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图书创作出版应该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创新素质这个中心任务和大方向来开展服务
王金金
“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用先进的思想武装人。”这是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人江泽民同志对全党、全国人民的谆谆教诲,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各项事业由于有了一个正确的舆论导向,得以顺利发展的一个前提保证。作为中国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传播者,图书的创作者和出版社应该始终高举旗帜,坚定不移,不忘使命,紧紧围绕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开展各项工作。下面,我就今后中国图书的创作和出版是否应该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创新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任务与大方向来开展服务谈几点个人的建议。
一、目前中国图书的创作、出版尚没有很好地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创新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任务与大方向来开展服务的一些现实情况
众所周知,创新是我们一切工作的不竭动力。不创新就要落后,落后就要挨打。从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邓小平、江泽民以及现任的中央领导胡锦涛等同志曾多次讲话强调,要大力弘扬创新精神,要大力提高中国人的自主创新能力,尽快把中国建成世界一流的“创新大国”,在中国建成一种“爱创新、学创新、讲创新、用创新”的社会氛围。
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将用15年的时间建设创新型的国家。这就意味着中国由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时代”。
然而,建设创新型国家,首要的问题就是如何培养创新意识、造就千百万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国人的整体创新素质,在中国建造一个“爱创新、讲创新、学创新、用创新”的社会氛围。试想,一个没有创新意识或者创新素质很差的国家与民众,怎么能以一个强大的创新型国家屹立于世界科技强国之列呢?由此可见,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目标,提升国人的整体创新素质是核心任务。
要实现这个目标,完成这个核心任务,就必须在中国开展一场群众性的全民创新教育。究竟中国要不要开展这个创新教育?2010年5月14日《人民日报》“文教周刊”在一篇专题讨论文章中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的“创新人才匮乏,到底缺什么”?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由于我们国家长期缺乏一种创新教育的原因。我们只有通过一个科学地、系统地和长期地创新教育才能使全体国民的创新意识有所培养,使国民的整体创新素质得到一个全面的提高,使中国的创新人才得到迅速的培养。
如何开展这个教育?它需要一系列能够解决开展创新教育所需的纲领性指导思想、教材和市场运作方案等问题的具体内容,其中包括创作和出版一部分针对性强、内容丰富、形式活泼、可以满足这项全民创新素质教育活动所需要的创新教育方法题材的图书。
那么,什么又叫创新教育方法题材的图书呢?中国古代有一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说法。通俗地讲,就是给您一条鱼吃,不如教您打鱼的方法。因为一条鱼可以吃完,而一旦学会打鱼的方法就可以举一反三,取之不竭,用之不尽。就创新而言,它不但有自己的理论和知识,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一套创新方法。人们只有尽快地掌握了这种创新的方法,才能更好、更快地去建设我们的创新型国家。而创新教育方法题材的图书就是给我们讲解创新的方法的书籍。
由此可见,尽快开发这种创新教育方法题材的图书,这不仅是一个图书选题的选向问题,而且也是一种中国出版人的社会责任问题!它要求我们尽快地去创作和出版一批能够指导当今人们,尤其是青少年儿童如何去开展发明创造、如何去开展创新的知识普及和方法指南的书籍,以满足13亿中国人民了解创新、学习创新和开展创新的市场需要。
20世纪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经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创新意识的强弱、创造能力的大小已成为当今社会衡量一个人综合素质高低的标志。而通过图书开展创新教育则是目前全面培养人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民众整体创新素质,尤其是培养青少年儿童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一种主要形式。
由此可见,通过创新教育的图书阅读不但是当前培养全民创新意识、培养千百万创新人才和提升全民创新素质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而且也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的兴衰存亡的一个比较大的社会命题,一篇利国利民的大文章,一件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作为图书的创造者、制造者和宣传者,应该责无旁贷的要肩负起提高全民创新素质的重任。
然而,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些年以来中国的出版业,尤其是中国的图书创作和出版发行程度不同的存在着一些与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培养创新意识、造就千百万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国人的整体创新素质不相适应、不相协调或者说是脱节的问题。其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些杂七杂八的书比较多,而真正关注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人创新素质的图书却很少;
从事科学知识普及的图书比较多,而真正关心和切入创新知识普及话题的图书却很少;
泛泛的说创新、海阔天空的谈创新,不能大众化的去普及创新知识的图书比较多(参见附件1“目前图书市场中部分非大众化普及的创新教育理论专著图书名目”),而真正关切全民创新素质教育、如何在中国开展大众化的创新知识普及,尤其是如何深入浅出、循序渐进地针对广大青少年儿童讲创新知识、教创新方法的图书却很少。
