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吉光片影画塞上

吉光片影画塞上

时间:2023-02-2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吉光片影画塞上——记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瓷器精品展陈永耘 刘 葆作为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亮点之一的“五彩华章——瓷器精品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修缮完工的后大殿隆重开展。其上釉次数大都在三至四遍,因此釉色丰厚是龙泉青瓷的一大特点。釉色匀净晶莹,表面无开片现象,为南宋龙泉窑之精品。两件展品中所展现的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点的装饰形式之一,其方法主要有绘饰和剔刻两种。
吉光片影画塞上_记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瓷器精品展_文博耕耘录

吉光片影画塞上——记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瓷器精品展

陈永耘 刘 葆

作为宁夏首届文化艺术节亮点之一的“五彩华章——瓷器精品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新修缮完工的后大殿隆重开展。出展的近百件瓷器中,有晋代的青瓷,隋唐时期的越窑、邢窑和宋元时期的钧窑、龙泉窑、定窑的瓷器及明清时期的青花彩瓷,其中清代的官窑瓷器就达20余件。可以说,各个窑口的瓷器,基本上形成了序列,具有很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这在西北地区实属不易。《宁夏日报》《新消息报》《银川晚报》《华新时报》“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宁夏新闻网”“人民网”“德化网”“东南在线”“嘉宝拍卖行”等多家媒体都对该展览做了及时的报道和转载,《收藏家》等杂志还专门来电,咨询相关事宜,区内外许多收藏爱好者,也专程前来参观。媒体的广泛关注和群众的热情,足以证实此次展览的重要性和展品的珍贵性。

一、秘色越器夺得千峰翠色来

在中国陶瓷史上,青瓷成熟于唐,以越窑为最著;白瓷亦成熟于唐,以邢窑为最著。所以,隋、唐、五代的瓷业生产,曾以“南青北白”来加以描述。其中,“南青”即指南方以越窑为代表的青瓷。越窑是我国瓷器的首创之地,也是我国最早形成的瓷窑群体和体系。其窑场分布广泛,浙江余姚、上虞、慈溪等地都是著名的越窑所在地。产品质优量大,造型优美,尤其日常生活用瓷,日趋实用和方便。所产器物主要有茶具、酒具、餐具、文具、容器、盥洗器、灯具、卫生用瓷等,它们越来越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主要用具。在瓷器展厅的开篇部分,我们有幸目睹了几件唐代越窑瓷器:青釉花口瓷盘,器高3.7厘米,口径13.8厘米,底径5.6厘米,通体施青釉,胎质坚硬,盘为十瓣花口,如海棠花开,浅腹,圈足。这种花口盘是唐人所喜爱的式样,也反映了唐代有闲阶层的审美追求;青釉瓷碟,器高4厘米,口径15.5厘米,底径6.8厘米,敞口,浅腹,圈足,胎体轻薄,造型规整,釉色匀净,通体施青釉。这两件器物保存基本完好,反映了当时越窑的制瓷水平,从中也一览了越瓷胎质坚硬、晶莹剔透、类玉类冰的青色之美。越窑青瓷代表了中国唐宋时代以前青瓷烧制的最高成就。“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亲历这一件件越窑瓷器,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在《秘色越器》诗中赞美越瓷、越窑的诗句不由脱口而出。

