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三个文明的提出

三个文明的提出

时间:2023-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它表明人类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目标,并把三个文明建设的思想写进了党章。三个文明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
三个文明的提出_传统文化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一、三个文明的提出

三个文明的思想源于马克思。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社会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2]这揭示了任何形态都是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社会有机体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结构。它表明人类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三个方面。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就是“经济、政治和智力的发展”,就是“经济、政治和精神的发展”。[13]

列宁指出胜利了的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充分的民主,必须实现生产资料占有和按劳分配,大力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同时还必须发展文化、科学、教育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和文明。

毛泽东1940年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提出了建设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纲领,并阐明了经济政治文化三者间的辩正关系。他说:“新民主主义的政治、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和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相结合”,这就是我们要改造的新中国。

周恩来也曾指出:“我们的国家不仅要有经济建设,还要有政治建设和精神建设。”[14]

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概念。他说:“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邓小平强调:“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5]这表明,邓小平已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位一体”的总目标提了出来。

江泽民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完整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思想。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时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随后,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进一步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推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六大,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大文明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目标,并把三个文明建设的思想写进了党章。

三个文明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精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