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浅谈色彩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浅谈色彩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时间:2023-02-2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浅谈色彩教学中的几点看法徐砚颖大自然中包含着一切绘画的色彩和形式的因素,就像琴键包含着音乐的全部音符。目前,在课堂色彩教学上主要以水粉写生练习方式,使学生掌握色彩语言的运用,具备基本的色彩造型能力和良好的色彩审美修养。
浅谈色彩教学中的几点看法_文化建设的理念与实践

浅谈色彩教学中的几点看法

徐砚颖

(宁波市建设职业中专)

大自然中包含着一切绘画的色彩和形式的因素,就像琴键包含着音乐的全部音符。一个艺术家就是要科学地取舍和组织这些因素,这样做,其结果可能是美好的。就像是音乐家组织他的音符,形成和声,从混沌中创造出人的和谐。

——惠斯勒

色彩是绘画的重要语言和表现手段,她独特的魅力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使人在视觉上得到充分的享受和满足,而她表达的丰富情感,赋予人们无穷的遐想。

目前,在课堂色彩教学上主要以水粉写生练习方式,使学生掌握色彩语言的运用,具备基本的色彩造型能力和良好的色彩审美修养。而我们美术老师所要做的是培养学生认识色彩的规律,并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艺术规律和形式美的法则,通过思考和分析,表现自己的艺术感受。如今,水粉作为绘画的基础,在美术教学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它不仅是艺术家们探索的课题,也是学画者想要步入高等艺术院校所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所以如何让学生画好色彩,就至关重要,而这也是我们美术教师所要思考的问题。

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教师的指导起到主导作用,但学生的主观感受、理解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则处于主体地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分析,透过现象看到本质,理论联系实际,打下坚实的色彩造型基础。

一、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和色彩感觉能力

当学生对色彩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学画的热情,才会想要主动亲近她,从而热爱上她,才会想要去探索,去研究,去揭开她神秘的面纱。有了绘画的爱好,才能长期地孜孜不倦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厌倦,在系统的训练学习中,也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成绩。

对学生来说,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激情。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教室,它不仅包括必需的硬件,比如画架、画板、石膏像、静物台等,还应该有相应的软件设施,比如在教室的墙壁上展示学生作品的优秀习作榜;有激励性的标语,如“我秀故我在”、“用我的画笔圆我的梦想”等,这样能促进学生相互的竞争,提高作业的质量。而在此之外,我觉得还要加入一个元素——音乐。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播放一些歌曲旋律,让学生在音乐形象的感受中,塑造美术形象。音乐和美术拥有同样的感染力,在音乐的节奏中,学生迸发出艺术创作的激情,使自己的作品拥有生命力。

除了培养学生的绘画兴趣外,还要培养他们的色彩感觉能力,因为只有感觉到的东西才有深切的体会,才能准确地被表现出来。初学者容易犯花、粉、火、脏、乱的毛病,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因为对环境中色彩关系理解不够到位,而在自然界中,物体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需要我们用色彩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原理去感受、去理解、分析和表现客观对象的色彩,这时感觉就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客观事物所反映出来的色彩,先要靠自己的感觉去判断,再做出理性的分析,因此,锻炼学生并培养他们的色彩感受能力是重要的一步。

二、让学生掌握色彩的基本规律及基本理论知识

习画者忽视和不重视色彩理论知识就不能运用这方面的知识去分析、检查作业效果。过于强调技法,忽略了色彩的基础知识,就无法对色彩产生足够的认识,对提高绘画成绩形成障碍,无法进一步地深入和提高。

在基础知识教学中,可以采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录像的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对美术教学有着适用性、架构性、优化性的功能,通过人机相互交流和老师的有机组织,激发学生兴趣,刺激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一方面,多媒体课件可以对课堂上的重点、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强化,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另一方面,课件使信息知识,知识结构更直观、形象地呈现,使学生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中的难点也变得容易起来。多媒体课件主要运用于基本理论知识的教授上,而色彩绘画的深入过程中,可以放映一些教学录像,能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领域,并创造交互性学习氛围,教师不仅仅是指导者也可以成为学习的参与者,通过观看讨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长学生的知识,提高课堂效果。

三、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和认识的方法

正确的观察、认识是在色彩教学中需要反复强调的,在绘画的过程中,教导学生要整体地观察、比较对象之间的色彩关系——冷暖、大小块面和不同形状。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孤立地、局部地去观察,也不能依赖物体的固有色,避免在写生中主观的想象,人为的添造。在此,对物体色彩的第一感觉是非常重要的,要保持自己对色彩的敏锐性,相互比较色彩关系,组织对象的色彩结构,整体地进行塑造表现。同时,保持对绘画的新鲜感,避免“过腻”,并不是只要添加就一定会更好,要明白“过犹不及”的道理。要时刻检查色彩与色彩之间是否协调合理,也可以在绘画过程中停顿一下,整理自己的思路,退后一段距离,检视画面的效果。这种理性的分析始终贯穿于作画的全过程,教师则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示和强调,让学生养成正确观察和认识的习惯。

四、对学生的成绩作出肯定,要求学生坚持到底

色彩学习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速成的,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有的学生急于求成,在一段时间的练习后觉得没有进步,就心灰意冷;有的学生对于色彩有点兴趣,但时间一长,最初的新鲜感就消失了,就惫于去画;还有的学生越接近画面收尾,越找不到感觉,原有的色彩感觉迟钝了。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对他们的绘画成绩予以肯定,鼓励他们,调动他们的绘画积极性,让他们重新静下心来坚持到底,从整体出发,通过加强与减弱、概括和综合的艺术处理,使画面更加鲜明、生动。

五、针对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提倡不同风格的发展

在教学中,学生基础各不相同,针对学生的一定差异性,可以进行弹性的分层,照顾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写生时,对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使他们不满足于目前的成绩,目光看得更长远,给他们准备写生的静物内容丰富,层次较多,要求也相对具体严格;对于程度较差的学生,要让他们能适应目前的学习,加强基础的练习,达成基本的目标并有所进步,让他们练习的也以单个静物为主,完成程度较好的再增加难度。通过弹性的分层教学能使学生各取所需,从而达到共同进步。

在一个班级里,学生的绘画风格也是“千人千面”,各有特色,教师教学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个性需求,给予正确的引导,使在绘画中学生的个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张扬,让色彩成为他们抒发情感、表现个性的载体。比如有的学生性格奔放,尝试用刮刀和油画笔进行水粉绘画,发现有不错的效果,我就鼓励这位学生对这种画法深入研究,比较类似风格的同异,把优点融入并丰富到自己的画作中。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突破和创新,对教师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只有教师博览众书,对各种风格有了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丰富自己的内涵,充分地提高自我的艺术修养,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指导。

学生能否画好色彩,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教师的引导是离不开的。教师在教导学生打好色彩基础的同时,还要引导他们参加各类美学、文化艺术讲座,培养学生对艺术的广泛兴趣,吸收各学科的养分,提高自己的色彩修养,而教师也要与时俱进,提高艺术素养,改进教学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