二、龙泉青瓷杯盏瓶洗皆凝脂

千峰翠色绿如染,雅淡悦目青瓷苑。走进瓷器展厅,龙泉窑——这个在器物说明牌上不断重复出现的窑口名称,由此而引人注目。龙泉窑在今浙江省龙泉县境内,地处浙南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孕育了如玉般的青瓷。龙泉窑继承了越窑的传统,烧造青瓷,烧造时间始于五代,南宋达到了鼎盛时期。南宋龙泉窑生产的青瓷品种丰富,花纹少见,专以釉色和造型取胜。按胎色它可分为白胎和黑胎两种,其中白胎青瓷占大多数。龙泉青瓷釉色名目繁多,有粉青、梅子青、豆青、芝麻酱、炒米黄、蜜蜡等釉色,其中以粉青釉、梅子青釉瓷器为代表。其上釉次数大都在三至四遍,因此釉色丰厚是龙泉青瓷的一大特点。白胎青瓷很少开片,而黑胎青瓷大多有开片现象。南宋龙泉青瓷中,日常生活用瓷应有尽有。有碗、盘、罐、灯盏、杯、执壶等用品;有笔筒、笔架、笔洗等文具;有专做陈设欣赏用的花瓶、人物等瓷器;有象棋、鸟食罐等娱乐用瓷,每一品类又有若干种造型。此外,还出现了大量作为礼器的仿古铜器和古玉器的琮式瓶、贯耳瓶、鬲式炉、双鱼洗等器皿。青瓷钵,南宋龙泉窑作品,器高7厘米,口径12.1厘米,底径7.5厘米。此器造型沉稳典雅,直口,腹呈圆形,平足。通体施青釉,釉色莹润丰厚,器物素面无纹,内外壁皆有因釉面收缩系数不同而引起的细小开片,疏密有致,是南宋一件极富代表性的作品。青釉三足炉,南宋龙泉窑作品,器高6.5厘米,口径12.5厘米,底径4.3厘米,器形古朴素雅,仿商周青铜器造型,形体规整挺拔、稳健、明丽。器物内壁大多脱釉而露出白胎,胎质细腻,器外壁饰五道弦纹,简约明晰,于统一中求变化,三足敦厚有力,颇具汉唐遗风。釉色匀净晶莹,表面无开片现象,为南宋龙泉窑之精品。元明时期龙泉窑继续烧造青瓷,清中叶趋于衰落。青釉暗花瓷碗,为元龙泉窑作品,器高7.9厘米,口径18.5厘米,底径6.7厘米。器形圆润典雅呈侈口,深腹,圈足。碗心饰有两枝五瓣暗花纹饰,构图素雅简洁,透露出些许清新气息,内壁有多个烧造时留下的支钉痕迹,碗外壁装饰有几道弦纹。与南宋作品相比,元代釉层稍薄,造型更趋于轻盈和生活化,但也不乏精品之作。青瓷双鱼纹洗,为明代龙泉窑作品,器高4.3厘米,口径19.1厘米,底径6.9厘米。器形仿汉代青铜鱼洗式样,内底刻画两尾鱼纹,两鱼中间饰有“清河”2字,刻工细腻。可以设想,一旦盛水,鱼似在水中游动,必定生趣盎然。洗外壁以刻画的手法装饰有仰莲瓣纹。通体施青釉,釉色均匀,器表有些微的开片现象,不失为一件典型器。

三、磁州民窑白地黑花尤见长

磁州窑系是北方最大的一个民窑体系,早期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北方的白瓷民窑。宋代磁州窑仍保持了唐代的传统,以白瓷为主,兼烧其他各色瓷器。白地黑“花”瓷盘(高4.5厘米,口径14厘米,底径4.8厘米)和白地黑花瓷枕(长27.5厘米,宽15厘米,高11.7厘米),是这次展览中唯一入选的两件宋代磁州民窑的展品,数目虽然屈指可数,但这两件展品却体现出磁州民窑所产瓷器的许多特点。两件展品中所展现的白地黑花,是磁州窑最具特点的装饰形式之一,其方法主要有绘饰和剔刻两种。白地黑“花”瓷盘,敞口,浅腹,以白色为地,用黑彩直接在白色盘底中绘饰“花”字纹样,器形简约盈巧。这种黑白对比强烈,纹饰构图随意大方,用笔自由奔放、毫无雕琢之痕的率意之作,表达出民间匠师们一种清新、质朴、大方的审美追求。磁枕亦是磁州窑的特色产品之一,其生产历史长达300年之久。白地黑花瓷枕,就是匠师们以白色为地,用黑彩在半月形的枕面上绘饰荷叶、莲花等纹样,花卉周围间以珍珠纹饰,在枕壁上用竹签勾勒花卉纹样。虽寥寥数笔,却也形神兼备,线条生动而达意,与宋人写意画风十分吻合。宋代的匠师们将中国传统的绘画、书法艺术运用到陶瓷装饰中,以自己的创造使其成为一种独特的装饰语言。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美的不懈追求,同时也是淳朴民风的自然流露。这两件器物不失为磁州窑白地黑花典型器。

