“兼容”。你的这种“兼容”会赢得同事们对你的尊重与支持。
商学案例
在同事之间要建立良好融洽的人际关系,必须经常相互沟通。而要做到相互沟通,除了相互帮助、相互谅解之外,得体、恰当的语言也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争吵甚至发生在平素关系非常密切的同事之间,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说话不讲艺术,使对方误解,以致造成同事间的隔阂。
在佳佳食品公司里,销售部经理冯阳与宣传部的张港经理就是冤家对头,每逢冯阳找张港,就会被皮球砸的“鼻青脸肿”,张港为人热情,表面看很支持冯阳的工作,却总在不经意间把自己的任务踢给冯阳:“你是掌握财权的领导,这事还是你负责吧?”或“如果这件事由你而不是我去联系,对方可能会更重视。”有时甚至说:“明天吧,今天我还有紧急的私事处理!”而冯阳刚进入这个公司,正急于出精彩成绩,最近两周总遭遇这个“瓶颈”,让他苦恼甚至愤恨不已。长此下去,无功的自己只有走人了。
此时,冯阳突然想起一句话“把脚放进别人的鞋子里”。于是他自己仔细观察后,发现张港不是有意地折磨他,而是家里的孩子高考后分数低找不到好的学校,于是他托大学的一个同学,很快解决了张港的后顾之忧,结果两个人很快成了一对好搭档。
在同事之间出现不顺畅的时候,首先,要学会从其他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善于做出适当的自我牺牲。而替他人着想还表现在当他人遭到困难、挫折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帮助。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是双向互利的,您给别人种种关心和帮助,当需要帮助的时候也会得到回报。
另外,在表达自己思想时,如果能含蓄、幽默、简洁、生动,也会起到避免分歧、说明观点、不伤关系的作用。
不要告诉人家你更聪明
〈原 典〉
故圣人之道阴,愚人之道阳;智者事易,而不智者事难。
〈释 义〉
一般地说来,圣人处世之道称为“阴”——谋略原则为隐而不露。愚人处世之道称为“阳”——谋略原则为大肆张扬。聪明智者,成事容易;而愚鲁的人成事困难。
古为今用
职场竞争是十分激烈的,谁都想出人头地,但是要想在职场走得一帆风顺,这需要一定的谋略。年轻人往往锋芒毕露,但在职场里,还是韬光养晦比较好。太急于显露自己的才能和实力,盼望尽快得到他人的认可和刮目相看,表现得急于求成是很不可取的。这样做不仅会给人自高自大的印象,更主要的是会使你过早地成为人们的竞争对手,倘若你没有厚积薄发的底牌,一旦成为强弩之末,那只有被人嗤之以鼻,逐出场外。
而且,嫉贤妒能是一些人的社会通病,有的领导有很强的嫉妒心理,往往容不下强者,如果下属超过自己就不能容忍,似乎下属的成功就意味着自己的失败。这样,他便想方设法地给下属“穿小鞋”,暗中作梗,以除之而后快。
在受到别人嫉妒,特别是上司的嫉妒时,下属最好能够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千万不要与上司争功,别太拿自己当回事。“才高被人忌”,这是古今职场的通病,下属最好学会韬光养晦,大智若愚,才能善始善终。
当然,韬光养晦不一定就是老实人的作风,但有时装一回老实人不吃亏,想想看,公司绝对存在很多的利益之争,可能一不小心就稀里糊涂地卷进一场职场政治的旋涡,充当了别人的炮灰,葬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聪明的人往往是先藏而不露,静待时机,“后发”制人。与“先发”者之比,“后发”的优势就在于:
其一,没有给人们一开始就形成起点高的心理定式,而后每有进步与发展,都让人历历在目,反觉得此人有发展潜力,孺子可教也。
其二,人们并没有过早地把他作为升迁竞争的对手,即使他后来进入角逐,人们也会宽容地认为他是勤能补拙、笨鸟归林,而不会早早地怀有先声夺人、你撕我扯的嫉恨。
其三,能渐渐积累资本,打牢根基。有时厚积薄发常常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股子气势想挡都挡不住,功绩俱在,不由得争强好胜者不为之叹服。
为了做到这一点,职场人士在说话的时候必须注意自己的言语,不要口无遮拦,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说话方式,不要指责别人,别伤害他人的自尊心,即便别人的做法是错误的。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有这样的通病:有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改变自己的想法,但是如果别人说我们错了,我们就可能会十分恼火,从而固执己见。其实真正重要的并不是那些我们自己的想法,而是自尊心。19世纪英国的政治家查士德斐尔曾经教导他的儿子说:“要比别人聪明,但不要告诉人家你比他更聪明。”
仔细斟酌你的言辞,以免它们变成刺伤他人的利剑。你根本没有必要去使用一句不中听的评价、一个轻蔑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或者一个不耐烦的表情和手势,来表达你的意见。那样只会伤了对方的自尊心,人们最难忘记的就是那些伤害自己自尊心的家伙。你完全可以若无其事地提醒别人所犯的错误。对于那些他们不知道的事情,可以说成是他们忘记了。
例如,说“这一点也许值得您想一想”、“这一点请在座的各位考虑”、“有几个问题我想大家是不会忽略的”、“相信大家已经发现这一细节了”、“不用太在乎我的意见,我只不过是说出意思而已”,等等,这些话都将帮助你使谈话收到神奇的效果。
商学案例
从进公司起,董蕾能明显感觉到李霞对她的轻视,同样是新人,李霞却对董蕾颐指气使。或许李霞的确有资本:名牌大学的背景和极有气质的面孔。相对于李霞的自信满满,董蕾明显感觉自己的底气不足,无论是学历还是工作能力,都处于下风。可是既然能通过面试,便说明能力不俗,董蕾自然心知肚明。
试用的新人要分组制作一份新产品的营销策划书,董蕾偏偏又与李霞分在一组。当然,这种关系到去留的时刻谁都不敢懈怠。初期策划,李霞就表现出对新产品的深刻把握和扎实的专业功底,但大气的李霞不屑于一些细节修饰,通常都是董蕾将李霞的粗胚打造成精品,李霞当然会感谢,但对于董蕾的不足她比谁说得都严重。上交策划书的前几天,董蕾因为将文稿打错了两个字,被李霞当众骂得下不了台。
太拉风的新人会吸引欣赏者的注意,也会招惹资深人士的不屑,试用期尾声,李霞平时埋下的隐形冲突统统暴露,原以为能轻松留用的她遭到了一些资深人士的否定,有些甚至点名说她过于自满,虽然能力尚佳,但不利于团队合作。董蕾却得到了同事们的喜爱。一向非常自信的李霞顿时傻了眼。
在职场上,自恃高人一等的才能,有一些人往往锋芒毕露,不屑于他人的提醒,有领导风范却常因为自满而不得人心,人际关系常被忽略。但这是一个讲究配合的团队,没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在职场是吃不开的。
而且,职场的人际关系复杂,能力强但刺眼的新人虽然短期内会给人一种办事效率高的印象,但时间一久,如果还像个灯泡一样不懂得调节,上司就可能开始拉闸限电了。记住是金子总有发光的那一天,何必那么迫不及待地表现自己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