鉴于上述“三多三少”情况的存在,我以为:这将程度不同地影响到我们在这个历史时期和阶段中不折不扣地去完成党赋予我们的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全民创新意识、造就千百万创新人才,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在中国建造一个“爱创新、讲创新、学创新、用创新”的社会氛围这个中心任务的完成。为了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总目标,完成这个总任务,我们必须深刻查找其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原因,以尽快改进我们的工作,以担负起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制造者和宣传者的神圣历史使命。
二、造成目前中国的图书创作、出版没有能够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创新素质这个中心任务与大方向开展有效的服务原因与背景分析
针对上述现象,我以为:造成目前中国的图书创作和出版没有紧密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创新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任务开展服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初步分析如下。
思想认识有误差。目前我们出版界的许多同志,对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和精神学习不够,认识不足,理解不深,没有意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和开展全民创新教育是党在新时期历史阶段中的一件大事。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可有可无的事情,甚至片面的认为科学知识普及就是创新教育,故而对如何围绕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和开展全民创新教育的图书创作出版缺乏一种危机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领导的工作不到位的问题。我们出版界的许多领导同志习惯于一般的日常工作事务,政治思想敏锐感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观念淡薄,对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和部署学习不够,认识不足,理解不透,没有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和开展全民创新教育是党在新时期历史阶段中的一个中心任务,没有意识到提高全民创新素质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大事,创新教育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命题,因而没有对这项工作予以高度的重视,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来抓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图书开发工作。
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问题。这些年整个出版界利益至上,盲目跟风,一哄而上,以“抓经济效益”为名,片面追求图书出版的数量,哪种书能卖钱就出哪种书,因而忽视了整个图书市场的引导和监管,造成了现在整个图书市场“建设创新型国家无人管,全民创新素质无人抓”的局面。
部分图书作者的道德和责任问题。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利益驱动,金钱至上,以至我们许多的图书作者忘记了自己是新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神圣使命与责任,一味地去迎合部分读者的胃口和市场的需要,哪种书能卖钱就写哪种书,哪种书能卖钱就编哪种书,从而极大地损害了一个作家在广大读者心目的光辉形象,为低级趣味和庸俗的图书大量上市制造了机会。
图书市场的监管和盗版打击问题。由于目前中国的出版管理机关对图书市场的监管和盗版打击不力,一些投机取巧的“文人”,尤其是隐蔽在全国各地地下书市的从业人员干脆奉行“拿来主义”,专门从事抄袭和剽窃,巧取豪夺,从而为盗版、低级趣味和色情方面的图书泛滥成灾、大量充斥中国的图书市场创造了一定的气候条件。由于各地的侵权盗版现象屡禁不绝,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社会风气还没有在中国的大地上形成,使一些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新作缺乏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出版管理机制僵化、信息沟通不灵的问题。由于目前中国各地的出版社对整个新书的出版审批监管体制僵化,监管不力,信息沟通不灵,以至许多题材过时和内容重复的图书屡出不鲜,屡禁不绝。而一些研究创新、讨论创新、宣传创新、传播创新和推广创新的新作却由于受出版部门这样或那样的规定所限,迟迟不能出版问世。
部分创作和出版人员的创新和创造力不足的问题。由于目前我们的部分专业创作和出版人员思维僵化,创新和创造力严重不足,尤其是对科技发明创造和技术创新缺乏深入的了解,因而他们的部分图书选题定位无的放矢,往往脱离社会实际问题的解决,尤其是没有围绕中国的创新教育问题的解决开展工作。故而他们的作品远远赶不上广大读者在这个伟大的创新时代对创新理论、创新知识和创新方法学习的实际需要。
电子书及网上售书等因素的影响问题。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进步,受电子书的阅读普及以及网上售书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图书的市场空间已趋于逐步缩小和萎缩的发展态势,它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和对待,提出一个科学可行的、如何围绕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提高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发展战略开展服务的对策。
没能围绕中心任务与大方向开展有效服务的社会背景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是热爱创新、学习创新之风不浓。当前受当前社会金钱物质利益之风的影响,享乐主义、自由主义和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潮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大有市场的。因而许多人对什么创新、什么科技强国和什么创新教育以及开展创新教育对国家对民族都有什么作用和影响统统不感兴趣。相当一部分年轻人崇拜歌星、影星的热度超过了科学家和发明家。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有了这些创新教育的图书,他们的学习和购买热情也未必很高。这就需要一个全社会的长期的教育引导。
