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导读:城市空间
城市空间是指城市占有的地域空间,更多地属于地理概念而非行政概念,是以非农业用地和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体的建成区。城市作为一种聚落景观,是人类文化的体现。不同地域的文化、宗教和社会观念等,都会对城市地域形态和空间结构产生深刻影响。城市建筑景观和格局等往往反映出地域文化对城市的影响。此处(本节)城市空间的定义是:为容纳某些活动而特意形成的并且是易于进入的空间,而建筑的围合是其一条重要的判断标准。在城市建筑景观中,最明显的特征是建筑物的高低。美国纽约、芝加哥等大城市,市中心摩天大楼高耸入云,四周建筑物错落其间;欧洲城市则大不一样,由于城市发展历史悠久,城市格局与主体建筑风格已经形成,市中心高大楼群聚集在一起的情况比较少见;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政治中心——北京,皇宫建筑群雄踞城市中心,其他重要建筑物则沿城市中轴线排列。然而,在大众文化逐渐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主流的今天,“容纳某些活动而又容易进入”的城市空间(除自己的家之外)当属城市中的公共场所,比如广场、街道以及具有其他公共设施的空间。本节所选的前两篇文章集中讨论了城市空间的几个基本概念。作者从城市街道的空间意义入手,通过分析两位著名社会学家(Henri Lefebvre和Richard Sennett)对微分空间(differential space)、抽象空间(abstract space)、空间的内向性(spatial inwardness)或私人空间(private space)和空间的外向性(spatial outwardness)或公众空间(public space)的不同理解和定义,重点向人们阐释了城市空间的文化含义,对城市空间的文化研究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而第三篇文章是香港学者在1997年香港回归之际对香港城市空间所进行的具有现实意义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