四、兔毫木叶装点黑瓷称奇巧

在宋代,由于斗茶之风日盛,而斗茶要看茶沫,因此茶盏以深色尤其黑色为佳。为适应对黑色茶盏的需要,还出现了专烧黑盏的瓷窑。其中以福建建阳县水吉镇建窑、江西吉安永和窑(又称吉州窑)为代表。在瓷器展厅中,我们不难发现那几件别具一格的黑釉瓷器。黑釉兔毫盏,共两件,尺寸分别为高6.8厘米,口径12.8厘米,底径4厘米;高4.7厘米,口径9.8厘米,底径3.4厘米。敞口,圈足,足上不挂釉。这两件碗由底往上有针状细纹细密排列,状如兔毛,应是文献中所提到的建窑的特色产品——兔毫盏。兔毫盏是在盏的里外釉层中有由青铁矿的晶体构成的细长的条状纹,犹如兔毛,而且有银色闪光,并由此而得名,亦以建窑所产为最著。它是流行于福建地区的黑釉茶盏,与玳瑁盏、油滴釉黑瓷同为建窑的主要产品。黑釉木叶纹碗,器高4.5厘米,口径12厘米,底径3.4厘米,敞口,圈足,釉色均匀肥厚,在碗内有一泛黄的树叶,叶筋清晰可辨,叶形自然优美,犹如飘落在空中的一片秋叶,状若天成,作为装饰别具一格。如果在碗底注入些许清水,更会感觉到叶片的活灵活现。该器物为宋代吉州窑的代表之作。它是吉州窑的匠师们选用加工过的树叶蘸釉贴于碗内而形成的木叶纹碗。这件展品纹饰之完整、保存之完好,实属难得。除了木叶,在装饰上堪称奇巧的当为贴花。采用贴剪纸的方法形成的剪纸贴花碗也独具特色。虽然这次展览中未有类似的展品呈展,但木叶纹釉和剪纸贴花是吉州窑黑瓷产品中最突出的两大特色,而且也是黑瓷装饰中最为奇巧的技法之一,这是毋庸争议的事实。它们是在彩绘装饰出现之前,在刻、镂、印、划等装饰技法之外,宋代匠人们创造出的又一艺术表现形式。正是凭借着它们,匠人们才将宋瓷典雅的朴素之美、釉色之美、装饰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

五、德化白瓷冰清玉洁中国白

在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福建德化生产的白瓷占有重要的地位。德化是我国白瓷的传统产地。早在唐代就已有陶瓷生产。北宋时期,其产品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明代生产的德化白瓷达到了登峰造极的辉煌时期,成为我国古代陶瓷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种。与其他地方产的瓷器相比,德化白瓷由于所用瓷胎含铁量低,含钾量高,经高温烧成后,乳白如凝脂,在光照之下,釉中隐现粉红或牙黄,俗有“孩儿红”或“猪油白”之称,再据其釉色色度深浅变化又分为奶油白、象牙白、葱根白等。其胎体洁白致密,釉质晶莹润泽,釉和胎体密贴,浑然一体,具有玉质感。明代的德化白瓷远销欧洲,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成为帝王、宫廷和贵族们所搜集、收藏的艺术品,在当时的国际瓷坛上获得很高的评价,诸如“国际瓷坛的明珠”“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品”法国人称之为“中国白”(Blance de China)——中国瓷器之上品等。

与宋代的黑釉瓷遥相辉映的,是展厅中一组产于明代德化窑的白瓷:白釉兽首双耳炉(高7.1厘米,口径12.5厘米,腹径14.5厘米,底径20.1厘米)、白釉暗花炉(高8.2厘米,口径14.7厘米,腹径15.5厘米,底径7厘米)、白釉犀牛角杯一组3件(尺寸分别为高7.4厘米,口径长13.5厘米,口径宽9.7厘米,底径长4.7厘米,底径宽4.2厘米;高5.9厘米,口径长9.6厘米,口径宽8.1厘米,底径长3.5厘米,底径宽3.3厘米;高6.2厘米,口径长10.2厘米,口径宽7.4厘米,底径长3.7厘米,底径宽3.3厘米)、白瓷公平杯(高5.2厘米,口径长8厘米,口径宽7.1厘米,底径长5.1厘米,底径宽4.3厘米)、白瓷观音像(高36.2厘米,宽9.5厘米,底径11.5厘米),因其胎釉凝重饱满,造型柔和典雅,在众多的展品中,如明珠一般,耀人眼目。