二是受传统惯性思维的影响。目前我们许多的创作和出版人员对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和意图学习和理解不够,有些人还习惯于把传统的科学知识普及和今天的创新知识教育混为一谈。其实这两者的区别很明显:科普的目的是要让人们了解这个物质世界是怎样形成的,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却是要让人们怎样通过主观的努力去改变这个世界,怎样把光变成电,把煤变成油。这种对科普和创新教育的认识需要一个相互对比和理解认识的过程。
三、解决目前中国的图书创作、出版如何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创新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任务与大方向来开展服务的具体办法和建议
针对目前中国的图书创作和出版行业所出现的“三多三少”的情况,围绕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创新素质教育这个中心任务与大方向来开展服务工作这个主题,我谨在此提出以下具体的解决办法和建议。
更新观念,解放思想,提高认识,科学布局。认真开展对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的学习,重新审视对“全民创新”、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市场定位,科学地认识传统的科学知识普及和今天创新知识教育体系的本质区别,科学合理的布局,以利于减少今后科学知识普及图书和创新教育知识普及图书的相互市场冲击。
加强创新教育图书选题的开发领导。通过对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思想和部署的学习,认识到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和开展全民创新教育是党在新时期历史阶段中的一个中心任务,把全民创新素质教育提高到事关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从而把它当作一个比较大的社会命题来抓,把它当作一个比较大的图书选题来创作。力争做到思想落实、组织落实、人员落实、创作任务落实、创作经费落实和图书销售等工作的落实。
尽快纠正目前出版界的不良之风。这种不良之风包括创作的小气候和出版的大环境两个方面。固然,出版业改制后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抓经济效益没错,搞活市场也没错。但是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图书作为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作为青少年儿童心灵的净化器,如果我们的这支队伍从创作到出版丢掉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大前提而“一切向钱看”的话,估计用不了多少年,中国的社会就要被乌七八糟的图书和出版文化搞得稀里哗啦,面目全非了。因此,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编好书,出好书,卖好书”的思想,从而为创新教育图书的开发创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社会氛围。
健全法制,加强市场监管,严厉打击盗版行为。为什么中国的出版市场里侵权和盗版的现象屡禁不绝屡禁不止呢?最根本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国的出版市场乃至整个文化市场的法制尚不健全。其次,市场的监管力度也不够,因而让不法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因此,当务之急就是尽快健全出版管理法制,进而促进市场监管和严厉打击盗版行为。
应该尽快扭转广大创作人员的创作方向,提高他们的创新创造力。既然创新是全民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全国人民共同的一项事业,那么全国人民都应该关心、积极参与,这就不应该是由少数的几个出版社的作家关起门来写。任何作品,它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闭门造车”,绝难有好的创新教育作品出现,我们的广大创作人员应该“走出去,沉下去,转文风,改作风”,深入实际,真正了解广大人民群众是怎样创新的,大力提高自己的创新创造力。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无愧于我们这个创新时代的好作品。
重视脑力劳动的价值,改革稿酬给付制度,提高几十年来一直未变的薪酬比例,进一步提高广大图书创作和出版人员参与创新教育图书创作的积极性。
加强创作和出版队伍的建设。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全民创新意识、培养千百万创新人才、提高全民创新素质和开展全民创新教育,这是党在新时期历史阶段中极其重要的一个中心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一个伟大的政治任务,没有一支优秀的、庞大的专兼职相结合的创作和出版队伍是不行的。各地出版社可以在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办班办学,聘请既具有创新理论又具有丰富的科技发明创造经验的创新教育专家学者和自学成才的行家里手为大家讲授专业的创新教育理论、知识和方法课程,尽快地为振兴中国的创新教育事业、推广和传播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文化培养一批创作和出版人才。
建立一个国家级的创新教育研究和宣传指导机构。因为创新教育是一门新型的学科,这几年它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它从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到创新方法,具有一个比较完整的组成体系,可谓是博大精深。但是在具体的推广中,如何做到因人而异,通俗易懂,循序渐进,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说是学问很大。把它和中国的文化教育(简称扫“文盲”)、科普教育(简称扫“科盲”)和法制教育(简称扫“法盲”)这三大社会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和深入程度相比,创新教育尚处于一个起步的阶段,在广大人民群众的心目中还比较陌生。要在中国深入持久地普及和推广创新教育,达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改造世界的一种精神力量之目的,应该建立一个类似国家科协那样的国家级的创新教育研究和宣传指导机构。以便组织专业人员对中国的创新教育进行系统、科学地研究,以便为13亿中国人民的创新教育学习活动提供科学和必要的技术性指导。
大力扶持全国城乡民营书店和三农书屋的健康发展。目前受电子书的阅读普及以及网上图书购物等因素的冲击和影响,纸质图书的市场空间已趋于逐步缩小和萎缩的发展态势。受其影响,全国广大城乡的民营书店市场也受到了非常明显的冲击。如果我们各级政府的主管部门不予以及时的关心和保护,用不了多长的时间,中国城乡的广大民营书业将面临解体的危险。到那时,即使有了较好的图书创作和出版,没有一个坚强的城乡图书销售市场网络的支撑,还何以谈开展创新教育,建设创新型国家呢?
综上所述,围绕中央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全民创新意识这个大方向、大目标和大前提,中国出版界的广大志士同仁应该如何行动呢?
面对当前举国上下学习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文化强国”的发展战略思想指引下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而努力奋斗的大好形势,所有关心国家命运、关心中国前途的图书工作者,都应该高举旗帜,不忘使命,紧紧围绕中国革命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全民创新意识、造就千百万创新人才、全面提升国人的整体创新素质,在中国建设一个“爱创新、讲创新、学创新、用创新”的社会氛围的这个中心任务和大方向来开展创作、出版等各项服务工作。以更加昂扬的精神斗志,以更加饱满的创作热情投入到这场史无前例的“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活动之中,用更加优秀的创新教育图书作品作为奉献给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食粮,为整个国民创新素质的提高、为未来中国“创新大国”的建成,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贡献出中国出版人的一份力量。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面对日趋激烈的全球化科技创新竞争形势,针对几千年以来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形成的那种“小富即安”和不思进取的懒惰意识,我们只有通过“自强不息”的创新教育图书的推广和传播,来唤醒亿万民众的觉悟和行动,逐步提高他们的整体创新素质,以达到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之目的。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一个新中国图书的创作者和出版人,都会感到肩上负有一种“研究创新、宣传创新、传播创新、推广创新”的神圣使命和责任。
“作始也简,将毕也巨”[1]。创新教育在中国任重而道远。就科学知识的普及教育和科技创新知识的普及教育两大教育任务而言,前者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已经搞了几十年了,而后者则是才姗姗学步,刚刚开始。从目前来看,在中国呼吁大力开展创新教育的人数虽然不多,但由于它代表着一种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千百万创新人才的发展潮流,代表着用文学作品去培养全民创新意识、提高全民创新素质的一种创作思想,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和先进教育的前进发展方向,尽管眼下其力量比较弱小,所发之声一时也不被社会所重视,但一旦发展壮大起来之后,势必造就一项大的教育事业,对中国社会产生一种比较大的作用和影响。
我们相信:经过全党和全国人民的不懈努力,在不久的将来,一个建设创新型国家、“爱创新、学创新、讲创新、搞创新”的群众性的全民创新素质教育和学习高潮一定会在中国的大地上蔚然成风!作为一名新中国图书的创作者和出版人,一定会在这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高全民创新素质教育的热潮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积极贡献!
附件
目前图书市场中部分非大众化普及的创新教育理论专著图书名目
1.《创新教育学概论》(2006年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
2.创新教育概论》(2009年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3.《大学校长论科技创新》(2003年由学苑出版社出版)
4.《走向创新教育》(2008年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5.《创新中国》(2006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6.《创新管理》(1996年由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
7.《创意无限》(2004年由中国商业出版社出版)
8.《中国科技简明教程》(2000年由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
9.《创新的策略》(1999年由红旗出版社出版)
10.《中国新教育风暴》(2004年由北京出版社出版)
11.《创新的奥秘》(1993年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2.《创新》(2002年11月由宁夏人民出版社出版)
【注释】
[1]“作始也简,将毕也巨。”这句话出自于《庄子·人间世》。原文是:“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这段话的意思是指有许多的事情一开始极其微小,不被人们所重视,后来却发展壮大了起来,最终成就了一番巨大且宏伟的事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