明清德化白瓷的烧造与当时宫廷和民间的宗教信仰及饮茶风尚有着密切的关系,器形以人物、玩器为主。常见器形的香炉、花瓶、各式茶杯,都属于寺庙或家庭神案供桌上的摆设。出展的一组白釉犀牛角杯,为德化白瓷杯中常见的器形,釉色光润明亮,胎体透光性强。杯内壁素朴无华,毫无修饰,杯外壁贴塑梅花、瑞兽等图案,做工精细,不失为工艺水平极高的艺术品。这种造型的贴花杯数量很多,所贴塑的纹饰多种多样。在普通的器形上进行堆塑贴花装饰,是德化窑白瓷的一大典型特点。白瓷观音像,人物身材修长,体态轻盈,容貌端庄,慈祥和蔼,超凡脱俗。观音头披羽巾,发髻高耸,头部稍向前倾,双目微合,若有所思,直鼻小口,两耳颀长,面庞丰满圆润。身着开襟长衫,胸前佩带璎珞饰物,衣纹刻画很深,褶皱分明。观音左手搭于右手之上,惜有几指残断,一脚露于衣物之外,立于海浪纹座上。此尊瓷塑像通体施白釉,釉色滋润,美观大方。雕刻手法细腻,手、足、毫发之间尤见功力。明清时期德化窑曾大量烧造瓷塑佛像,观音、达摩、释迦牟尼、弥勒、妈祖、关帝、文昌等成了人们供奉的对象,涌现出何朝宗、张寿山、林朝景等名工巧匠。这除了与宫廷的佛事活动有关以外,也与明清时期德化窑所呈现出的非凡的制瓷实力有着密切关系。

六、青花彩瓷色泽缤纷斗奇妍

回首明清时期的展品,不难看出青花瓷器占有很大的分量。明代是中国陶瓷生产历史长河中一个百花争妍的时期。作为瓷业中心的景德镇,民窑与官窑并举,所产瓷器质优量大,新品迭出,而青花瓷生产仍是明代瓷业生产的主流。明代景德镇窑的青花缠枝花草纹碗(高6.3厘米,口径11.7厘米,底径4.7厘米)器型盈巧,胎轻质优,青色浓艳,纹饰以缠枝花草为主,疏密有致。明代青花瓷的纹饰,以缠枝莲、牡丹、仙桃、葡萄等植物纹为主;动物纹以龙凤为主,在装饰艺术上开创了清秀典雅之新风。鉴于实用,明代青花器逐渐改变了元代器物厚大的风格而趋于小巧、清新流丽,造型也日益多样化。清代的青花瓷仍为清代瓷业生产主流,官民窑并重,所产青花器色泽鲜艳,纹饰生动多样,将绘画与装饰融为一体。景德镇官窑产的青花缠枝花卉“寿”字汤盆(口径长25.7厘米,口径宽18.2厘米,高7.9厘米,底长13.8厘米),通体近似椭圆状,造型雅致、秀丽,盆内壁莹白亮丽,底心用青花书一“寿”字篆款,外壁满绘缠枝花草纹饰,4个篆书的“寿”字相间其间,每一“寿”字纹饰上装饰有一个蝙蝠图案,大抵是取“福”的谐音,寓意吉祥。盆底青花篆款“大清道光年制”。其构图饱满,色泽艳丽柔和,釉色光润,工艺精湛。青花缠枝莲花纹瓶(高37.5厘米,口径9.7厘米,底径12.5厘米),侈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通体满绘青花纹饰,自瓶口至底,分别以一道、两道、三道青花弦纹依次分成几组图案:海浪纹、垂云纹、蕉叶纹、回纹、缠枝花草纹、垂云纹、缠枝花草纹、仰莲纹等。这类瓶原被称为“玉壶春瓶”,最早烧制于雍正时期,大批量生产于乾隆,功能是用来赏赐的制器,故又被称为“赏瓶”。主题纹饰为缠枝莲纹,象征“为官清廉”。该器大气稳健,胎釉结合紧密,青花色泽艳丽,纹样清新秀丽,构图繁密有致,充分体现了清光绪年间官窑制品的特色,堪称青花艺术珍品。

五彩、珐琅彩、粉彩、斗彩等为釉上彩瓷,它们是清代瓷业成就的代表。五彩瓷以康熙时代产品最精,常用的材料有红、黄、绿、蓝、黑等。珐琅彩瓷是康、雍、乾三朝最为名贵的宫廷御用瓷。粉彩产于康熙时期,它是在五彩的基础上汲取珐琅彩的工艺优点而创制的釉上彩新品。即在彩粉使用前以“玻璃白”粉打底,形成“粉底”,通过洗晕等方法使这种白粉与彩料形成浓淡深浅的变化,经低温烧成。呈展的清代景德镇官窑所产的粉彩宝鼎牡丹花双耳瓶、粉彩百蝶赏瓶、粉彩猫蝴蝶牡丹纹盖碗、粉彩八宝酒盅等,皆为白地上绘粉彩。粉彩双鸡盘一对2件,器高3.3厘米,口径15.6厘米,底径8.9厘米。敞口、浅腹、圈足。盘内壁近口沿及盘心处,在白地上用青花各勾勒两道弦纹,盘心绘双鸡立于一片湖石上,母鸡回望公鸡,公鸡英姿勃勃,似在引吭高歌,湖石四周有盛开的花朵和葱郁的树木。盘外壁在白地上满绘了湖石、树木、花草、大鸡、小鸡等图案,两只大鸡陪伴两只小鸡,嬉戏在花草树木间,整个画面设色清丽,构图饱满,纹饰密而不杂,繁而不乱,其乐融融,充满意趣,盘底青花篆款“大清乾隆年制”。也有的是在色地上彩绘,如展出的绿地粉彩花鸟纹碗、绿地粉彩开光花卉纹碗、黄地粉彩梅雀碗、黄地粉彩彩蝶花盆等,都是在绿地、黄地上描绘的作品。绿地粉彩开光花鸟纹碗,器高8.8厘米,口径5.9厘米,底径8.6厘米。撇口,深腹,圈足。口沿用金线描绘,器里光素,器外在绿地上绘饰4组开光花鸟纹饰,碗底青花篆款“大清乾隆年制”。此器将描金、开光、粉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糅合在一起,描绘细致入微,不愧为一件弥足珍贵的景德镇官窑作品。这些官窑粉彩瓷,胎土洁白细润,釉汁纯净光洁,胎薄质轻,装饰主要以花鸟纹为主,色泽艳丽,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件件工艺超群,令人爱不释手。清代的高温色釉,该算是清代彩瓷的锦上添花之作。其釉色繁多,纯净而高雅。仅从出展的霁红釉白底高足碗、郎窑红瓷瓶、矾红开光山水卷轴盘、云霞釉瓷碗、敬畏堂祭蓝碗、洒蓝碗、蓝釉梅花瓶等有限的展品中,也足以窥见一斑。洒蓝碗(高4.1厘米,口径21.6厘米,底径7.8厘米),器形盈巧,胎体细腻洁白,碗外壁喷洒蓝釉,釉面蓝白交错,斑斓瑰丽;郎窑红瓷瓶(高14.2厘米,口径2.8厘米,腹径10.5厘米,底径5.2厘米),撇口、矮颈、丰肩,腹下部渐收,足部外撇。通体施红釉而不俗,“色泽深艳,犹如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釉面透气垂流,器物里外开光”。造型优美动人,比例合度,富有张力。它们同青花瓷、五彩瓷、珐琅彩瓷、粉彩瓷、斗彩瓷等一道,犹如中国陶瓷这一百花坛中的奇葩,争研斗奇,放射出绚丽的光彩。

七、五彩华章尘封数载显真容

此次展览汇集了我国不同朝代、不同窑口的瓷器精品93件,其中一级品1件,二、三级品占半数以上。除几件旧藏和考古出土品外,其余文物均出自故宫博物院、中国文物总店、上海博物馆、上海文管会4单位。1958年,适逢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之际,作为“贺礼”,4单位联合向宁夏划拨了包括此次出展的文物共600余件历代瓷器,以填补西北地区在这方面的不足,改善民族地区文物匮乏的现状。但由于长期受展览条件、展出场地的限制,这批精美的瓷器竟在宁夏博物馆的文物库房封存了长达47年之久,今日终于得以面世。通过鉴赏这些名瓷名品,不仅可以得到美的享受,目睹人类文化宝库中举世无双的瑰宝,更能体会到我们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民族文化的辉煌灿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